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255篇
综合类   3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71.
目的 探讨Pilon骨折解剖四柱理论指导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91例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共94处Plion骨折,3例患者为双侧骨折).根据影像学表现出的病理解剖特点及受伤机制,将胫、腓骨干骺端按形态分为四柱:骨折发生时累及外侧柱67处,后柱34处,内侧柱65处,前柱37处;其中单柱损伤20处,双柱损伤49处,三柱损伤15处,四柱损伤10处.骨折复位固定术后的影像学评价采用Burwell和Charley评估标准;踝关节功能评价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结果 89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0~39.0个月,平均16.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0~5.0个月,平均3..7个月.术后随访复位固定情况:Burwell和Charley的影像学评估标准:复位优良率达到91%;术后随访踝关节功能AOFAS踝-后足评分:优良率达到87.6%.结论 Pilon骨折四柱分型是一种既简单又全面的分型理论,有助于选择理想的治疗策略和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2.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surgical techniques and effects of AO distal humeral plate used as a treatment alternative for distal humerus fractures. Methods From April 2008 to July 2009, 22 cases of distal humerus fracture were treated with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with AO distal humeral plate (DHP). They were 10 males and 12 females. Their ages ranged from 14 to 65 years (average, 40 years). According to AO classification, one case was Type A, 6 were Type B and 15 were Type C. Their elbows were not immobilized postoperatively. The mean follow-up was 15 months. Functional results were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 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 (MEPS). Results Fractures healed in all cases. There was no hardware failure or loss of reduction. No patient complained of pain. They had an average elbow flexion of 108° (range, 60° to 130°) and an average full extension to 25° (range 0 to 80°) . The average ulnohumeral motion was 79° (range, 10° to 130°). The average MEPS was 91 points (range, 60 to 100 points). Fifteen cases scored excellent, 5 good and 2 fair. Conclusions DHP has advantages of an anatomically preshaped locking plate which may enhance anchorage in fractures difficult to manage, such as metaphyseal comminuted supra-intercondylar fractures, lower fractures with relatively small distal fragments and osteoporotic fractures, and allow early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However, in order to achieve an optimal result,precise location and pre-bending of the plate should be ensured.  相似文献   
73.
股骨远端骨折 一、流行病学概述 股骨远端骨折通常指股骨远侧15 cm内的骨折,包括干骺端及关节面骨折,约占股骨骨折的4%~6%[1-2].骨折在不同人群中呈双峰状分布,15~50岁的年轻患者中,以高能量创伤(交通伤、坠落伤和体育运动损伤等)多见,男性为主;而50岁以上的患者,多为低能量创伤(跌倒摔伤等)所致,常合并严重的骨质疏松症,以女性为主[2],股骨远端骨折中年龄50岁以上者占85%以上[1].  相似文献   
74.
髋臼骨折的治疗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髋臼骨折常由高能量暴力所致,是髋关节的严重损伤.髋臼骨折形态复杂多样,手术显露困难,因此治疗难度大.回顾髋臼骨折的治疗历史,早期多采用非手术治疗,但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比较经皮微创内固定(MIPO)与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胫骨干远1/3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MIPO和ORIF治疗的58例胫骨干远1/3骨折患者资料,按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的AO分型进行配对,共有15对病例入选.其中男9对,女6对,ORIF组和MIPO组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41.1、39.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分别为(7.1±4.9)d、(6.5±3.6)d.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总量、骨折愈合时间、恢复工作时间及局部并发症发生情况.应用Johnner-Wruhs胫骨骨折评分系统评价患肢功能,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ORIF组与MIPO组患者中均无大于5°成角畸形发生.ORIF组7例患者发生并发症.MIPO组1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6).Johnner-Wruhs评分:ORIF组优10例,良3例,可1例,差1例;MIPO组优10例,良5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1).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总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恢复工作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胫骨干远1/3骨折的治疗,ORIF与MIPO治疗效果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76.
目的通过制定并实验测定骨折复位机器人的性能指标,来评价机器人在股骨干骨折复位手术中的有效性和有用性。方法针对8例股骨模型骨,模拟股骨干骨折。采用C臂透视二维图像进行复位轨迹规划,采用股骨干骨折复位机器人进行复位操作。通过图像处理,获得复位后两段折骨之间的轴向偏移、径向(横向)偏移、折骨轴线之间的角度偏差等3个参数,来评价骨折复位效果。结果复位路径规划软件操作简单,机器人自主运行顺畅。两段折骨之间的轴向偏移量的均值为1.31mm,径向(横向)偏移量的均值为2.44mm,折骨轴线之间的角度偏差的均值为2.26°。结论机器人的复位精度满足临床要求,并能够有效维持复位状态;机器人复位过程中不需要额外的C臂成像,减少了射线辐射。  相似文献   
77.
1外科解剖 髌骨是人体内最大的籽骨,位于股四头肌腱内,常在2~3岁时出现骨化中心,亦可推迟至6岁左右。髌骨外形呈三角形,下端为顶点;上极宽厚,有股四头肌腱附丽,髌内、外侧缘分别接纳来自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的纤维;下极是髌腱起点。髌骨后方3/4有关节软骨覆盖,主要分为内侧和外侧关节面,与股骨远端滑车相关节。 髌骨的血运由伸膝装置之外的疏松结缔组织内的骨外血管网所提供。有几支血管参与组成了这个血管网,包括:膝上正中血管,内外侧的膝上、下血管,以及胫骨返血管下支等。进入髌骨内的血供主要由进入髌骨体前方中部…  相似文献   
78.
骨与关节损伤的诊治第8讲跟骨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跟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跗骨骨折的60%,其中关节内骨折约占75%.自希波克拉底时代至19世纪末直到Clark才给予牵引,Bell则首先进行了切开复位.然而由于跟骨骨折比较复杂,尽管尝试了很多治疗方法,总的效果却总不能完全满意.  相似文献   
79.
骨与关节损伤的诊治——跟骨骨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跟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 2 % ,跗骨骨折的 60 % ,其中关节内骨折约占 75%。自希波克拉底时代至 1 9世纪末直到Clark才给予牵引 ,Bell则首先进行了切开复位。然而由于跟骨骨折比较复杂 ,尽管尝试了很多治疗方法 ,总的效果却总不能完全满意。1 损伤机制跟骨有一个很好的外形来承受每日的应力。然而瞬间的高负荷 ,譬如高处坠落 ,却经常导致骨折。跟骨与距骨的特殊关系 ,是发生骨折的基础 ,剪切与压缩应力可以产生两个不同的骨折线 ,而且可以在轻度移位的骨折中单独出现。在剪切应力骨折时骨折线的位置与受伤时足处于内翻和外翻位有关。…  相似文献   
80.
肩锁关节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59,自引:1,他引:58  
肩锁关节脱位是一种常见的肩部运动损伤。在治疗方法上,目前普遍认为Ⅰ、Ⅱ型急性脱位应行保守治疗,Ⅳ、Ⅴ、Ⅵ型急性脱位应行手术治疗,而对Ⅲ型急性脱位应首选保守治疗。本文对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现状进行总结。一、解剖特点肩锁关节骨性结构不稳定,关节囊薄弱;其稳定性主要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