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3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52篇
临床医学   80篇
内科学   5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70篇
综合类   169篇
预防医学   92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48篇
  1篇
中国医学   41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21.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和低分子肝素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1.1%.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2%,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5.6%.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确切,可明显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上借鉴.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顽固性心衰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来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设置两组对照研究。治疗组接受抗感染、吸氧等项的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再接受多巴酚丁胺、多巴胺、硝普钠和血液净化的治疗。对照组接受抗感染和强心的治疗,治疗一段周期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一共有21例患者,治疗效果有效的有7例;显效6例;还有8例的治疗效果并不显著;患者的总治愈率达61.9%。治疗组的患者中有效的有17例;治疗效果显效的有3例;有1例的治疗效果并不明显,患者的总治愈率约为95.23%。两组患者的调查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一些具有顽固性心脏病的患者实施综合治疗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3.
目的通过不同干预方法,观察犬下腔静脉脂肪垫对窦房结及房室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6只犬开胸暴露下腔静脉脂肪垫,首先以固定的输出频率(20Hz)连续电刺激下腔静脉脂肪垫30 s,测量刺激前和刺激时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校正SNRT(cSNRT)及AH、HV、RR间期变化;然后在直视下心外膜射频消融脂肪垫,再测定迷走神经刺激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14只完成试验。当电刺激下腔静脉脂肪垫时,AH间期与刺激前比较明显延长(122.2±12.4 m s vs 82.5±10.3 m s,P<0.05),其余指标未发生明显变化。电刺激通常在2 s内起效,AH间期随刺激电压增加而延长,在刺激停止3 s内恢复。射频消融下腔静脉脂肪垫后,刺激左右颈部迷走神经,SNRT、cSNRT及RR间期与刺激前比较有明显变化(分别为696.4±54.9 m s vs 467.5±45.4 m s;296.3±20.5 m svs 164.5±20.1 m s,400.3±39.1 m s vs 210.1±14.5 m s,P均<0.05),但AH间期及HV间期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刺激下腔静脉脂肪垫可使房室传导延迟,而不影响窦房结功能。消融下腔静脉脂肪垫可以消除迷走神经对房室结的支配。  相似文献   
24.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4岁,平时月经规律,间隔周期为27~32 d,每次4~6 d.本次因停经75 d,超声检查提示附件区混合回声包块入院.入院前1周及前3天查血β-HCG分别为:29 650 U/L,87 610 U/L.入院后生命体征平稳,无腹痛,无阴道流血.  相似文献   
25.
王洪涛  洪玫  王文聪 《河北中医》2009,31(8):1168-1169
原发性肝癌属中医学的瘕瘕、积聚、黄疸、胁痛、肝积等范畴,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虽然目前治疗手段较多,但治疗效果差,特别是对中晚期肝癌无明显有效方法。我们采用中药辨证治疗肝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牙槽突植骨手术前的正畸治疗及手术效果.方法:颌面外科认为牙槽突植骨手术不易进行的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伴有牙槽突裂患者18例,男13例,女5例,在牙槽突植骨前进行正畸治疗.术后定期拍摄全颌曲面断层片,观察植骨疗效,手术后观察期为0.5~2年.牙槽骨高度的评价采用Berglancl标准进行.结果:正畸治疗后,前牙扭转和舌倾得到纠正,牙槽突裂隙增宽.牙弓形态改善,为牙槽突植骨手术创造了良好条件,植骨成功率达89%.结论: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遗留严重错(牙合)畸形的患者,应该在牙槽突植骨手术前进行合适的正畸治疗.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抗M2受体自身抗体对家兔心房离子通道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只。实验组通过静脉注射合成多肽制备抗M2受体自身抗体阳性家兔模型,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7次免疫后处死动物,留取心房组织标本。RT-PCR检测乙酰胆碱敏感钾通道m 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M2受体、乙酰胆碱敏感钾通道和L型钙通道的蛋白表达。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乙酰胆碱敏感钾通道GIRK1亚基m RNA表达上调(左:1.86±0.19 vs.0.91±0.17,P<0.05;右:1.31±0.25 vs.0.33±0.15,P<0.05),GIRK4亚基m RNA亦升高(左:1.52±0.24 vs.0.42±0.13,P<0.05;右:1.12±0.18 vs.0.21±0.11,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M2受体(左:2.81±0.27 vs.1.41±0.14,P<0.05;右:1.86±0.22 vs.0.59±0.07,P<0.05)、乙酰胆碱敏感钾通道蛋白(左:2.74±0.35 vs.1.47±0.24,P<0.05;右:2.15±0.41 vs.0.63±0.1,P<0.05)表达均增加,L型钙通道的蛋白水平降低(左:0.89±0.12 vs.1.55±0.17,P<0.05;右:0.92±0.14 vs.1.72±0.16,P<0.05)。结论抗M2受体自身抗体能上调离子通道表达,为心房颤动的发生提供基质。  相似文献   
28.
检验科实行全面的质量管理是为了向临床提供高质量的、准确的、可靠的检验报告,并使患者信赖,临床认可。但是在工作中笔者不断体会到只是检验科实行全面的质量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同时还需要与临床进行大量的工作沟通,来实现检验科质量管理的提升。单纯与临床沟通已不能满足质量提升要求,所以只有把检验科质量控制纳入到医院质量管理体系中,  相似文献   
29.
朱雄翔  胡大海  韩军涛  郑朝  陶克  王洪涛  陈璧 《医学争鸣》2007,28(13):1205-1207
目的:探讨非面颈部中、小面积深度烧伤更加符合人体皮肤功能与美学要求的皮肤移植技术.方法:受皮区创面采用浅切痂、削痂法,尽可能多保留创面正常皮下组织,严密止血.以低浓度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皮下注射肿胀供皮区,鼓式取皮机、电动切皮机或滚轴取皮刀切取厚0.2~0.6 mm大张中厚断层皮;游离皮片长轴垂直于受区纵轴不开洞移植.皮片与创缘、皮片与皮片3-0丝线严密缝合,妥善包扎、制动.结果:接受改进的皮肤移植术的患者共592例,受区面积为1%~30%[平均(11.2±2.7)%]TBSA.全部病例移植皮片成活率>95%,移植皮片100%成活者91.9%(544/592),随访1 a以上评价,受区皮肤组织丰满,质地柔软、光滑,无明显增生性瘢痕,肢体关节活动自如,轻度色素沉着,供皮区表面较正常皮肤略粗糙,色素沉着不明显.结论:加强创面处理,改进和熟练掌握取皮技术,选择合适供区,中、小面积深度烧伤采用大张中厚和薄中厚断层皮不开洞移植,供皮区和修复部位均获得较理想的功能与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30.
腹主动脉阻断导致内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腹主动脉阻断所引起的肝、肾、小肠等内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改变。方法建立小猪腹主动脉阻断1小时的模型,检测在不同再灌注时点组织及血液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同时检测肝肾功能和动脉血气分析,观察动物术后的生存情况。结果与缺血前比较,大多数再灌注时点血、组织中MDA明显升高,而SOD明显降低(P<0.05)。在再灌注2小时,血中谷丙转氨酶(ALT)、尿素氮(BUN)、肌酐(CRE)较缺血前明显升高(P<0.01),代谢性酸中毒也极为明显。多数动物术后能够存活,但均出现下肢截瘫。结论腹主动脉阻断1小时能引起明显的内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变,多数内脏经处理后其损伤能够得到代偿恢复,而脊髓损伤恢复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