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146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理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2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采用经皮肾穿刺取石(PCN—L)的临床资料。结果328例中300例一期取净结石,28例二期取净结石。结论经皮肾穿刺取石创伤小、恢复快,结石取净率高,可同时处理肾盏结石,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2.
王永福  王羽 《人民军医》1999,42(8):451-451
1970~1997年,我们共收治难复性肱骨外科颈骨折86例,经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疗效较好。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86例,男55例,女31例;年龄7~14岁,平均10.4岁,其中12岁以下62例。骨折类型:外展型42例,内收型23例,严重移位伴肩关节脱位17例,记录不详4例。损伤至手术时间:2h~2周,平均6.5d。术前经1次手法复位41例,2次复位32例,3次复位13例(复位时无论施几次手法均按1次计算)。1.2 手术方法 在肩关节前肱骨上段三角肌前缘切开皮肤约5.0cm,保护头静脉,分离三角肌,清除局部血肿,显露骨折端,选2.5mm克氏针从骨折近端穿入肱骨头,若有肩…  相似文献   
93.
目的:比较显微镜辅助下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与常规ACDF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89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男55例,女34例,年龄(52.00±1...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后路伤椎置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5例胸腰段单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后路短节段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手术,比较所有病例术前、术后各时间点的伤椎楔变角、胸腰段后凸Cobb角、矢状面指数(SI)、腰背疼痛VAS评分改善等指标.结果 本组2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神经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120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为650 mL.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0个月(16~28个月),术后各时间点伤椎楔变角、胸腰段后凸Cobb角 、SI及腰背痛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能充分恢复伤椎高度,矫正后凸,恢复脊柱前、中柱力线结构,减少后凸矫正角度丢失,减少长期腰背疼痛发生.  相似文献   
95.
郭静  何菁  李茹  刘田  刘霞  王永福  栗占国 《中国医师杂志》2011,13(4):477-479,483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抗体测定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人于本科住院治疗的RA患者500例,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RF-IgM,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RF-IgG、HRF-IgA及antiCCP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APF和AKA,分析总结上述抗体及其联合检测在RA诊断中的合理应用。结果(1)500例RA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RF-IgM、anti-CCP、APF、HRF-IgG、AKA、HRFIgA检出的敏感性分别为78.0%、70.8%、51.8%、48.4%、45.O%、20.0%。以RF-IgM检出率最高,其次为anti-CCP。(2)在110例RF-IgM阴性的患者中anti—CCP、APF、AKA、HRF.IgG、HRF.IgA抗体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1.8%、27.3%、22.7%、15.5%、1.8%,尤以anti-CCP的互补作用最好。(3)在146例anti-CCP抗体阴性的患者中RF-IgM、HRF-IgG、APF、AKA、HRF-IgA抗体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6.8%、24.7%、16.4%、8.9%、7.5%。(4)RF-IgM和(或)anti-CCP和(或)APF三种抗体联合和RF-IgM和(或)anti-CCP和(或)HRF-IgG三种抗体联合检出的敏感性最高,分别为88.6%、88.4%,显著优于抗体的单独检测(P〈0.05或P〈0.01),抗体间的联合检测能增加检出的敏感性(P〈0.05或P〈0.01)。结论四种自身抗体在RA中诊断的敏感性以RF-IgM、anti-CCP较为突出且二者的联合检测可提高RA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合并Chiari畸形和脊髓空洞症的成人胸腰段或腰段脊柱侧凸的三维矫形及融合策略.[方法]回顾性研究2002年1月~2008年5月本科收治的13例合并Chiari畸形和脊髓空洞症的成人胸腰段或腰段脊柱侧凸,全部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三维矫形,并根据侧凸结构性特点选择内固定及融合节段.测量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冠状面Cobb' s角、侧凸矫正率、骨盆倾斜、顶椎旋转度、顶椎偏距、躯干偏移、矢状面胸椎后凸角和腰椎前凸角.[结果]冠状面Cobb' s角从46.8°减少到9.2°,侧凸矫正率80.7%;骨盆倾斜从9.9°减少到3.2°;顶椎旋转度从1.9°减少到0.3°;顶椎偏距从3.6 cm减少到0.8 cm;躯干偏移从16.8 cm减少到1.6 cm;胸椎后凸角从18.2°增加到23.5°;腰椎前凸角从37.4°增加到41.8°.术后平均随访22.2个月,无明显矫形丢失、躯干失平衡、假关节形成,且未发生原有神经症状加重及新的不可逆性神经功能损害.[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三维矫形及融合术治疗合并Chiari畸形和脊髓空洞症的成人胸腰段或腰段脊柱侧凸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7.
作者自 1985年 6月~ 1998年 2月 ,选择性应用微创小切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2 6 8例 ,经 1~ 12年的随访观察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2 6 8例手术病人中 ,男 186例 ,女 82例 ,年龄 19~ 76岁 ,平均46 5岁 ,病程半个月~ 5年 ,平均 6 5个月 ,有明显外伤史者 2 32例。骤起腰痛继而下肢放射痛 14 8例 ,慢性腰痛渐伴下肢放射痛 12 0例 ,其中双侧下肢放射痛 ,伴大小便功能障碍 14例 ,一侧股前内侧放射至膝部疼痛 12例 ,下腰部固定压痛点 2 30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者15 6例 ,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10例 ,膝反射减…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单纯经后路一期前方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伴后凸畸形的高胸段脊柱结核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8例高胸段脊柱结核患者,均有椎旁及椎管内脓肿,严重破坏的椎体均小于三个节段,脊柱后凸Cobb角术前为26~76度;ASIA分级:A级2例,B级4例,C级2例.采用单纯经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加钉、钩、棒系统矫形固定治疗.[结果]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结核复发.ASIA分级平均恢复1.88级.术后脊柱后凸Cobb角为8~24度,无明显加重;术后3个月血沉均恢复正常;植骨融合时间为3~7个月,平均5个月.[结论]对于严重破坏的椎体小于三个节段,同时合并后凸畸形的高胸段脊柱结核,采用单纯经后路一期前方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
2015年9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为指导各地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围绕总体要求、以强基层为重点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分级诊疗保障机制、组织实施等四方面提出了意见。分级诊疗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以及治疗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分别承担规范治疗,实现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骨质疏松分级诊疗需要构建一个全新的概念单元、命题和理论体系。其结构实体包括:个体、科室、基层医院、二级医院、三级医院、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等多层组织框架。骨质疏松分级诊疗是对骨质疏松患者全程管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全程管理的人群可分为4组:骨密度正常、骨量减少、骨质疏松、严重骨质疏松。对每组人群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畅通转诊,连续治疗,上下联动,闭环管理。该共识旨在推动骨质疏松分级诊疗工作。  相似文献   
100.
刘媛  王永福 《健康世界》2010,(11):32-32
张小姐最近常感全身乏力,同事提醒她眼睛像熊猫眼,于是她到单位附近一家医院看病,医生给她做了好多检查,没发现问题,就告诉她可能是工作累的,让她注意休息。3天后张小姐颈部和上胸部又出现紫红色皮疹,在丈夫的陪同下到当地最大的三甲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被诊断为皮肌起。皮肌炎是一种以皮肤和肌肉受累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