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0篇
肿瘤学   10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巨大肝血管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巨大血管瘤的诊断及术式选择与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6例肝巨大血管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B超、CT、MRI诊断肝血管瘤的准确率分别为 93%、91%及 95 %。采用常温下肝门阻断、充分暴露术野、切肝前控制进出血管瘤血管支的方法 ,本组 5 6例肝巨大血管瘤均获安全手术切除 ,其中扩大左右半肝切除 6例 ,左右半肝切除 10例 ,右后叶切除 3例 ,右前叶切除 8例 ,左内叶切除 5例 ,左外叶切除 19例 ,肝血管瘤剥出 5例。效果满意。结论 :B超、CT、MRI等影像技术对肝血管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良好的暴露 ,切肝前控制进出血管瘤的血管支是保证手术成功、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72.
我院从1988~1994年共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25例,术后全部进行了监护,现将我们的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3.5~21岁,体重5~64kg。病种包括:空间隔缺损(VSD)15例,房间隔缺损Ⅱ孔型  相似文献   
73.
68例原发性结直肠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直肠原发性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NHL)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对1965年7月至1998年9月收治的68例结直肠原发性NHL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患者均行手术探查,手术切除率为96%,52例切除术后行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或COP(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强的松)方案化疗,16例同时辅以局部放疗。本组患者术后病理均确诊NHL,其中B细胞源性67例,T细胞源性1例。按AnnArbor国际分期,Ⅰ期15例、Ⅱ期33例、Ⅲ期11例、Ⅳ期9例。患者5年生存率38.2%。结论结直肠原发性NHL病变大小、病期早晚、治疗方法的选择是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早期发现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4.
157例胃原发性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的外科诊治经验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45年间外科治疗的157例原发性胃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X线诊断率为39.4%,胃镜确诊率为52.7%,ⅠE期32例,ⅡE期40例,ⅢE期29例,ⅣE期56例。术后辅以化、放疗。患者总的3、5、10、15年生存率分别为51.1%(69/135)、42.3%(55/130)、20.75(23/111)、13.5%(14/104)。手术切除组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60.2%(65/108)和50.0%(52/104)。ⅠE、ⅡE期3、5年生存率是ⅢE、ⅣE期的2-5倍(χ^2检验分别为6.637、92.183),且均P<0.01)。手术切除组5年生存率50.0%高于胃癌根治术5年生存率33.3%。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外科手术治疗是原发性胃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治疗中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关键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5.
梅毒螺旋体抗体IgGELISA和RPR试验的比较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40  
献血者体检化验时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或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检测梅毒抗体,因其特异性和敏感性较差而不能满足筛选献血者的需要.为探讨诊断灵敏度高、特异性好、仪器判读结果、可标准化的方法,笔者选用基因工程表达的特异性梅毒螺旋体蛋白做包被抗原,用间接ELISA法测定血清中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IgG(ELISA TP-IgG),并与RPR试验对照,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6.
Survivin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端区重复扩增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TRAP—ELISA)方法检测大肠癌及其癌旁组织survivin mR—NA表达和端粒酶活性情况。结果:(1)65%大肠癌组织表达survivin mRNA,而癌旁组织25%表达。Survivin基因表达与肿瘤大小、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2)大肠癌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9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5%,端粒酶表达阳性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分化不良程度显著相关。(3)Survivin mRNA表达与端粒酶活性明显相关。结论:Survivin基因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作用。端粒酶可作为诊断大肠癌的标志物。Survivin表达上调和端粒酶激活可能通过各自不同的信号途径在大肠癌变中发挥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7.
乏特壶腹癌的局切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898年Halsted首次局切乏壶腹癌成功以来已100年,自1935年Whipple氏胰十二指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以下简称PD)问世,许多人都致力于PD。局切方法治疗乏特壶腹癌在欧美仍有散在报道。我们认为局切仍不失为对早期乏特壶腹癌及高手术危险人群的一种外科治疗方法。我院1983年~1993年收治了22例乏壶腹癌患者行局部切除治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34~75岁(平均5487岁)。肿瘤大小:直径1cm的6例、…  相似文献   
78.
美国直肠乙状结肠癌死亡率仅次于肺癌,据美国癌学会统计1975年发生90,000例,死亡49,000例。由于过去30年来外科疗效几乎无进展,因此美国 Oregon 省保健科学中心大学(UOHSC)自1960到1972年对97例直肠乙状结肠腺癌进行了高剂量术前放疗(5,000~6,000拉得),目的在于估价这种联合治疗的耐受性;生存率的变化;放疗后肿瘤扩展形式的改变以及经放疗后把不可切除病例转化为可切除的可能性。放疗部位局限于原发肿瘤,射野大小10×10厘米,常用对穿的前后野,病变低位者可用楔形后野及会阴野,每日一次,  相似文献   
79.
本文对右旋醣酐不敏感鼠进行观察,目的:1.用右旋醣酐处理和肝素处理的动物,静脉注射瘤细胞后转移的形成。2.用带有肝素孵育的瘤细胞静脉注射后转移的形成。本实验所用肿瘤细胞是可增殖可移植的,为用20-甲基胆蒽诱发的纤维肉瘤。右旋醣酐为高分子(分子量为1000,000)。试验显示短时肝素处理可降低肺转移(动物用或不用右旋醣酐处理)。右旋醣酐处理后增加转移形成(动物用或不用肝素处理)。因此说明肝素和右旋醣酐对肿瘤转移形成,不互相影响。  相似文献   
80.
类癌发生在胰腺者罕见。Davis等收集3,718例类癌,仅见胰腺类癌2例。国内仅见1例报告。本文报告1例如下。病例:女,34岁,一年来进行性消瘦。近半年于右上腹可触及肿块,逐渐生长。食量减少,饭后上腹胀满。大便不成形,每日6~7次。无发热,无黄疸。血压、脉搏和呼吸皆正常。一般情况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