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5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改良的尺神经桥接健侧C7治疗臂丛神经撕脱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肘上段尺神经桥接健侧C7神经修复正中神经,治疗臂丛神经撕脱伤的可行性。方法 尺神经在进入肘管前切断,然后将近端分离至内侧束,将尺神经经胸大肌的深面穿出,经胸前及颈部皮下隧道牵至健侧颈部切口与C7神经根缝合,二期修复正中神经。术中观察尺神经远端的血供并测量长度。结果 本组全臂丛神经撕脱伤13例,中、下干撕脱伤2例,均为男性,年龄14~45岁,平均27岁;受伤时间:1.5~11个月,平均5个月。肘上段尺神经翻转与健侧C7神经根缝合12例;肘上段尺神经及前臂内侧皮神经一起翻转与健侧C7神经根缝合3例。肘上段尺神经的长度21cm~-27cm,平均24.7cm,15例尺神经远端血供均良好。尺神经自穿出胸大肌处至健侧C7的距离15cm~2cm,平均17.8cm。结论 肘上段尺神经桥接健侧C7神经修复正中神经治疗臂丛神经撕脱伤较传统的手术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82.
目的 观察肩关节前路松解复位、后路关节囊紧缩治疗产瘫肩关节内旋挛缩畸形伴肩关节后脱位的临床效果. 方法 19例产瘫并发肩关节内旋挛缩畸形患者,经X线和CT检查确诊为盂肱关节半脱位伴假盂形成或完全脱位.男14例,女5例,年龄2.5 ~ 8.5岁,平均5岁.盂肱关节畸形按照改良的Water的标准进行分型,Ⅳ型15例,Ⅴ型4例.19例均行肩关节前路挛缩软组织松解、复位,同时行后路剥离关节囊与假盂的粘连并紧缩后下方关节囊,肩关节外旋0°位石膏固定4周. 结果 术后随访12 ~ 36个月,平均20个月.肩关节Mallet评分由术前平均(11.4±1.7)(7~16)分至术后(15.5±1.8)(13~19)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盂肱关节达到中心性复位的有16例;3例肱骨头仍向后脱位. 结论 对于产瘫肩关节内旋挛缩导致的肩关节脱位,前路松解复位、后路剥离关节囊与假盂粘连、紧缩后下侧关节囊,不但使脱位的盂肱关节达到中心复位,同时明显改善其肩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83.
目的评估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术(MIPO)治疗肱骨干骨折后病人肩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应用MIPO治疗新鲜有移位的肱骨干闭合骨折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21~74岁,平均45岁;AO/OTA骨折分型A型4例,B型9例,C型2例),锁定加压钢板置于肱骨干前方,术后记录手术至肩肘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并以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评估肩肘关节功能恢复。结果肩关节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为23 d(8~60 d),肘关节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为50 d(14~168 d)。结论 MIPO技术是一种治疗肱骨干骨折的安全有效方法,能够早期恢复肩肘关节功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4.
目的 研究健侧C7神经根移位后再取臂丛下干前股束支进行移位的安伞件和可行性.方法 (1)解剖学研究:取40侧成人上肢标本,测量臂丛下干前股的直径及其至对侧上干的距离;分离下干前股的自然分柬,观察各束支在横断面上的分布特点和关系;计数重要束支的有髓神经纤维数目.(2)临床应用:全臂丛撕脱伤患者11例,男10例,女1例;年龄10~37岁,平均24.8岁.在行健侧C7神经根移位的同时,切取下干前股部分束支进行神经移位,于术后2~7 d、3个月、6个月时观察健侧上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变化.结果 (1)解剖学研究:下干前股均能分离出明显的自然分束,其中前上束支的面积约占下干前股的1/8~1/7,含有髓神经纤维(5974±1996)根,下干前股至对侧上干的距离为(16.9±1.3)cm.(2)临床应用:术后2~7 d,所有患者健侧上肢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及肌力减弱,感觉障碍多为主观感觉麻木及两点辨别觉轻度减退,肌力多减弱至3~4级.随访3个月时,除2例伸腕、伸指肌力稍弱(M4)、1例前臂内侧感觉麻木未恢复外,其余患者均基本恢复正常;6个月时,伸腕、伸指肌力全部恢复正常.结论 健侧C7神经根切取后,健侧下干前股束支可以作为新的动力神经供体,提供较充足的动力神经纤维.临床初步应用证实该术式'发计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5.
健侧颈7神经移位与下干直接缝合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观察健侧颈7神经经椎体前通路移位与患侧下干直接缝合的可行性,为提高健侧颈7神经移位重建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的屈指功能,寻找一种新术式.方法10具福尔马林固定的尸体标本,设定左侧为臂丛神经损伤侧,右侧为健侧.将健侧通过颈7神经根的前后股向远端进行干支分离,使其长度增加后再切断.经椎体前通路将健侧颈7向患侧颈部牵拉,测量其远端过颈7椎体中线的距离.患侧经锁骨上、下切口显露臂丛神经,将下干向近端游离至颈8、胸1神经根,在前斜角肌的外缘切断之.然后沿下干向远端游离至上臂中段.在患侧肩关节前屈、内收位,将下干经锁骨后向对侧颈部牵连,测量其过颈7椎体中线的距离.临床选择7例全臂丛神经撕脱伤患者,行健侧颈7神经经椎体前通路与患侧下干直接缝合.结果颈7神经根与前股和后股长度之和分别为(6.8±0.7)cm、(6.3±1.0)cm,前后股过颈7椎体中线的长度分别为(2.8±0.67)cm、(2.3±0.98)cm;患侧下干过颈7椎体中线的距离为(1.0±0.3)cm.临床应用7例均成功将健侧颈7与患侧下干直接缝合.结论健侧颈7神经经椎体前通路可直接与患侧下干进行缝合.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健侧C7神经经椎体前通路移位与患侧下干直接吻合术后患手屈指功能恢复的情况。方法将健侧C7神经根的前后股游离至最远端后切断。显露并游离患侧臂丛神经下干及内侧束,切断下干后股及胸前内侧神经。将正中神经、尺神经及前臂内侧皮神经自内侧束的起始处游离到上臂中段,以增加下干向近端移位的距离。经椎体前通路将健侧C7神经牵至患侧,患肩前屈、内收,上提患侧下干并与健侧C7神经吻合。临床应用30例,26例获得7个月以上的随访,男24例,女2例;年龄≥18岁患者20例,〈18岁患者6例。全臂丛神经撕脱伤23例,中、下干撕脱伤3例;伤后到手术时间3-13个月,平均5个月。结果75%(15/20)的成年患者(≥18岁)在术后11-14个月屈指肌力达到2级;67%(4/6)的未成年患者(〈18岁)在术后7-10个月,屈指肌力达到2级。结论健侧C7神经与患侧下干直接吻合,较传统手术方法缩短了神经再生的距离及减少了一个吻合口,可提高其重建屈指功能效果。  相似文献   
87.
88.
目的:分析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实施高位结扎局部点状剥脱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确立时间于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研究对象抽选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84例,根据抛硬币法分作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取高位结扎常规剥脱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高位结扎局部点状剥脱手术治疗,记录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概率。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跟踪随访,统计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静脉曲张严重程度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长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且下床时间、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总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刚出院时静脉曲张评分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5d、1个月、2个月、3个月静脉曲张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可通过高位结扎局部点状剥脱手术予以治疗,效果良好,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理想,并发症少,安全性高,且可有效缓解患者静脉曲张问题,提倡应用。  相似文献   
89.
应用外固定延长技术治疗虎口挛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外固定延长技术治疗虎口挛缩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2年8月至2006年10月,使用外固定延长技术治疗虎口挛缩56例,40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男35例,女5例;年龄18~52岁,平均34岁;右手26例,左手14例.损伤原因:创伤性30例,烧伤性10例.依照顾玉东虎口挛缩分类方法(1986年):中度挛缩25例,重度挛缩15例.拇指再造后2例.方法采用局麻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第一、二掌骨颈附近打人固定针,于掌骨间安放B-46型Orthofix微型外固定架.术后次日开始延长,每天1mm,分早、晚两次进行,延长至固定架的最大限度,时间为3~4周.反复延长3次,后两次时间各为1周,最后维持在最大外展位2周.记录末次随访时虎口开大程度.结果 4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掌侧拇外展角度平均增大20°,拇指指间关节尺侧和示指掌指关节桡侧间距平均增加2.5cm.术后5例出现针道感染,4例发生第一腕掌关节半脱位,4例发生近节指骨尺偏畸形.结论 使用外固定延长技术治疗虎口挛缩,方法简单,手术一次完成,治疗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0.
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踝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踝关节骨折关节镜辅助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近 3年来 34例踝部骨折病人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即常规关节镜检查 ,根据关节镜检查所见 ,对软骨损伤、滑膜炎、韧带撕裂进行关节镜下修复、清理 ,且关节镜监视进行骨折复位和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均 2年 ,根据Must和Teipner临床及X线评定标准优良率达 91%。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踝部骨折重视关节软骨损伤的治疗 ,保证确切关节骨折对位 ,提高了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