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脊髓疾患造成截瘫是临床常见疾病,虽在发病机制、药物治疗、生物学技术、实验外科学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但目前尚无有效方法恢复截瘫平面以下神经功能.自1998年11月笔者设计了Ⅰ期采用带血供的胫神经翻转与C7神经吻合,待神经再生至桥接神经远端后,Ⅱ期再将桥接神经与股神经干区吻合来重建截瘫患者下肢功能术式.本组10例患者接受Ⅰ期手术,其中2例患者接受Ⅱ期手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2.
尺侧腕伸肌腱固定治疗桡尺远侧关节背侧半脱位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一种韧带再造的新方法治疗桡尺远侧关节背侧半脱位的疗效。方法 对3例患者,取尺侧腕伸肌腱的桡侧半腱条,自尺骨背侧骨孔突出,由桡骨掌侧骨孔穿入,再从桡骨骨侧骨孔穿出后拉紧,固定于尺骨上。结果 3例患者均取得了满意效果,术前的疼痛症状消失,关节半脱位已矫正,前臂旋转功能改善。结论 用尺侧腕伸肌腱固定治疗玩关节炎改变的桡尺远侧关节背侧半脱位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23.
<正>全臂丛神经损伤多为交通事故所致,因患侧上肢完全瘫痪,其致残情况严重且青壮年常见。经过国内外学者50多年的共同努力,其治疗已取得了较大进步,然而手功能的重建仍是一个医学难题。现结合个人之临床经验,就目前国内外有关全臂丛神经损伤诊断、治疗进展与存在的问题,介绍如下。全臂丛神经损伤与全臂丛神经撕脱伤的区别目前国内外的文献尚未查到相关的详细描述。全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经椎体前通路行健侧C7神经根移位修复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健侧C7神经根在干股交界处切断,近端游离至椎间孔处,经前斜角肌的深面翻转至椎体前食管后间隙,经4-6股皮神经桥接,修复患侧上干或上干后股。2002年3月-2003年8月,共完成21例手术,其中14例术后随访1年以上。14例中男12例,女2例;年龄17-41岁,平均31岁。手术时间:伤后2~6个月,平均4个月。全臂丛神经撕脱伤5例,上中干撕脱伴下干不全损伤8例,上中干锐器伤1例。结果:14例患者术后随访12~19个月,平均16个月。健侧C7神经根修复患侧上干或C5、C6神经根或上干前后股的10例,9例肩外展及屈肘肌肌力≥3级,1例无效;健侧C7神经根修复患侧上干后股或C5神经根的3例,肩外展肌肌力均≥3级;健侧C7神经根修复C6神经根1例,肱二头肌肌力为0级。结论:健侧C7神经根经椎体前通路移位修复臂丛神经上干的同时重建肩外展及屈肘功能或修复上干后股重建肩外展功能,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5.
目的 为全臂丛神经撕脱伤的伸指功能重建寻找一种新的有效的神经移位方法.方法 经纵隔直视下切取一段膈神经,以增加其长度.锁骨上、下臂丛神经探查联合切口,截断锁骨,找到下干后股,向近端干支分离后切断,将膈神经与下干后股直接吻合.本组12例臂丛神经撕脱伤,男10例,女2例;年龄6~39岁,平均28岁.伤后到手术时间2~11个月,平均6个月,其中全臂丛神经撕脱伤11例,中、下干撕脱伴上干不全损伤1例.术前需胸透及电生理检查均证实患侧膈神经功能良好.结果 经纵隔内直视下切取膈神经可使其长度增加3~7cm,平均4cm.12例均实施了膈神经与下干后股的直接吻合,其中3例术后随访1年以上,有2例指总伸肌肌力恢复到2级,另1例吸气时指总伸肌内有新生电位出现.结论 经纵隔内切取膈神经可使其长度明显延长,可与下干后股进行直接吻合重建伸指功能,初步临床应用证实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6.
目的通过术中电生理检测,在臂丛神经中找到指总伸肌支配神经的相对集中区,为神经移位重建伸指功能新术式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8年2月-2009年10月,17例臂丛神经撕脱伤行健侧C7神经根移位术。应用Keypoint型肌电图仪,术中分别对上、中、下三干后股进行电刺激,在指总伸肌及肱三头肌长头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结果指总伸肌记录到的CMAP最大波幅有76.5%(13/17)为电刺激下干后股,17.6%(3/17)为电刺激中干后股,5.9%(1/17)为电刺激上干后股。电刺激上、中、下三干后股在指总伸肌记录到的CMAP波幅平均值分别为:0.75±1.16mV,1.64±1.54mV,5.32±4.58mV。在肱三头肌长头记录到的最大CMAP波幅有53%(9/17)为电刺激中干后股,47%(8/17)为电刺激下干后股。电刺激中干及下干后股在肱三头肌长头记录到的CMAP平均波幅分别为4.57±3.84mV,5.98±8.43mV。结论支配指总伸肌的神经纤维来自下千后股比C7后股的多,而下干后股亦是肱三头肌长头的主要支配神经。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肩关节前路松解复位、后路关节囊紧缩及关节孟后路截骨治疗产瘫肩关节内旋挛缩畸形伴肩关节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孟肱关节脱位的7例产瘫并发肩关节内旋挛缩畸形患者,男2例,女5例,年龄1.4~4岁,平均2岁2个月。孟肱关节畸形按照Water的标准进行分型,Ⅳ型5例,Ⅴ型2例。2例行肩关节前路松解复位,肩关节最大外旋位固定6周;5例同时行后路关节囊松解、紧缩及关节孟截骨,将后倾的关节孟向前掀起,取三角形髂骨块植骨,术后行石膏固定4周。结果2例单纯行前路松解复位者术后分别随访48,60个月,Mallent评分分别由术前6分至术后10分;CT及X线平片复查示,肱骨头前脱位,关节孟后侧部分仍后倾。5例同时后路行关节孟截骨,术后随访36~49个月,平均3年4个月,Mallant评分由术前平均5。4分至术后8.6分;经CT及X线平片复查,孟肱关节复位良好,关节孟包容良好,关节孟后倾纠正。结论对于产瘫肩关节内旋挛缩导致的肩关节脱位,前路松解复位、后路关节囊松解、紧缩及关节孟后路截骨,可使脱位的孟肱关节复位并恢复关节孟的包容同时改善其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8.
骨翻转脱位并股骨外髁骨折1例山东省滨州地区中心医院(251700)吕占辉王树锋张克民患者,男,30岁。骑摩托车翻车致伤,伤后1小时来诊。查体见右膝关节固定于半屈外翻位,膝内侧有5cm×2cm大小不规则创口,出血已止,膝前空虚,触痛明显,活动障碍。X线...  相似文献   
29.
目的:为带血供的坐骨神经桥接颈7神经根二期移位重建截瘫下肢功能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3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坐骨神经营养血管的来源、分布和吻合;坐骨神经与自身躯干长度比例;选择性臀下动脉墨汁注射。结果:坐骨神经臀段营养血管来自臀下动脉,由前内侧进入,外径(1.5±0.7)mm(0.6~3.8mm);股后段来自股深动脉穿支,由前外侧进入;小腿段胫神经来自胫后动脉分支。上述节段血管在神经干表面分出升支和降支,彼此吻合,形成一个纵贯神经全长和供血丰富纵向的吻合血管链。自梨状肌下缘至内外踝连线,神经长(79.3±3.6)cm(70.0~86.0cm),梨状肌下缘至锁骨上缘中点距离为(60.6±3.1)cm(51.0~66.0cm)。选择性臀下动脉墨汁注射显示胫神经远端有墨染。结论:臀下动脉坐骨神经营养支是带血供坐骨神经移位桥接重要的供血途经。  相似文献   
30.
带血管蒂上臂后侧筋膜瓣肘关节成形术的解剖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肘关节成形术提供一个新的带血供的筋膜瓣供区。方法:通过解剖学观察,设计了以桡侧副动脉背侧支或尺侧上、下副动脉背侧分支为蒂的上臂后侧筋膜瓣,该筋膜瓣向肘关节内移位,包绕肱骨远端、尺骨切迹及桡骨小头。结果:临床应用6例,筋膜瓣面积6~8cm×10~12cm,血运良好,术后经1~4.5年,平均2年随访,肘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带血管蒂的上臂后侧筋膜瓣转位适合于肘关节成形术,该手术可明显改善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