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探讨创伤愈合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表皮干细胞迁移、趋化作用的影响。方法将实验鼠随机分为CGRP组、P物质(SP)组、辣椒素组和对照组,4组均致背部全层皮肤缺损,CGRP组和SP组致伤当天开始创面给予CGRP和SP(1次/d),辣椒素组致伤前1周皮下预注射辣椒素,利用核标记物BrdU作为表皮干细胞的示踪剂,观察4组创面愈合速度和表皮干细胞的迁移特征。结果CGRP组与SP组的创面愈合速度最快,创缘BrdU阳性细胞率最高,峰值出现最早;辣椒素组愈合速度最慢,BrdU阳性细胞率最低,峰值出现晚;CGRP组和SP组除创缘外,在创面肉芽组织中也出现了BrdU阳性细胞,另2组未出现。结论CGRP能明显加速创面愈合速度,并具有诱导表皮干细胞向创缘集中和向创面肉芽组织中迁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外侧壁型小脑延髓裂入路对第四脑室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第四脑室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外侧壁型小脑延髓裂入路进行手术治疗,对于向导水管深部发展的肿瘤暴露效果欠佳者,采用内镜辅助操作,术中辅以神经电生理监测及术中B超. 结果 病变全切除12例,近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病理诊断:髓母细胞瘤4例,表皮样囊肿3例,室管膜瘤2例,血管母细胞瘤2例,脑膜瘤1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星形细胞瘤1例.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脑脊液循环通路,术前症状均无明显加重,无面瘫等神经核团损伤相关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术后呼吸微弱给予呼吸机辅助后恢复正常.术后随访3 ~ 28个月,1例死亡,1例髓母细胞瘤复发. 结论 内镜辅助下经外侧壁型小脑延髓裂入路结合电生理监测及超声成像技术,能降低面瘫、听力减退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早期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优势及可行性。方法 自2001年9月至2002年8月我院经全脑造影(DSA)诊断12例动脉瘤。其中5例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颅内动脉瘤的标准GDC栓塞治疗。术前和术后即刻全脑DSA对比,并对临床症状的恢复进行连续的随访。结果 术后即刻全脑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体被栓塞材料(GDC)致密填塞。5例患者随访均恢复良好,生活自理。结论 颅内动脉瘤早期栓塞治疗可以有效地预防动脉瘤再破裂出血,为进一步治疗脑血管痉挛及其症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高压氧对脑创伤后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安全性。方法将本院40例创伤后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两组均接受脱水、营养神经、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高压氧,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静脉滴注醒脑静,两组均以40 d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间、临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意识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有理想的促醒作用,有效恢复神经功能,临床建议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5.
经眶颧弓入路切除巨大颅底脑膜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眶颧弓入路开颅术在切除颅底脑膜瘤中应用价值。方法经眶颧纠正入路切除巨大颅底脑膜瘤20例,观察手术效果。结果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3例。无严重并发症,死亡1例。随访4个月~2年,17例恢复正常工作,2例在康复中,其中1例需人照顾。结论眶颧弓入路适用于切除颅眶沟通脑膜瘤、蝶骨嵴扁平型脑膜瘤、巨大蝶骨嵴内侧型脑膜瘤、海绵窦脑膜瘤及部分岩斜脑膜瘤。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后颅窝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1995年10月~2005年12月间73例经显微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后颅窝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并从影像学特点,诊断,显微手术治疗和术中注意事项等方面予以分析。所有手术均在显微镜下进行。结果肿瘤常见发病年龄为20~45岁,常见发病部位是小脑半球。在显微镜下行肿瘤全切除68例。术后死亡8例,其中4例位于延髓,3例位于小脑蚓部,1例位于小脑半球。2例全切除后复发。结论CT、MRI检查是明确诊断的必要手段,大囊及小结节异常对比强化是血管母细胞瘤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实质型肿瘤和位于延髓的肿瘤手术风险大。  相似文献   
37.
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1(phosphatidylethanolamine-binding protein,PEBP1)广泛表达于多种生物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学功能。PEBP1可以与Raf-1结合,从而抑制MAPK信号转导通路,并参与对G蛋白偶联受体、 NF-κB和GSK3β 等多条信号通路的调控。近年来的研究发现,PEBP1在肿瘤中发挥重要作用,PEBP1通过TNF-α,FasL(Fas ligand)和TNF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NF-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等死亡配体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同时PEBP1作为肿瘤转移的抑制基因,在肿瘤组织中表达较正常组织明显减少,因而PEBP1也成为一个新的肿瘤标志物。此外,PEBP1通过调控 MAPK和NF-κB 等信号通路,影响细胞的分化以及细胞分裂和基因组稳定性。本文就PEBP1在肿瘤研究中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翼点锁孔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可行性、适应证和手术方法。方法采用翼点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夹闭26例患者共28枚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其中前交通动脉瘤11例,后交通动脉瘤9例,大脑中动脉瘤6例,患者Hunt-Hess分级0~Ⅲ级。结果全部26例均成功夹闭,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神经功能障碍和面神经额支损伤所造成的面瘫表现。19例患者术后随访DSA或CTA检查,未见动脉瘤残留、复发。结论翼点锁孔手术能有效降低开颅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术后康复,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选择性地应用于部分前循环动脉瘤。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配合及人性化护理。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护理配合体会和经验。结果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主动关心、语言亲切、态度和蔼的精心护理,并给予生理和心理支持,让患者尽快情绪稳定,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检查。结论通过换位思考的人性化护理,让检查患者对操作医生、护士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并主动配合麻醉和检查,使检查能安全、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40.
超声波导入斑克霜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于2000年8月至2001年7月应用CMS-3型电脑超音波美容仪导入斑克霜(浙江天峰制药总厂,批号93-0328)治疗面部黄褐斑,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根据黄褐斑临床诊断和疗效判定标准(草案)确诊的门诊女性患者,共计64例,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