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4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64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59篇
妇产科学   39篇
基础医学   84篇
口腔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255篇
内科学   172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82篇
特种医学   109篇
外科学   288篇
综合类   703篇
预防医学   427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232篇
  2篇
中国医学   231篇
肿瘤学   4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1.
82.
正腹腔粘连是腹部及盆腔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目前其发生率仍然很高[1],尤其致肠梗阻的发生,不仅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质量,且对病人的生命构成威胁,研究发现[2]粘连的形成前提是损伤的腹膜之间的适时接触,如在腹膜间置入隔离物,则可能抑制腹膜粘连的发生。因此生物隔离材料应用成为研究的热点[3]。我们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研制了胶液状高分子可降解材料Zn2+改性羧甲基纤维素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孕三烯酮联合尿促性素对子宫内膜异位患者性激素及受孕率的影响。方法:选取9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孕三烯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尿促性素治疗,疗程为6个月。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观察两组性激素水平及受孕率。结果:观察组总缓解率为91.30%,对照组总缓解率为71.7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6、12月孕酮(P)、雌二醇(E2)、促卵泡成熟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同一时期激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妊娠率69.56%显著高于对照组46.48%,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三烯酮联合尿促性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有效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可提高患者受孕率,复发率及并发症率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4.
王晓东  孙大强  李志  白悦 《天津医药》2012,40(5):499-501,532
目的:建立人肺癌个体化可传代组织块动物模型.方法:组织块移植组将直径2mm的人肺癌新鲜标本癌组织块移植于BALB/C裸鼠背部皮下组织内,每例人肺癌新鲜标本均移植入5只裸鼠体内,成瘤者为第1代.取第1代移植瘤组织块以相同方法每例标本移植于另5只BALB/C裸鼠背部皮下组织内,成功者为第2代.重复上述传代方法得到第3代移植瘤.将人肺癌细胞株A549、H1795分别移植于BACLC裸鼠背部皮下组织内,成瘤达500 mm3后取癌组织块.分别取实验组的原代人肺癌肿瘤及第1、2、3代移植瘤部分组织,及作为对照的细胞系移植瘤组织,固定于10%福尔马林溶液中,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比较其形态异同.结果:组织块移植组瘤细胞不仅保留了人肺癌细胞的异型性,还保持原有排列结构;而作为对照的细胞系移植瘤细胞失去了原有的排列结构,仅保留了癌细胞的异型性.结论:利用不同患者的手术切除肺癌标本所建立的裸鼠荷人肺癌肿瘤模型具有个体化特征,为肺癌个体化治疗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5.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由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因外力牵拉而致破裂,髓核自破裂口突出,压迫神经根而产生腰腿痛的症状[1]。笔者采用腰椎动态后伸扳法配合常规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6.
"无糖"、"不添加蔗糖"只是指食品在加工过程中没有人为添加白砂糖。但是,没有添加白砂糖不等于没有添加其他糖类,如糊精、麦芽糖、淀粉糖浆、玉米糖浆等,中老年人尤其是糖尿病人一定要控制此类食物的食用量。  相似文献   
87.
<正>黄疸反复或持续出现超过半年以上者称为难治性黄疸(或顽固性黄疸),其发病原理、病理变化、临床经过各不相同,由于血中胆红素长期升高,肝脏负担加重,发生肝硬化的机率是正常人的30-50倍,预后较差。我院重用活血化瘀法联合西药治疗难治性黄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8.
目的 研究双极射频控温器时间、预设温度、间距对两电极热效应的影响。 方法 选择新鲜鸡蛋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不同间距组、温度组和时间组,固定2个射频电极保持针身垂直置入方盘中央蛋清内,用预设温度(50~90℃)、射频时间(60s、120s)、电极间距(0.25、0.50、1.00和2.00cm)进行干预,通过游标卡尺、秒表、阻抗及温度检测,观测两电极真实温度、出现纺锤形连接的间距、不同温度下蛋清变性的时间跨度、蛋清阻抗变化、蛋清变性的最低温度、不同时间蛋清变性量(体积)和不同温度下蛋清变性阻抗的变化。 结果 ①当电极间距固定保持2.00cm,预设温度设定在63℃,主电极真实温度为63.7℃,次电极真实温度52.6℃,次极温度与预设温度、主极温度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极间距在0.25、0.50、1.00cm时,次极温度-预设温度和主极温度-次极温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在间距为0.25cm,56℃时开始出现蛋清变性,在0.25cm、0.50cm间距,温度70℃以上两电极之间出现纺锤形连接,在1.00cm和2.00cm间距时同样温度未出现该现象;③在间距为0.25cm时,预设温度75℃,单次射频60s、单次射频120s及2个单次射频60s后蛋清体积分别为(90.21±0.64)mm3、(95.08±0.53)mm3、(92.88±0.74)mm3,蛋清的变性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单次射频60s蛋清射频前、后电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单次射频120s蛋清射频前和射频后电阻分别为(128.41±8.04)Ω和(121.29±8.04)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 结论 双极射频能使蛋清组织变性,温度越高、时间越长、电极间距越小引起的变性效率越高。  相似文献   
89.
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是我省常见病 ,其病情凶险 ,预后较差。因此 ,对本病进行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极为关键。现对 HFRS的诊断和治疗概述如下。1  HFRS诊断1.1 流行病学资料 包括流行季节发病、生活在疫区或 3天至 2个月内到过疫区 ;与鼠类等宿主动物及其排泄物接触史、鼠咬伤史或食用鼠类污染食物史。1.2 临床特征 典型病例有发热、出血和肾损害三大主征 ,具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五期经过。不典型者可有越期或前三期重叠。热退后症状加重有助于诊断 [1 ] 。1.3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示早期白细胞计…  相似文献   
90.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导丝成襻法在回收钩贴壁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中的应用。方法 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有31例患者通过常规方法取出Günther Tulip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失败。旋转DSA判断滤器回收钩贴壁情况、旋转X线球管切线位显示贴壁侧滤器与血管壁间最小间隙后,采用改良导丝成襻法回收滤器。结果 7例回收钩开口偏向血管腔患者,再次采用常规套取法成功取出滤器。采用改良导丝成襻法成功取出滤器23例,失败1例,改良导丝成襻法回收成功率为95.8%(23/24)。平均手术时间为65 min(45~120 min)。术后下腔静脉造影未见对比剂外渗或滞留。随访期超声复查下腔静脉无明显狭窄,未见附壁血栓形成。 结论 旋转DSA导引下应用改良导丝成襻法取出回收钩贴壁滤器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