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94篇
内科学   54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87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47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5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林榕榕  王昭 《河北医药》2011,33(9):1389-1390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 csyndromes,HPS),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emophagocyti clymphohistocyto-sis,HLH),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过度增殖、活化,产生大量炎性因子,从而引起的一种可危及生命的过度炎性反应[1]。HPS可分为原发性HPS及获得性HPS。原发性HPS有部分存在穿孔素基因突变或其他遗传免疫的缺陷。  相似文献   
42.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皮肤缺损溃疡及感染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小腿、足、踝皮肤缺损溃疡及感染中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6月至2010年7月医院收治的21例小腿、足、踝皮肤缺损溃疡及感染患者,使用负压封闲引流技术后行二期植皮手术治疗.结果 21例患者皮肤缺损均愈合良好.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皮肤缺损,能大大缩短治疗时间,治疗效果显著,患者十分满意.  相似文献   
43.
王欢  付丽  王昭  熊梅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43(4):253-256,318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对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体外诱导分化的骨髓巨噬细胞的影响。方法 M-CSF诱导分化的小鼠骨髓巨噬细胞,采用不同浓度地塞米松处理,进行形态学观察及增殖生长测定。免疫荧光法检测其吞噬功能,RT-PCR技术检测巨噬细胞各种细胞因子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地塞米松处理后,M-CSF体外诱导分化的骨髓巨噬细胞的增殖活性被明显抑制,且具有剂量依赖性;而且M-CSF体外诱导分化的骨髓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被有效抑制。经过地塞米松处理后细胞趋于类圆形,伪足变宽、变短。地塞米松能抑制M-CSF体外诱导分化的骨髓巨噬细胞的促炎症因子mRNA水平的表达。结论地塞米松能有效抑制M-CSF体外诱导分化的骨髓巨噬细胞的活化及功能,为其作为免疫调节剂治疗噬血细胞综合征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4.
残胃癌的外科治疗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外科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22例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残胃癌患者占同期收治的胃癌患者总数的3.3%。其中Ⅰ期4例,Ⅱ期2例,Ⅲ期6例,Ⅳ期10例。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77.3%,联合脏器切除率为50.0%:经腹腔完成残胃癌根治手术17例,经胸腹联合切口完成残胃癌根治手术4例,剖腹探查1例。全胃切除、ROHX-en-Y消化道重建21例。淋巴结转移率为63.6%.分别为pNo8例;pN.6例;pN27例;pN,1例。残胃癌Ⅰ、Ⅱ期患者生存时间(80.2±17.2)个月;Ⅲ期患者生存时间(31.2±9.2)个月;Ⅳ期患者生存时间(23.6±6.1)个月;Ⅰ、Ⅱ期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Ⅲ、Ⅳ期患者(P〈0.05)。术后生存率单纯残胃切除与联合脏器切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姑息手术与标准根治手术及扩大根治手术组比较、不同分化腺癌组比较、淋巴结转移阳性与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残胃癌外科治疗应选择在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基础上进行扩大根治手术和联合脏器切除:病期早晚、淋巴结转移与否、肿瘤生物学特性影响残胃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5.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一种淋巴细胞肿瘤,绝大多数为单克隆小B淋巴细胞。典型的肿瘤细胞小而圆,形态一致,通常表达CD5、CD19与CD23,存在于外周血、骨髓和淋巴结中,可混有少量幼淋细胞。95%以上的CLL源自B淋巴细胞(B-CLL),T-CLL不足5%。在西方国家,CLL的年发病率约为3/10万,占所有白血病的25%~30%,比印度、中国和日本高10~30倍;中位发病年龄65~70岁,55岁以下占20%~30%,30岁以下罕见;男女比例约为2∶1。CLL起病隐袭,70%~80%的患者因血常规检查或查体时偶然发现,总体预后较好,中位生存期约10年。1CLL的历史回顾CLL的描…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伴EB病毒(EBV)感染的淋巴瘤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特征。方法 分析4例伴EB病毒感染的淋巴瘤继发HP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 3例患者初诊为EBV继发HPS,4例患者最终均诊断为T细胞淋巴瘤。临床共同特点为发热、脾大、全血细胞减少、铁蛋白升高和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浅表淋巴结肿大不明显,3例患者存在肝功能异常。4例患者抗EBV治疗后EBV-DNA均无明显下降。4例患者采用甲泼尼龙联合环孢素、依托泊苷或氟达拉滨治疗HPS,其中1例患者在激素减量过程中复发,规范化疗后HPS得以控制。结论 伴EBV感染的淋巴瘤继发HPS易被误诊为单纯EBV感染继发HPS。临床抗病毒效果欠佳或治疗过程中出现HPS反复需要警惕潜在淋巴瘤可能,需要多次取材送病理检查,甚至进行PET-CT检查积极寻找原发病,此类疾病的治疗原则是在积极治疗控制HPS后立即开始针对淋巴瘤的规范化疗。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下肢关节康复器(CPM)辅助膝关节功能锻炼的疗效。方法:评价38例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辅助持续被动活动治疗的实施效果。结果:CPM可提高膝关节活动度、痛苦小、患者易于接受。结论:采用CPM机辅助持续被动活动,同时配合主动活动,可减轻患者负性情绪、降低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身体状态和功能。  相似文献   
48.
<正> 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是常见并发症,其起病隐袭,症状不典型,目前已成为老年糖尿病病人的首位致死因素,现将我院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3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9.
本实验研究了聚乙二醇磷脂衍生物,-甲氧基聚乙二醇-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DSPE-PEG)的合成。同时以DSPE-PEG、卵磷脂和胆固醇为包材,采用薄膜分散-挤压法制备了长循环脂质体。研究了DSPE-PEG脂质体的粒径、载药性能、防止脂质体冻干、复溶过程的融合以及在血液中的半衰期。本实验结果证明DSPE-PEG长循环脂质体提高了药剂在血液中的存留时间,并对脂质体冻干制剂的质量有非常有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急性水肿性胰腺炎(AEP)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PECAM-1)表达的变化规律及中药复方TCMP-1对AEP的治疗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54只,诱发AEP动物模型,并给予TCMP-1干预,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脾静脉血中多形核白细胞(PMN)PECAM-1的表达。结果 (1)在AEP自然病程组中,外周循环和胰腺微循环PMN PECAM-1的表达水平在AEP 2、4 h组相近,自AEP 4 h组开始,外周循环PECAM-1的表达上调直至AEP 8 h组;胰腺微循环PECAM-1的表达下调直至AEP 8 h组;在AEP 8 h组,PMN PECAM-1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2)在AEP 8 h治疗组与AEP 8 h自然病程组中,体循环PMN PECAM-1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1)下调体循环PMN PECAM-1的表达水平或抑制PMN PECAM-1的过度表达,可以阻止胰腺微循环中PMN与内皮细胞的粘附。(2)抑制PMN PECAM-1的过度表达是中药复方TCMP-1实现其疗效作用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