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全面骨骨折是常见的复杂性颅颌面骨骨折,骨折范围包括上、下颌骨,颧骨,鼻骨,额骨等,伤情较凶险,多危及生命。因此,如何正确处理全面骨骨折,是救治患者生命的关键。现将1994~2004年,我们治疗的50例全面骨骨折患者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2.
枪弹和爆炸所致犬面神经损伤特点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面神经枪弹伤和爆炸伤的损伤及恢复情况间的差异,为临床上分类处理不同致伤因素导致的外周神经战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成年犬40只,随机分为枪伤组和爆炸伤组,每组各20只。麻醉下爆炸伤组在距犬面部10cm处放置雷管模拟爆轰波致伤效应,并在雷管爆炸同时,用滑膛枪发射钢珠弹致伤犬面下部以模拟破片伤。枪伤组不放置雷管,分别于伤后即刻、6h、1d、3d、7d取两组面神经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并检测伤后6h、3d、7d面神经动作电位传导速度,观察面神经的病理改变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伤后即刻大体观察两组动物面神经干水肿,枪伤组神经外膜下有散在出血和小血肿;爆炸伤组外膜下弥散出血,血肿范围也较大。镜下观察爆炸伤组面神经全颅外段轴突均发生广泛断裂,神经干内高度水肿,断裂的轴突呈小片段或碎片样,大量炎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只有少量轴突神经纤维细丝蛋白阳性;而枪伤组在距伤道2cm以内神经可见散在结构破坏,距伤道2~3cm结构改变很轻。结论:枪弹所致面神经伤随距伤道的距离增加而减轻,爆炸所致损伤与距伤道的距离没有明显关系,损伤程度更重,范围更广。提示临床救治神经火器伤过程中应参考致伤因素确定神经受损伤的范围。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研究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颌面外科1979-2003年收治的26例28侧颈动脉体瘤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结果 颈动脉体瘤临床上多数表现为颈部缓慢生长肿物,可触及搏动或闻及血管杂音,13超及颈动脉造影显示血运丰富,颈动脉分叉增大,有特殊的抱球状改变。除1例患者外其余患者经颈动脉压迫训练后手术治疗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结合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可对颈动脉体瘤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颈动脉压迫训练后手术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4.
55.
56.
枪弹伤作为一种特殊的损伤,其伤情特点和临床救治均不同于一般损伤。颌面部作为人体暴露部位,平战时均易发生损伤。由于枪弹等高速投射物致伤因素复杂,其致伤时不仅可造成颌面部损伤,还可导致其他重要器官的并发损伤,因而伤情严重,临床救治较为困难。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以及临床救治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枪弹等高速投射物的致伤因素、伤情特点以及临床救治等都取得了很大进步。本文结合颌面部解剖特点,对枪弹等高速投射物致伤能力、致伤特点以及临床救治的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有助于开展临床救治工作,提高枪弹伤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57.
不同时相下颌面部破片+冲击波复合伤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爆炸破片及冲击波在不同时相下作用于颌面部时的损伤特点并探讨其致伤机制。方法 利用颌面部高速破片 冲击波复合致伤模型模拟爆炸伤 ,由同步系统控制不同致伤时相。按不同时相将重庆当地成年犬 15只随机分为 3组 ,A组为破片先与冲击波到达目标 ,B组为二者同时到达 ,C组为冲击波先于破片到达。破片对犬咬肌区致伤 ,记录致伤参数 ,观察动物伤情特点。结果 在其它致伤条件相同时 ,B组致伤冲击波为双波峰形态。致伤后A组颌面部皮肤与肌肉分离明显 ,污染严重 ,创面最大 ,B组次之 ,C组最小。B组局部组织坏死及挫伤范围均较其它两组明显 ,并有心、肺、脑等脏器的损伤。结论 颌面部爆炸伤伤情严重 ,高速破片与冲击波具有协同致伤作用 ,不同组织对冲击波的反应不同是局部伤情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58.
超高速投射物致伤作用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伤弹道学的研究表明 ,高速投射物的致伤能力取决于其能量、质量及飞行中的稳定性等因素 ,其中速度为最重要的因素[1 ] 。笔者在先前研究的基础上 ,将投射物的初速度提高至 3.0km s左右 ,以探讨超高速投射物的致伤作用并进一步研究速度在致伤中的作用。一、材料与方法1.致伤装置为二级气炮 (西北核工业研究所 ) ,钢珠 (外被纤维包膜 )直径1.0cm ,质量 1.0g。射距 5 .0cm。靶标为生物靶标 (成年中国家兔 2只 ,雌性 ,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非生物靶标 (肥皂 2块 ,2 0cm× 2 0cm× 30cm ,按实验要求制作[2 ] )。2 .…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一种新的上颌骨骨折非手术治疗方法,以提高上颌骨骨折早期和现场救治能力。方法12例上颌骨骨折患者均行上下颌牙弓夹板结扎,然后戴入并固定颌面骨折牵引复位固定器,根据上颌骨骨折移位情况和患者的耐受程度,决定牵引力的方向、时间和大小。牵引复位时采用自制的两端有钢丝小钩的输液用乳胶管,对上颌骨进行向前、向上下和向左右的牵引。如果上颌骨骨折发生向下移位,则需在固定器的上颌牙弓上安置口内托盘,利用两侧的上颌弓移动调节器进行弹性牵引。结果本组12例患者的最短牵引时间为2d,最长7d,平均4d,均完全恢复咬合关系和正常面容。结论上颌骨骨折非手术牵引治疗是一种新的、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0.
<正>随着唇腭裂序列治疗技术的进展,齿槽突裂的修补技术逐渐成熟,应用自体骨移植行齿槽嵴裂修复术已成为唇腭裂畸形序列性治疗中的重要一步,对于可恢复上颌牙弓的完整性、引导尖牙萌出以及改善面部外观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齿槽突裂的存在,患侧发育障碍,鼻翼基部丧失了骨支持,往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