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正>喉癌是耳鼻喉科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肿瘤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手段。术后病人分解代谢亢进,且均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咀嚼功能障碍,病人数周不能经口进食,但胃肠道功能完好不受治疗影响,所以肠内营养是术后营养支持的首选[1]。一般鼻饲的时间是14d[2],传统鼻饲法单次鼻饲量少,病人常有饥饿感,而且鼻饲次数多,增加了护士及家属的负担,所以喉癌术后鼻饲量及间隔时间尚在探索中。本研究拟探讨喉  相似文献   
172.
目的探讨Kelch样环氧氯丙烷(ECH)相关蛋白(Keap)1 mRNA在神经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43例神经胶质瘤组织和31例正常脑组织中Keap1 mRNA表达,分析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神经胶质瘤组织中Keap1 mRNA表达量为(0.59±0.64),显著低于对照组(1.09±0.93;t=2.57,P=0.01)。高级别神经胶质瘤(Ⅲ和Ⅳ级)中Keap1 mRNA表达量为(0.37±0.32),显著低于低级别组(t=2.20,P=0.04)。Keap1 mRNA表达水平与神经胶质瘤患者年龄和性别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Keap1 mRNA的表达下调可能与神经胶质瘤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73.
目的:探讨强力定眩片联合倍他司汀对眩晕症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赣州市兴国县中医院收治的88例眩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采用倍他司汀、强力定眩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脑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医证候积分、眩晕严重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RR)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基底动脉(BA)、右椎动脉(RVA)、左椎动脉(LVA)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及眩晕障碍调查量表(DH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眩晕症患者采用强力定眩片、倍他司汀联合治疗有利于控制病情进展,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BA、RVA、LVA平均血流速度,减轻眩晕严重程度,临床应用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4.
<正>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患者中,最常见的出血部位是基底节区。该部位出血的预后不佳,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手术是公认的治疗方式,其中常见的为开颅小骨窗及微创软通道手术治疗。开颅手术并不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且开颅手术及麻醉方式可能诱发患者尤其是老年人的心肾并发症,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许多学者通过回顾分析证实,血肿肿块大小及实际消退时间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快速缩小血肿范围、缩短血肿消失时间,在保障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手术创伤,能对患者行高效治疗已成为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3D-Slicer是一款能实现上述想法的辅助软件,该软件能为医生提供多方位应用与解剖学习、图像指导、手术模拟等,且可视化。本文针对3D-slicer软件在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和临床研究进展做综述,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