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6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9篇 |
基础医学 | 20篇 |
临床医学 | 44篇 |
内科学 | 6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4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33篇 |
综合类 | 59篇 |
预防医学 | 5篇 |
药学 | 22篇 |
中国医学 | 7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1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19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3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小儿肺部恶性间叶瘤一例报告王明海,曹素文,马文海,王贤书,冯志英患儿:男,3岁。因发热、咳嗽伴气促20余天入院。入院前在外院诊断为"后纵隔肿物?"。患儿既往易感冒、发热。体检:体温36℃。营养尚可,呼吸稍促,双锁骨上淋巴结未触及。胸廓对称,左胸中、下... 相似文献
42.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其治疗方法虽多,但不易治愈。我们采用皮损组织衡底清除、局部封闭等综合疗法,经追踪1年观察57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一、治疗对象及部位本组患者均为成年男性、局限型。普鲁卡因过敏试验阴性者。治疗部位为颈部和四肢。二、治疗方法局部以2%碘酊、75%酒精消毒。视皮损范围大小,用强的松龙(25mg/5cc)1~3ml与0.5%普 相似文献
43.
单核细胞产生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生物活性测定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了内毒素诱导正常人单核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环死因子的动态过程.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三种细胞因子的胞浆内累积和释放均有各自不同的时相变化.反映出这三种细胞因子基因活化、转录、翻译和释放过程的差异.此外.仅部分单核细胞合成这三种细胞因子.提示可能存在合成细胞因子的不同单核细胞亚群 相似文献
44.
45.
目的:探讨槌状指畸形磁性矫正器治疗槌状指畸形的可行性。方法:将新鲜尸体手指标本植入相应大小的永磁铁钉,观察其伸指和屈指效果,分析此方法治疗槌状指畸形的可行性。结果:5例手指标本剔除皮肤、筋膜等软组织,保留手指伸、屈指肌腱,置入永磁铁钉后,根据Dargan功能评定法评定手指关节功能:优3例,良1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80%。15例手指标本在保留所有组织后,模拟临床进行手术,采用掌侧入路植入相应大小的永磁铁钉,根据Dargan功能评定法评定术后患指关节功能:优10例,良4例,可0例,差1例,评分优良率为93.3%。所有标本术后的屈指活动范围与术前无区别。结论:槌状指畸形磁性矫正器治疗槌状指畸形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严重烧伤应激后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变化特点以及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的3类受体(代谢型受体、离子型NMDA受体、离子型非NMDA受体)对其表达的调节,以期寻找创伤后GR的可靠调节手段。方法以小鼠背部造成30%总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利用RT-PCR技术,检测烧伤后小鼠海马GR转录水平的变化特点;通过Western-blot方法检测GR蛋白水平的变化特点;选取烧伤后GR表达最明显的时相点,分别检测烧伤前腹腔注射谷氨酸的3种受体拮抗剂[NMDA受体拮抗剂(MK-801)、非NMDA受体拮抗剂(CNQX)、代谢型受体拮抗剂(MCPG)]对伤后GRmRNA水平的影响。结果烧伤各组海马GRmRNA水平明显降低;各组海马GR蛋白水平的表达亦明显降低;烧伤前30min腹腔注射MK-801可显著抑制伤后(2h)GRmRNA水平的下降,而腹腔注射CNQX,MCPG却无此作用。结论严重烧伤可导致海马GR减少,谷氨酸的离子型受体NMDA受体参与了这种变化,提示调控NMDA受体活性可调节创伤后GR的改变。 相似文献
47.
48.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时,需要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因先心病患儿复杂程度不同,需要气管插管时间长,拔除气管插管后易出现喉头水肿.在拔除气管插管前应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静脉滴注预防术后喉头水肿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深静脉血栓后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有效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至2010年1月门诊长期随访266例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66例患者经过2个月的迈之灵药物治疗,超过90%患者肢体肿胀减轻和消退,其中141例(53.0%)患者152条肢体(54.3%)]的腿围减少值>2 cm,最大改善达到5 cm;119例(44.7%)患者120条肢体(42.9%)]的腿围减少值在1 ~2 cm;其余的6例(8条肢体)的腿围较治疗前没有显著的改善.溃疡的改善:34例患者的溃疡情况均有一定程度改善,有24例溃疡成功愈合,其余10例也均有不同程度溃疡面缩小,同时无新发溃疡出现.结论 服用迈之灵可有效改善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后遗症患肢的肿胀和肢体溃疡,用于门诊治疗CVI安全而有效. 相似文献
50.
背景:磷酸钙骨水泥克服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诸多缺点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负载复合重组人类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磷酸钙骨水泥经固化后可具有微孔结构,可提高经皮椎体成形充填材料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以可注射型磷酸钙骨水泥和纤维蛋白胶作为共同载体,复合重组人类骨形态发生蛋白2,替代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应用于新西兰大白兔椎体成形的可行性。
方法:制备磷酸钙骨水泥/纤维蛋白胶/复合重组人类骨形态发生蛋白2新型复合材料。采用小鼠肌袋异位诱导成骨模型对不同植入材料进行骨诱导活性评价;模仿椎体成形观察新型复合材料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植入兔椎体后的生物力学改变。
结果与结论:新型复合材料植入后2,4周碱性磷酸酶水平最高,植入后4周软骨细胞逐渐成熟,新骨形成,抗压强度和抗扭转强度明显低于正常椎体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植入后(P < 0.05),8周后材料被进一步降解,抗压强度和抗扭转强度均有所上升,扛扭转强度与正常椎体相比无显著差别,但仍明显低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 < 0.05)。microCT提示其新生骨形成多而早,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未见材料吸收及周围骨质长入。说明新型复合材料植入椎体后能够获得良好的骨诱导和骨传导功能,材料降解和新骨替代同步,接近于正常椎体的骨愈合,可望替代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应用于椎体成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