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38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69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大肠癌发病机制基础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癌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因为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而造成诊断和治疗上的困难是其发病率、死亡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大肠癌发病机制包括遗传、环境等诸多因素,目前大概有20%的患者有家族遗传史,其余则为散发性大肠癌。本文将从大肠癌癌变的分子机制、干细胞在大肠癌发生中的作用、炎症相关的大肠癌三个方面来阐述大肠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前景,并不包括遗传性大肠癌。  相似文献   
42.
内毒素对大鼠肝细胞清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内毒素刺激后体外培养大鼠肝细胞清蛋白基因的表达,进一步了解感染时低清蛋白血症的分子机制.方法:将1μg/ml内毒素作用于大鼠肝细胞后0、2、8、12、24 h,分别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流式细胞仪和酶链免疫检测法(EIA),检测肝细胞清蛋白mRNA、细胞质内清蛋白前体和分泌到细胞外的清蛋白变化.结果:肝细胞清蛋白mRNA、细胞质内清蛋白前体和分泌到细胞外的清蛋白的变化是一致的,即内毒素作用后2和8 h下降不明显,12 h开始下降,24 h后明显下降.清蛋白mRNA降低约30%,清蛋白前体和清蛋白均下降50%.结论:内毒素可以在体外抑制大鼠肝细胞清蛋白基因的表达,通过抑制清蛋白mRNA的表达来抑制肝细胞清蛋白的合成.  相似文献   
43.
目的通过对产科护士疼痛知识的培训,评价其提高产科护士疼痛护理水平的效果。方法对沧州市区4所医院102名产科护士进行疼痛知识培训,通过问卷调查,对培训前后效果进行比较。结果4所医院产科护士经过培训后疼痛知识得分高于培训前;培训前产妇对疼痛治疗方式满意率为85.8%,培训后的满意率为9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22,P〈0.05);培训前产妇对疼痛照顾满意率为29.2%,培训后为5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038,P〈0.05)。结论开展疼痛知识的培训,提高了产科护士对疼痛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助于为产妇提供及时正确的指导和帮助,提高了产妇对疼痛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4.
目的:通过检测胰腺癌病人的静息能量消耗(REE)和血浆细胞因子,探讨两者间的关系。方法:用间接能量测定法检测34例诊断为胰腺癌的病人(试验组)和同期30例腹股沟疝病人(对照组)的REE,测定血浆细胞因子(TNF-α、IL-6、IL-1),将REE和细胞因子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试验组病人REE非常显著地高于对照组,为(1 449.03±315.47)kcal vs(1 344.67±128.52)kcal,P<0.01;呼吸商(RQ)非常显著地低于对照组,为(0.81±0.06)vs(0.88±0.08),P<0.01;细胞因子TNF-α和IL-6非常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1),而IL-1两组无显著性差异。胰腺癌病人血浆TNF-α与REE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IL-6与REE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胰腺癌病人REE显著增加,血浆细胞因子TNF-α和IL-6显著升高。胰腺癌病人REE的升高可能与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升高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5.
随着临床营养支持研究的深入,肠内营养(EN)的重要性得到了进一步认识。EN支持有助于维持肠黏膜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维护肠黏膜屏障,显著降低肠源性感染的发生率。但EN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因此在工作中如何正确地实施EN,并积极防治EN的各种并发症,已成为临床护理人员探讨和研究的课题。为此,我们分析总结了536例EN支持治疗病人非正常拔管终止EN的原因,并探讨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6.
目的 了解短肠综合征患者行家庭肠外营养的真实体验,为临床制订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 目的抽样法选取12例短肠综合征行家庭肠外营养患者,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用Colaizzi 7步法分析资料。 结果 提炼出3个主题:家庭肠外营养的积极体验(改善营养状况、获得家庭归属感、自我管理意识及能力增强);家庭肠外营养的消极体验(睡眠障碍、活动受到限制、伴随和/或潜在的并发症、负性心理情绪);家庭肠外营养患者的需求(对专业医护人员培训及指导的需求、对医疗资源及政策支持的需求)。 结论 医护人员应重视患者的负性体验,通过有效干预方法解决患者在家庭肠外营养支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保障家庭肠外营养支持顺利安全实施。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比较回结肠镜及小肠胶囊内镜在疑诊克罗恩病中的诊断率,探讨回结肠镜及胶囊内镜在疑诊克罗恩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疑诊克罗恩病且先后行回结肠镜及小肠胶囊内镜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并比较回结肠镜、小肠胶囊内镜及两种方法联合运用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统计不同症状患者回结肠镜及小肠胶囊内镜对克罗恩病的诊断率.结果 共133例疑诊克罗恩病患者纳入本研究,随访发现16例确诊为克罗恩病,117例排除克罗恩病.回结肠镜和小肠胶囊内镜及两者联合运用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是回结肠镜为81.25%、76.92%;小肠胶囊内镜为62.50%、92.31%;联合运用为87.50%、73.50%.根据症状将患者分为腹痛组、腹泻组、腹痛+腹泻组,3组患者的回结肠镜的诊断率分别为25.64%、32.79%、30.30%;小肠胶囊内镜的诊断率分别为10.26%、9.8%、27.27%.腹泻组患者回结肠镜较小肠胶囊内镜的诊断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79% vs.9.8%,P=0.003).结论 回结肠镜对克罗恩病的诊断灵敏度较高,可作为疑诊克罗恩病的主要筛查方法.小肠胶囊内镜检查阴性有助于排除克罗恩病.回结肠镜及小肠胶囊内镜对疑诊克罗恩病的准确性均不高,克罗恩病的诊断不能仅凭回结肠镜及小肠胶囊内镜等检查结果,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hISO,探讨其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稳定表达情况,为后续实验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 以Caco-2细胞的总RNA为模版,采用RT-PCR方法扩增出大小为1770bp的人异麦芽糖酶(hISO)基因片段,将其插入到pET-28a(+)中,构建重组载体pET-28a(+)-hISO。经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利用SDS-PAGE电泳、Western blotting对重组蛋白进行分析和鉴定。 结果: 经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后,重组质粒pET-28a(+)-hISO构建正确,表达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68860,将融合蛋白进行纯化,经40和60mmol·L-1咪唑缓冲液洗脱后能够得到浓度和纯度相对较高的蛋白。 结论: 成功地构建了hISO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融合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49.
信息动态     
自20世纪60年代末,Dudrick与Wilmore创用静脉营养以来,临床营养支持历经将近半个世纪的实践,发展快速,疗效显著,同时输注技术、营养制剂、疾病代谢研究等方面也有着迅速的进步.“营养支持”这一名词已逐渐被“营养支持治疗”所替代,可见临床营养在现今医疗中的重要地位.随着临床营养的发展,临床营养支持治疗的概念、技术的改进和更新,不同国家的不同学会都意图在使用的选择、应用方法、制剂、效果判定等方面作些建议,以求合理应用临床营养支持治疗.2009年,在危重症协会(SCCM)和美国肠外与肠内营养协会(ASPEN)的合作下,通过收集文献资料、研究讨论,撰订并发表了第一份报告,即关于成人危重症病人营养支持治疗实施与评价指南.2016年1月,SCCM/ASPEN总结近年来的研究,相对于旧版本的指南进行了修订更新,在早期肠内营养(EEN)、免疫营养的应用、慢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治疗等方面更新较多.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