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39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69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介绍三种肠内营养管固定的方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0 引言 EN支持作为常规治疗手段已在临床广泛应用.EN的途径主要包括鼻胃(肠)管、空肠造口管、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PEG/PEJ)管[1],而这些导管的妥善固定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02.
重症急性胰腺炎营养支持治疗的意义和实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机体处于高代谢、高分解代谢及明显的负氮平衡,病情重,死亡率高,营养支持势在必行。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常常需要禁食,使胃肠功能受损,内毒素和细菌易位,营养支持可以为机体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维护肠粘膜屏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营养支持的应用使得胰腺炎的治疗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治疗效果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03.
肠内营养对急性胰腺炎病人血谷氨酰胺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对急性胰腺炎病人血谷氨酰胺水平的影响.方法:10例急性胰腺炎病人胃肠功能恢复后,通过鼻肠管给予全量肠内营养支持3天后,禁食6 h,于8:00开始给予能全力,分别于用前、用后0.5、1.0、1.5、2.0、2.5、3.0、3.5、4.0、5.0和6.0 h,留取血标本.次日8:00停用能全力,于停用前、停用后0.5、1.0、1.5、2.0、2.5、3.0、3.5、4.0、5.0和6.0 h留取血标本,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谷氨酰胺浓度.结果:所有病人给予能全力后6 h,血谷氨酰胺维持在400~600μmol/L水平.6例血谷氨酰胺浓度上升很快,按恒定速度给予能全力后,维持在稳定水平.4例经过一段持续偏低期后逐渐上升到400~600μmol/L水平.所有病人在停用能全力后血谷氨酰胺浓度明显下降.其中6例下降很快,4例在短暂上升后逐渐下降.结论:不同急性胰腺炎病人由于肠功能差异,给予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后血谷氨酰胺浓度提高有快慢不同和高低之分,但能够维持血谷氨酰胺浓度在正常生理浓度范围,停用后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04.
高脂血症是指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中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的病症.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AS)的首要危险因素,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在AS基础上发生心脑疾病所引起的死亡率正在上升.高脂血症是常见病、多发病,它与心脑血管疾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改善血脂异常可防止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因此,降脂疗法对冠心病发病的一、二级预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5.
摘要:目的:探讨利用间接能量代谢测定仪动态监测营养不良患者静息能量消耗,对于临床营养支持患者营养处方制定和调整的指导意义。方法:对我科临床营养治疗中心收治的1例短肠综合征急性期个案,通过间接能量代谢测定仪的监测,指导营养方案的动态调整。结果:通过能量代谢的动态监测和营养处方的调整,营养指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间接能量代谢测定仪对于临床营养支持患者能量消耗的测定有助于临床医生进行营养处方的制定和调整,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06.
目的 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 BUC)中TP53、FGFR3和PIK3CA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高通量测序平台NextseqTM CN500 System分析47例BUC中TP53、FGFR3和PIK3CA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析TP53、FGFR3和PIK3CA基因突变与各临床参数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曲线及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BUC预后的因素。结果 TP53基因的突变频率为42.46%(31/73),FGFR3基因的突变频率为31.51%(23/73),PIK3CA基因突变频率为26.03%(19/73),TP53基因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 MIBC)、肿瘤数量、BUC T2b期、高级别BUC、是否复发显著相关(P<0.05),FGFR3基因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 NMIBC)、BUC T1期、低级别BU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