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02篇
综合类   84篇
预防医学   36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克痔栓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克痔栓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Eclipse XDB-C8,流动相为乙腈-0.05mol·L-1磷酸二氢钠溶液(pH 3)(30:70),检测波长:345nm,流速:1.0 mL·min-1.结果:盐酸小檗碱在0.096~0.64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2%,RSD =1.1%(n=5).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克痔栓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13.
针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求,重点讨论了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术学位研究生综合改革,从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与方式、研究课题和专业技能训练、实验室和实习实践基地建设、考核评价标准和方式等方面探索培养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有效方法,建立以提升学术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痔上黏膜环型切除术(PPH)与外剥内扎术(MMH)治疗重度(Ⅲ、Ⅳ度)痔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Ⅲ、Ⅳ度痔疮患者152例,依据治疗术式不同分为PPH组和MMH组,分别采用PPH术及MMH术治疗,对比2组术中、术后情况及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结果 PPH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显著低于MMH组(P<0.05);PPH组术后疼痛、尿潴留、肛门下坠感、便后出血及肛门狭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MMH组(P<0.01);PPH组术后3、7d切口肿胀评分、VAS评分均优于MMH组(P<0.05).结论 PPH术治疗重度痔疮手术用时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肛提肌外腹会阴切除术(extralevator abdominoperineal excision,ELAPE)与开腹ELAPE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行ELAPE手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13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腹腔镜组102例(腹腔镜ELAPE手术)和开腹组32例(开腹ELAPE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期。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显著少于开腹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环周切缘阳性率、术中肿瘤穿孔率、阳性淋巴结数目、病理学T/N分期及骶前引流管留置时间等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30d内均无死亡,术后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中位随访37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期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于低位直肠癌,腹腔镜ELAPE手术能够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率和死亡率,且能获得与开腹手术相似的肿瘤学疗效。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微创手术和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已成为直肠癌治疗的主流方式,直肠癌的治疗尤其是晚期直肠癌的治疗逐渐向微创、精准、个体化综合治疗方向发展. 一、腹腔镜微创手术持续普及和推广 随着1991年腹腔镜技术第一次应用于结直肠手术[1],腹腔镜技术也经历了从2D 到3D 和4K 超高清,从多孔到单孔和单孔+1 孔的迭代更新,...  相似文献   
18.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九个家系的诊治和随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决结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9个家系的诊断、治疗和随访经验。方法 对我院经治的9个HNPCC家系的诊治情况和随防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个家系中共有患35例(结直肠癌患28例),平均发病年龄为47岁,35例患共被诊断为各种恶性肿瘤55例次,基保结肠癌29例次(右侧结肠癌23例次),直肠癌12例次,胃癌4例次,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癌5例次,食管癌2例次,乳腺癌、胰腺癌、脑恶性胶质瘤各1例次,在本组诊断多原发癌患11例,含异时性多原发结肠癌8例,28.5%的结直肠癌患首次手术10年内再发异时性结直肠癌而需手术治疗。随诊中发现2例多原发性结直肠癌患继发肝转移,另2例患发现有4枚结肠息肉,均经结肠切除。结论 常规根治手术不适于本病结直肠癌患的治疗,对已发生结直肠癌的HNPCC患应行  相似文献   
19.
一种切除部分齿状线和肛管全层的超低位保肛手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介绍一种切除部分齿状线和肛管全层的直肠恶性肿瘤的超低位保肛手术。方法对8例瘤灶下缘距离齿状线小于或等于2cm的直肠超低位恶性肿瘤进行术前评估,对6例患者首先进行术前放疗化疗使肿瘤明显缩小。手术在完成全直肠系膜和(或)盆腔淋巴清扫的基础上,向下切断骶骨直肠韧带,达到肛管直肠肌环上缘,相当于齿状线(直肠肛管交界处)水平。如果癌下缘远侧正常肠管长度仍小于2cm,可沿外括约肌环和肠壁之间再向下分离1~2cm。肛门手术组充分显露肿瘤部位,在直肠癌向下侵犯最低侧所在的1/2象限,于癌灶下缘2cm处垂直于肛管长轴切开肛管全层,然后沿外括约肌环向上游离,切除癌侧部分齿状线,与腹部手术组会师,在没有癌灶或癌侵犯较高的一侧,则沿齿状线上缘切断直肠。游离横结肠脾区并在降结肠远切端作长5cm的“J”形结肠储袋,将结肠储袋向下脱出至肛管断端,与癌灶侧肛管、癌灶对侧的齿状线用3-0可吸收线间断手工缝合。结果在遵守根治原则的基础上,采用本方法成功地为8例直肠超低位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保肛手术,部分切除齿状线的患者术后肛门功能与Dixon手术患者近似。结论在直肠全系膜切除和盆腔淋巴清扫的基础上,尤其在术前放疗化疗的基础上,切除部分齿状线和肛管全层的保留肛门的手术方法可达到根治要求并保留功能  相似文献   
20.
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T1~2期超低位直肠癌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基础上采取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ISR)治疗T1和T2期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存结果。方法对2000年3月至2007年3月间实施ISR的40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患者术前的肿瘤分期为T1-2N0-1M0。实施完全ISR者5例,部分ISR者23例,改良的部分ISR(保留部分齿状线)12例。术后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吻合口瘘1例,伤口感染2例:无围手术期死亡。全组术后5年生存率97%,5年无瘤生存率86%。术后12个月时,接受部分ISR者和改良的部分ISR者的肛门功能优于完全ISR者(分别P=0.008和P=0.004);接受预防性造口患者的肛门功能优于未接受造口者(P=0.043)。结论ISR选择性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安全可行。在保证根治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齿状线和部分内括约肌以及行预防性造口可能有助于改善术后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