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3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4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61.
目的 探讨妊娠期血脂水平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检的孕周为24~28周的孕母54例, 其中18例存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 为病例组, 余36例为正常对照组。病例组与对照组孕母的年龄分别为(29.06±3.11)岁、(29.03±3.90)岁,主要检测指标包括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以及同型半胱氨酸。结果 病例组孕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15 mmol/L vs. 3.45 mmol/L,P<0.05)及载脂蛋白B(2.23 g/L vs. 1.78 g/L,P<0.05)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相关分析提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32,P=0.017)、载脂蛋白B(r=0.33,P=0.016)及同型半胱氨酸(r=0.34,P=0.011)与胎儿患先天性心脏病相关。结论 病例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妊娠期血脂代谢异常可能会导致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62.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探讨相应治疗。方法采用封堵术治疗VSD患儿50例,与采用外科手术治疗105例比较术中、术后各项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封堵组术中及术后出现左前分支或完全性左束支阻滞较多见(P<0.05),其他并发症包括再次外科手术、术后残余分流、术中出血多、神经受损、溶血、术中或术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气胸、胸腔积液、心包积液、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术后感染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外科手术比较,采用介入封堵术治疗VSD安全、创伤小。  相似文献   
63.
对传统方法和CARTO系统在指导导管射频消融儿童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中的临床应用作初步探讨 ,前者为局灶性房速常规采用激动标测方法 ,后者则应用CARTO系统分别标测I型房扑和房缺在术后疤痕介导房内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靶点 ,并在房扑消融后重建三维电解剖图 ,判定峡部完全双向传导阻滞。结果显示3例成功消融 ,曝光时间(18±9)min。随访1月~3月无复发。由此经临床证实导管射频消融儿童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尤其对复杂快速房性心律失常 ,CARTO系统能在较少X线曝光下 ,易于标测和成功消融。  相似文献   
64.
一般资料:自1997年9月~2001年2月我们手术治疗新生儿重症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1~22d,体重2.9~4.0kg.所有患儿经胸片、心电图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其中4例行心导管及选择性心血管造影.病种包括:完全性大血管转位(TGA)6例、重度肺动脉瓣狭窄(PS)1例、动脉导管未闭(PDA)伴肺动脉高压(PH)1例、大PDA合并房间隔缺损(ASD)或室间隔缺损(VSD)伴PH各1例.  相似文献   
65.
Cook可控弹簧圈和Amplatzer动脉导管堵闭器(Amplatzer duct occluder,ADO)是目前国际上多数心脏中心常用的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方法。我科也先后对Cook可控式弹簧圈和ADO的临床应用进行了评价。现回顾性分析应用两种方法堵闭PDA的患儿,旨在探讨两种堵闭装置在小儿动脉导管堵闭术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6.
近几年心律平已逐渐应用于临床,治疗小儿儿心律失常.但有关儿科临床电生理检查及药代动力学(药动学)方面的报道尚少.我科自1986年9月至1989年12月应用心律平治疗小儿心律失常60例,对其中28例以食道心房调搏法进行心脏电生理进行观察。并对10例进行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67.
小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心电改变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小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后的心电图(ECG)变化,探索避免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方法记录260例介入封堵VSD术前后的ECG,据此分成术后心律失常组和无心律失常组(对照组),对发生完全性或重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患儿及时营养心肌和减轻心肌水肿治疗,必要时放置临时起搏器。结果心律失常组82例(31.5%),对照组178例。心律失常组中4例(1.5%)为完全性或重度AVB。36例(13.8%)给予营养心肌等药物处理。两组VSD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心律失常组较对照组年龄小,体质量轻(P〈0.05),选用封堵器较对照组大(P〈0.05)。心率、QRS时限、PR间期、QT间期和QTc封堵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介入封堵术中和术后需密切注意ECG改变,避免选择过大封堵器。出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二度AVB者,应尽早营养心肌治疗;完全性或重度AVB者,尽早安装临时起搏器。  相似文献   
68.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近年来随着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技术及心血管造影术的发展,对该症的诊断水平逐步提高。我们于1979年6月~1987年9月经心导管及逆行主动脉造影诊断4例(3例经手术证实),占同期先天性心脏病住院患儿的0.4%。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9.
Cook弹簧圈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镶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Cook弹簧圈封堵器在先天性心脏病镶嵌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5例动脉导管未闭行外科结扎手术后残余分流的患儿以及2例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前的患儿采用Cook弹簧圈封堵装置进行治疗。结果15例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后残余分流的患儿分别放置1个弹簧圈后使残余分流消失;2例法乐四联症的患儿应用1~5个弹簧圈封堵较大的主-肺动脉侧支血管,封堵后侧支分流明显减轻,于介入治疗后3~7d成功行外科根治手术。结论应用Cook弹簧圈镶嵌治疗先天性心脏病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  相似文献   
70.
目的 初步总结应用CARTO系统指导射频消融儿童快速右房房性心律失常的经验。方法 右房房速(AT)3例,典型房扑(AF)l例,心动周期(277±31)ms,在心动过速时应用CARTO系统标测右房,重建三维电解剖图并指导射频消融靶点;房扑消融后分别在低位右房和冠状窦以500ms起搏作电解剖图,判断完全双向传导阻滞。结果 2例为局灶性房速,起源点分别在希氏束旁(Koch三角)和高位右旁;1例为右房壁疤痕介导的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IART)。4例成功消融,放电次数(10.6±5.5)次,透视时间(18±9)min,术程(110±38)min。结论 (1)CARTO系统容易寻找最佳靶点;(2)房扑消融后在低位右房和冠状窦起搏作电解剖图,判断完全双向传导阻滞,大幅度减小X线透视时间,提高成功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