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1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56篇 |
内科学 | 12篇 |
特种医学 | 20篇 |
外科学 | 17篇 |
综合类 | 64篇 |
预防医学 | 31篇 |
眼科学 | 26篇 |
药学 | 27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39篇 |
肿瘤学 | 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26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19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24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5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对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与胼胝体压部梗死患者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进行分析,探讨磁共振成像在两者中的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11月经临床和影像确诊的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患者11例和胼胝体压部梗死患者14例,测量病灶表观扩散系数,分析两组患者表观扩散系数的差异。结果 11例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患者病灶位于胼胝体压部中央,DWI呈高信号,ADC呈低信号,表观扩散系数平均为(291.59±48.30)mm~2/s;14例胼胝体压部梗死患者病灶分布不均匀,DWI呈高信号,ADC呈低信号,表观扩散系数平均为(328.43±53.70)mm2/s。两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9)。结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和胼胝体压部梗死的表观扩散系数之间无显著差异,但稍低的表观扩散系数可辅助诊断,两者鉴别还需结合病灶位置及形态。 相似文献
92.
股前外侧皮瓣的血管分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股前外侧皮瓣现已被临床采用,我们据36例手术中所见,对此皮瓣的血管作了粗略的分型,现报告如下。 股前外侧皮瓣的轴心动脉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连同进入股外侧肌的第一穿支长10—12cm,起始部外径2.0—2.5mm。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34例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进行综合治疗,随访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眼底检查改善率97.1%;矫正视力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7.5722,P<0.01);光敏感度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视野缺损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视神经纤维层厚度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常规治疗结合神经生长因子用于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视力,提高视野光敏度,降低视野缺损,降低视神经纤维层厚度损伤。 相似文献
94.
95.
96.
圆形肺不张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圆形肺不张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4例均有完整的临床以及胸部平片和CT检查资料 ,均经病理证实。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4例病变均呈圆形或椭圆形肿块 ,直径 2 .6~ 6.5cm大小 ,境界清楚 ,位于肺下叶外周胸膜下 ,均合并有胸膜增厚 ,肿块与增厚的胸膜呈锐角。肿块邻近肺透亮度增强 ,并可见包含血管及支气管的弯曲条纹影进入肿块 ,使肿块肺门侧边缘模糊。 3例可见“慧星尾征”及支气管气相。结论 胸部X线平片及CT扫描具有典型表现 ,对圆形肺不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在睫状体异物中的诊疗价值。方法应用UBM对9例睫状体异物患者进行了诊断和定位,并经手术取出异物。结果9例睫状体异物均在UBM诊断准确定位后,经手术顺利取出。结论使用UBM诊断睫状体异物,方法简便,准确率高,较其他仪器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98.
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防治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我院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 3年间对 2 4例Ⅰb -Ⅱa宫颈癌术后 ,拔除尿管前运用呋喃西林溶液膀胱冲洗 ,拔除尿管时膀胱内注药 ,拔除尿管后高锰酸钾溶液坐浴等综合措施 ,以预防尿潴留的发生。结果 经过综合处理后 ,能自行排尿 ,不发生尿潴留 2 0例 (占 83 % ) ,有 4例经过多次坐浴后能自行排尿 ,其中有 2例虽能自行排尿 ,但残余尿 >2 0 0ml,尿潴留发生率 8%。结论 宫颈癌根治术后 ,运用综合措施 ,可以减少泌尿道感染 ,促进膀胱功能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99.
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对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防治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我院1998年1月-2000年12月3年间对24例Ⅰb-Ⅱa宫颈癌术后,拔除尿管前运用呋喃西林溶液膀胱冲洗,拔除尿管时膀胱内注药,拔除尿管后高锰酸钾溶液坐浴等综合措施,以预防尿潴留的发生。结果 经过综合处理后,能自行排尿,不发生尿潴留20例(占83%),有4例经过多次坐浴后能自行排尿,其中有2例虽能自行排尿,但残余尿>200ml,尿潴留发生率8%。结论 宫颈癌根治术后,运用综合措施,可以减少泌尿道感染,促进膀胱功能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100.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宫外孕的防治——附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宫外孕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对3例IVF-ET后宫外孕进行临床报告及分析。结果:本组IVF-ET26例临床妊娠,3例宫外孕(发生率11.5%)。3例宫外孕均有输卵管因素而作IVF-ET,通过对移植方法改进后,未再发生宫外孕,IVF-ET后宫外孕因有尿hCG及B超的监测,能及早发现,采取保守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对存在输卵管因素,需要再作IVF-ET者宜作手术治疗,同时切除对侧输卵管。结论:输卵管因素虽是IVF-ET的重要指征,但也是IVF-ET后宫外孕的常见病因,改进移植方法,可减少宫外孕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