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9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U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化浊解毒方,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每次1 g,每日3次),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及结肠镜变化,同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A、G、M(IgA、IgG、IgM),血清细胞因子IL-10、TNF-α及血浆神经递质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 58%(31/38),高于对照组[56. 41%(22/39),χ2=4. 5703,P 0. 05)];治疗组0级、Ⅰ级例数均多于对照组,两组肠镜总体等级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全身症状、肠道症状、情感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及总评分均升高(P 0. 05);血清IgA、IgG、TNF-α及血浆SP含量降低,血清IL-10及血浆VIP含量升高(P 0. 05);血清IgM含量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全身症状、肠道症状、情感功能评分及总评分均升高,血清IgA、IgG含量降低,血清IL-10及血浆VIP含量升高(P 0. 05);社会功能评分、血清IgM、TNF-α及血浆SP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化浊解毒方能够有效缓解UC患者临床症状,改善镜下病理变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调控细胞因子的分泌,调节神经递质,进而改善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扩张管辅助下Wiltse入路小关节融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7-06采用扩张管辅助后路经Wiltse入路小关节融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的42例不稳定胸腰椎爆裂骨折,比较手术前后椎体楔形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椎体横断面积、腰痛VAS评分。结果4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且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个月。术后2例合并尿道相关泌尿系感染,1例合并伤口皮缘坏死,未出现伤口感染、血管及脊髓损伤、神经根损伤、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术后椎体楔形角角度、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椎体横断面积、腰痛VAS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张管辅助下Wiltse入路小关节融合短节段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有良好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药穴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169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中药口服、耳穴贴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口服。2组均4周为一疗程。结果:总有效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86.5%、52.5%,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直乙结肠、降结肠肠镜总有效率为79.4%、71.4%,与对照组48.3%、40.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药穴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对临床症状与肠镜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4.
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合并胃溃疡(Gastric ulcer,GU)临床并不少见,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通过解毒活血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5.
胃痞颗粒治疗胃癌前病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胃痞颗粒对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大鼠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及调控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胃痞颗粒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诱导造模。设空白组、模型组、胃痞颗粒Ⅰ组及Ⅱ组,进行常规病理检测、TUNEL细胞凋亡检测、Bcl-2、Fas、P53(突变型)蛋白表达检测。[结果]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中、重度异型增生率胃痞颗粒Ⅰ、Ⅱ组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均P〈0.05);P53(突变型)、Bcl-2基因蛋白表达,胃痞颗粒Ⅰ、Ⅱ组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5);Fas蛋白表达,胃痞颗粒Ⅰ、Ⅱ组均高于模型组,但前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痞颗粒对大鼠实验性胃黏膜癌前病变有逆转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6.
达立通颗粒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达立通颗粒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予达立通颗粒;对照组48例,予多潘力酮,观察两组患者症状疗效、电子胃镜及病理检查。结果: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2%,对照组为66.67%;胃镜疗效,治疗组有效率78%,对照组有效率52.08%;病理疗效,治疗组有效率70%,对照组54.17%。两组从3个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立通颗粒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优于多潘力酮。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隔山逍遥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5-羟色胺(5-HT)、血浆P物质(SP)含量的影响,探讨隔山逍遥方治疗IBS-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00只健康清洁级wistar大鼠,根据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隔山逍遥方大剂量组、隔山逍遥方小剂量组,每组2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4组采用醋酸灌肠结合改良夹尾刺激方法综合造模。造模成功后,空白组正常喂养,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其他组予相关药液灌胃,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并于2周后处死大鼠,对IL-1β、5-HT、SP指标进行检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大剂量组、小剂量组中IL-1β、5-HT、SP含量下降(P〈0.05)。大剂量组IL-1β、5-HT、SP含量下降优于小剂量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隔山逍遥方能够改善IBS—D大鼠症状,并可能通过下调IL-1β、5-HT、SP的含量进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38.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反复发作.不易治愈。河北省中医院刘启泉教授认为,CAG虽临床证候繁杂,但其病机不外气机郁滞,  相似文献   
39.
慢性胃炎从浊毒论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浊毒理论出发认识慢性胃炎成为学界的一种新思路。界定了浊毒概念,提出浊毒相关为害是慢性胃炎的主病机,系统总结了慢性胃炎浊毒特性的临床表现、基本治法、方药和分层用药规律、病下辨证治疗规律及其兼夹证的治疗。临床上应用化浊解毒法不仅能改善症状,还可使萎缩的腺体恢复,并且能截断病势、逆转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  相似文献   
40.
胃癌前病变(PLGC)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热毒和血瘀是本病的发病及病机演变的关键。2000年1月~2004年12月,我们运用解毒活血法治疗PLGC6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