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41篇 |
免费 | 61篇 |
国内免费 | 57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33篇 |
口腔科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141篇 |
内科学 | 85篇 |
皮肤病学 | 5篇 |
神经病学 | 15篇 |
特种医学 | 4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220篇 |
综合类 | 260篇 |
预防医学 | 88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95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86篇 |
肿瘤学 | 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34篇 |
2022年 | 39篇 |
2021年 | 40篇 |
2020年 | 38篇 |
2019年 | 47篇 |
2018年 | 32篇 |
2017年 | 25篇 |
2016年 | 35篇 |
2015年 | 32篇 |
2014年 | 47篇 |
2013年 | 58篇 |
2012年 | 76篇 |
2011年 | 56篇 |
2010年 | 67篇 |
2009年 | 72篇 |
2008年 | 40篇 |
2007年 | 52篇 |
2006年 | 56篇 |
2005年 | 43篇 |
2004年 | 28篇 |
2003年 | 50篇 |
2002年 | 46篇 |
2001年 | 24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新型定位板应用在腰椎后外侧经椎间孔腰骶神经根封闭术的术前定位中的有效性、可靠性。方法: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102例,其中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51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42例,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后症状复发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入两组后行腰椎后外侧经椎间孔腰骶神经根封闭术。A组54例,手术节段为L3/4 8例、L4/5 28例、L5/S1 18例,采用新型定位板术前定位;B组48例,手术节段为L3/4 8例、L4/5 26例、L5/S1 14例,采用金属定位针术前定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节段、保守治疗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记录两组术前的透视次数和准备时间、穿刺时间、穿刺期透视次数、手术并发症、穿刺术后1h穿刺区疼痛VAS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术前的准备时间为5.2±1.0min、透视次数为1.1±0.3次,穿刺时间9.6±2.2min,穿刺期透视次数3.1±1.0次;B组术前的准备时间为10.7±2.3min、透视次数为3.8±1.2次,穿刺时间16.3±3.3min,穿刺期透视次数4.6±0.6次,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均优于B组。两组均未出现椎管内血肿、腹腔脏器损伤、下肢感觉和运动功能异常,B组出现硬膜刺裂1例(1/48)、穿刺区域皮下血肿4例(4/48),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h穿刺区域疼痛VAS评分,A组为3.4±0.5分,B组为5.0±0.9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经椎间孔腰骶神经根封闭术,使用新型定位板术前定位,并进行穿刺路径设计,可减少术前透视次数、术前准备时间,有助于缩短穿刺时间及穿刺期透视次数,定位板具有使用方便、可靠、有效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脊柱后路经损伤处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合并Andersson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采用脊柱后路经损伤处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合并Andersson损伤的15例患者。男14例,女1例;年龄22~44岁,平均35.7±6.1岁。患者均有腰背痛及后凸畸形,VAS评分6.8±0.8分,ODI为(55.4±12.8)%,局部后凸角51.9°±15.1°,整体后凸角61.6°±27.5°,4例伴有神经功能损伤,术前Frankel分级C级1例,D级3例,E级1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楔形截骨,术中进行截骨矫形前对Andersson损伤处的纤维组织和硬化骨进行彻底清除直至显露新鲜的松质骨。随访时间均为2年以上,收集患者随访期间的临床疗效评分(VAS和ODI)和影像学参数(局部后凸角、整体后凸角、胸腰段后凸角、腰椎前凸角、骶骨倾斜角和骨盆倾斜角),收集患者术后2年的全脊柱CT检查来评估螺钉置入和固定的情况,应用Bridwell椎间融合评估系统来评估损伤的愈合情况。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279.4±32.9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066.1±466.1ml。1例患者术中出现硬膜破裂,术中修补。1例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应用抗生素治疗后痊愈。随访时间24~32个月,平均27.1±2.4个月。术后2年随访时,局部后凸角减小为7.9°±19.0°,平均矫正了44.6°±9.1°。整体后凸角减小为21.3°±10.6°(P0.05)。腰背疼VAS评分改善为0.7±0.6分(P0.05),ODI改善为(15.6±4.3)%(P0.05)。术后2年随访时原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C级1例及D级3例均恢复为E级。CT显示Andersson损伤处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均为Ⅰ级愈合。结论:脊柱后路经损伤处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合并Andersson损伤能够获得良好的融合和矫形效果,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术后复发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75年4月至2005年4月间收治的97例早期低位直肠癌行局部切除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Tis、T1和T2期病变者分别为28例、48例和21例;有17例(17.5%)患者出现复发,其中局部复发13例.局部复发伴远处转移2例.局部复发率15.5%;Tis、T1和T2期病变者局部复发率分别为7.1%、12.5%和33.3%:另有2例远处转移。局部切除术后复发时问为4~173(中位时间27)个月。肿瘤大体类型和T分期为局部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P〈0.05)。T2期病变者局部切除术后行和未行辅助治疗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1.4%和57.1%(P=0.127)。带蒂肿瘤、无蒂肿瘤和溃疡型肿瘤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0.5%、13.7%和3/5。15例局部复发者经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为59.6%。结论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术后T分期和肿瘤的大体类型是局部复发的主要因素,T2期病变局部切除后需行辅助治疗或行根治性切除术。 相似文献
14.
大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的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肠癌在西方国家占肿瘤死亡的第2位,发病率为50/10万。我国大肠癌发病率约为20.6/10万,占肿瘤死亡的第5位。肝脏是大肠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有60%~71%的大肠癌最终发生肝转移,而在确诊大肠癌时有10%~20%的病人发生了肝转移[1]。大肠癌病人出现肝转移即划归Dukes D期,未经治疗者 相似文献
15.
双椎体截骨术矫正重度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双椎体截骨矫正重度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15例颌眉角90°以上重度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平均年龄34.5岁.手术均采用后路经椎弓根连续或者间隔椎体行双椎体截骨矫形,并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测量患者术前和术后身高、颌眉角、矢状面失平衡距离和截骨部位Cobb角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231~420min,平均326min;术中出血950~4600ml,平均2290ml.6例患者硬脊膜与椎板粘连,切除椎板时出现硬脊膜破裂并脑脊液漏,经严密缝合及控制引流后伤口按期愈合;1例患者矫形中已融合的C5/6处发生骨折,术后给予硬颈托固定6个月后融合;1例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经积极抗炎治疗痊愈出院.患者身高由术前122.5±10.4cm矫正到术后163.6±10.0cm,颌眉角由术前平均102.6°±9.4°矫正到术后19.5°±11.6°,矢状面失平衡距离由术前43.7±5cm矫正到术后11.3±6.1cm,脊柱侧位X线片上截骨部位Cobb角由术前后凸67.1°±24.5°矫正到术后前凸9.7°±25.1°,经统计学处理各指标术后与术前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于颌眉角90°以上重度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经椎弓根双椎体截骨可以有效矫正患者后凸畸形,外观和功能均可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假性动脉瘤四例报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发病情况、诊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1年4月至2004年12月间肝移植术后发生的4例肝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可能的病因、诊断方法及处理原则。结果患者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时间平均为21d(12~32d)。所有患者肝动脉假性动脉瘤均因破裂大出血均行剖腹探查,术中明确诊断。所有患者均有膈下积液,其中腹腔局部感染3例,真菌感染2例。合并胆漏1例。1例患者发生腹腔大出血3次,分别采用肝动脉重新吻合、移植物髂动脉搭桥、肝动脉结扎治疗;其余3例均采用供肝动脉结扎术。4例患者最终均因肝功能衰竭死亡。结论肝移植后发生肝动脉假性动脉瘤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困难,应针对病因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原则,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3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21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诊断年龄,临床症状,肿瘤大体及组织学特征,手术方式,术后放射及化学治疗,复发率,死亡率,比较良性、恶性、交界性肿瘤的不同。结果23例患者平均年龄38岁,按WHO分类标准,其中良性11例,交界性4例,恶性8例。14例行局部切除术,5例行乳腺单纯切除术,4例按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式。随访18例,平均随访时间22个月(12~96个月),2例按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1年死于远处转移,4例行局部切除术后复发再次按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结论保证1~2cm切缘的扩大局部切除术是治疗乳腺分叶状肿瘤的首选方案,局部复发的交界性和恶性肿瘤要选择乳房单纯切除术式或按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肠道术后早期半量肠内营养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115例胃肠道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67例术后接受半量肠内营养的胃肠道手术患者作为实验组(EN组)与48例接受静脉营养的胃肠道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NT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第9天生化指标和营养支持费用的差别。结果EN组患者的TBil水平较NT组明显降低(P〈0.05)。并发症明显减少(P〈0.05)。反映患者功能状态的指标Alb、丙氨酸转氨酸(ALT)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意义(P〉0.05)。营养支持费用,EN组明显低于NT组(P〈0.05)。结论胃肠道手术后患者早期自营养管实施半量肠内营养,能有效减轻可能由静脉营养引起的胆汁淤滞,降低并发症,营养支持费用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医院如何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日益增长的需求,已成为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探讨的课题.现就医院如何进行深化改革,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二,在部分肝癌高发区已跃居第一位.我国每年肝癌死亡人数达13万,约占全世界死于肝癌人数的5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