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2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治疗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90岁及以上高龄患者中的应用指征、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年龄大于或等于90岁行ERCP患者的病史资料,对其临床特征、ERCP操作情况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97例90岁及以上高龄患者共进行113次ERCP操作,包括肝外胆管结石和/或胆道感染74例、胆胰恶性疾病18例及其他胆胰良性疾病5例,插管成功率96.5%(109例次),操作成功率92.0%(104例次)。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5%(13例次),病死率3.1%(3例),其余并发症程度均较轻,能较快缓解。结论90岁及以上高龄患者行ERCP术有效而安全,但仍需更多研究支持。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加贝酯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炎症介质的作用,进而探讨其对ERCP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和预防急性胰腺炎的可能性.方法:收集2005年9月1日至2007年12月1日我科进行之ERCP120例资料,随机分为加贝酯组和安慰剂组.测定术后血清IL-6、IL-8、C反应蛋白(CRP)和TNF-α的水平.结果:加贝酯组术后血清IL-6、IL-8的水平峰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而血CRP水平两组无统计学差异,血清TNF-α值无法测出.加贝酯组并发急性胰腺炎的较对照组亦显著降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加贝酯能抑制ERCP术后病人血清IL-6、IL-8的水平,提示加贝酯可通过抑制促炎介质的产生而调节全身炎症反应,从而可能具有防治ERCP术后胰腺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43.
马瑾  王建承 《医学研究杂志》2018,47(10):118-125
目的 探讨microRNA-372(miR-372)靶向调控SDC1基因表达抑制人胰腺癌上皮间质转化及侵袭的机制研究。方法 收集人胰腺癌及癌旁组织手术标本;q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miR-372和SDC1表达;筛选miR-372表达水平最高的人胰腺癌细胞系进行分组和转染,实验分成6组,即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miR-372 mimic组、miR-372 inhibitor组、siRNA-SDC1组和miR-372 inhibitor+siRNA-SDC1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验证miR-372和SDC1基因的靶向关系;CCK8法、流式细胞术、划痕试验及Transwell试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转染后增殖能力、凋亡情况、迁移及侵袭能力;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转染后SDC1和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herin及间质表型细胞标志物Vimentin的表达水平。结果 SDC1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胰腺癌中miR-372、SDC1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转移和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结果显示SDC1是miR-372的靶基因。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miR-372 mimic组和siRNA-SDC1组细胞的生长、迁移和侵袭受到抑制,凋亡率增加,SDC1和Vimentin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E-cadherin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而miR-372 inhibitor组的趋势与miR-372 mimic组和siRNA-SDC1相反(P均<0.05);然而,miR-372 inhibitor+siRNA-SDC1组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iR-372可能通过靶向抑制SDC1基因表达,抑制人胰腺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  相似文献   
44.
作者对3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液中肿瘤坏死因子、氧自由基以及内毒素血症在急性胰腺炎病程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NF和OFR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含量增高,并与临床症状的变化相一致。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全胰腺切除术(total pancreatectomy,TP)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6月~2020年6月施行TP病人9例.分析病人术前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门静脉阻断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9例病人均成功施行全胰腺切除+空肠造口术,其中4例病人因胰腺肿瘤累及门静脉/...  相似文献   
46.
ERCP相关十二指肠穿孔诊治的经验和教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ERCP相关的十二指肠穿孔虽然发生率低,但死亡率很高,诊断是否及时、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这一严重并发症的预后。本文结合文献资料及我院的具体病例,总结与ERCP有关的十二指肠穿孔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方法:回顾我院2003年至2006年间所进行的2450例ERCP操作,有9例病人发生了十二指肠穿孔,发生率为0.37%。本文将具体分析相关的基础疾病、ERCP操作情况、穿孔的诊断、治疗手段及治疗效果。结果:7例病人经B超、MRCP或术中造影证实有胆总管结石,2例肝功能异常伴胆管扩张,怀疑胆总管结石;ERCP操作中除2例乳头插管顺利外,其余7例插管困难,运用预切开技术后6例插管成功;除3例穿孔明显的病例外,其余6例取石成功,并留置鼻胆管;穿孔的主要诊断依据为:腹膜炎2例,皮下气肿7例。3例病人进行了急诊手术,切除胆囊,胆总管切开取石后留置T管,并游离十二指肠,在后腹膜间隙放置引流;其中1例因为引流不畅,后腹腔脓肿形成而再次清创引流,平均住院50d。另外6例采用了非手术治疗,禁食,胃肠减压,鼻胆管引流,抗菌抑酶止酸;治疗过程中某些病人有局限性腹痛和发热,但无加重趋势,无病人中转治疗,平均住院13d。无死亡病例。结论:预切开技术应用不当可能导致十二指肠穿孔;皮下气肿是较为敏感的穿孔指标;如果能够早期及时诊断,非手术治疗一般能取得良好结果,建立通畅的胆道和胃肠引流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7.
7例胰腺腺鳞癌的临床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胰腺腺鳞癌的诊治经验,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2001年10月至2006年10月收治的7例胰腺腺鳞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胰腺腺鳞癌病人的肿瘤位于胰头部者5例,胰体尾部2例;肿瘤的平均直径为(3.57±1.48)cm;行胰十二指肠切除5例,其中1例合并部分肠系膜上静脉切除重建,胰体尾切除2例术后病理示2例伴有淋巴结转移,2例合并有神经侵犯,1例侵犯十二指肠,1例侵犯左侧肾上腺包膜,1例胰腺切缘阳性;获随访的6例,死亡4例,术后生存12.5~55个月,平均26.6个月。结论:胰腺腺鳞癌是一种少见的胰腺恶性肿瘤,组织学上肿瘤由导管腺癌成分和鳞状细胞癌成分混合构成,其临床表现与胰腺导管腺癌相似。通过早期诊断与手术结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8.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及其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 PD) 后早期并发症及其处理经验。方法:回顾2004~2006年瑞金医院外科81例PD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早期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心素和处理方法。结果:本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牛率为25.9%(21/81),多见的并发症包括出血、胰漏、胆漏、腹腔感染等。统计分析显示与早期并发症有关的因素包括年龄〉65岁、术前血清总胆红素〉100μmol/L、术中输血量〉1000mL及未放置胰管内支架引流。结论:年龄、黄疽、手术创伤是影响PD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高危因素,放置胰管内支架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9.
胆胰汇合部解剖和ERCP应用 ERCP应用于胆胰管汇合部,即通过十二指肠乳头插管至胆胰汇合部行胆道、胰管造影和相应的治疗.在解剖上胆胰管汇合部是指胆总管和主胰管的末端在进入十二指肠前的汇合,一般伴有扩张,因此也称为乏特(Vater)壶腹部,其包括胆胰管的汇合、包绕汇合部的Oddi括约肌系统、十二指肠上的开口以及被覆肠黏膜的十二指肠大乳头.胆胰管汇合有三种类型:①形成共同通道,长1~8 mm,占60%;②胆胰管平行并在乳头处共同开口,占38%;③胆胰管分别开口于十二指肠,占2%.  相似文献   
50.
奥曲肽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 探讨奥曲肽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的作用机制。方法 作者采用核素示踪和放射自显影技术,研究了奥曲肽对正常大鼠和大鼠ANP时胰腺泡细胞氨基酸摄取、酶蛋白合成及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 奥曲肽对正常胰腺腺泡细胞和呈点同血坏死的AVP胰腺腺细胞氨基酸摄取、酶蛋白合成均无明显影响,但可明显抑制胰腺腺胞细胞的外作泌功能,导致细胞内酶原颗粒积聚,ANP时胰腺腺泡细胞出现底膜及侧膜异位分泌,奥曲肽能够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