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3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89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糖脂代谢与动脉硬化密切相关,故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者更易合并脂肪肝及动脉硬化。研究观察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大鼠在成模后6周和12周时主动脉与肝的病理学变化,以及罗格列酮的干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组、糖尿病组、罗格列酮治疗组,每组20只。制备T2DM大鼠模型,成模后罗格列酮治疗组予罗格列酮灌胃治疗,先后于灌胃治疗6周和12周时处死部分动物,并留取动物肝与主动脉进行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各组动物不同组织的病理学。结果第1、6周时,对照组、高脂组、糖尿病组及罗格列酮治疗组大鼠主动脉未见明显病理改变。12周对照组大鼠动脉壁未见明显病理改变;高脂组、糖尿病组和罗格列酮组大鼠主动脉出现不同程度病理改变。对照组大鼠肝细胞6周和12周时均未见明显病理改变;而糖尿病组、高脂组和罗格列酮组在6周和12周时均出现不同程度肝细胞脂肪变性。糖尿病造模成功后予罗格列酮治疗6周时光镜下观察,高脂组和糖尿病组大鼠主动脉形态学改变不明显,但高脂组肝发生病理学变化,糖尿病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的肝形态学均已发生病理变化。糖尿病造模成功后予罗格列酮治疗12周时光镜下观察,高脂组、糖尿病大鼠主动脉和肝均发生病理改变。结论罗格列酮治疗组上述病变呈不同程度减轻,考虑作用可能与其改善胰岛素抵抗及糖脂代谢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82.
背景: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是目前广泛开展的一项技术,对缺血性病变有较好的效果,有个案报道对周围神经损伤所致临床症状有改善作用。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前后糖尿病足病患者缺血性及神经性病变指标的变化。方法:行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的糖尿病足病患者 83 例 153 条肢体。每例患者抽取自体骨髓 250~400 mL,经密度梯度法提取单个核细胞,提取的单个核细胞数量为 1.01×108~4.96×109个,平均数量为(2.04±0.53)×108个,稀释后双下肢肌肉内注射,每点 1~3 mL,间隔约 3 cm。移植后 3,6 个月进行缺血性指标和神经病变指标检测。结果与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后增加了双下肢血流量和外周血管数量,延长了行走距离,提高了皮温,促进了溃疡的愈合。治疗 3 个月及 6 个月后均有明显效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 6 个月后,还可以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的自觉症状,增加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对去势和不去势大鼠骨密度和骨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取32只6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双侧卵巢摘除或仅切除双侧卵巢周围少量脂肪组织,术后三周将全部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8只。sham(R)组和OVX(R)组以罗格列酮每日2 mg/kg溶解于1 m1生理盐水灌胃,Sham(NS)组和OVX(NS)以生理盐水每日1 ml灌胃8周,观察大鼠股骨和腰椎骨密度、骨微结构等指标。结果去势组腰椎骨密度明显降低,OVX(NS)组和OVX(R)组较sham(NS)组分别降低8.5%和14%,OVX(R)组较sham(R)组降低9.1%。OVx(R)组股骨和腰椎骨小梁骨量较sham(NS)组分别减少41.3%和87.5%,较sham(R)组减少37.9%和78.9%。OVX(R)组股骨和腰椎骨小梁厚度较sham(NS)组分别减少11.8%和41.4%,较sham(R)组减少11.8%和33.3%。结论罗格列酮可使大鼠骨密度降低,骨小梁骨量减少,在雌激素缺乏时,罗格列酮对大鼠骨骼破坏加倍,骨密度显著降低,骨微结构明显受损。  相似文献   
84.
 背景:以自体骨髓、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对缺血性病变及周围神经损伤所致临床症状有改善作用。目的:观察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病缺血及神经损伤的疗效。对象:选取2006/2010住院行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的糖尿病足病患者23例,脐血单个核细胞稀释后双下肢肌肉内注射,每点1~3 mL,间隔约3 cm。单个肢体移植1.23×108~1.06×109个,共计38条肢体。结果与结论:移植后踝肱指数升降不一,移植后6个月疼痛评分及冷感评分明显改善,间歇性跛行及皮肤温度、经皮氧分压治疗后3,6个月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对神经病变损伤自觉症状评分、临床检查评分、振动觉阀值移植后6个月与移植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腓浅神经、胫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在移植后3个月与移植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移植6个月与移植前相比较有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可见脐血单个核细胞可以改善糖尿病缺血性病变及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及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索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在胰岛细胞微环境中向胰岛样细胞的分化潜能及功能变化趋势.方法 将分离的第3代hUC-MSCs用低糖达尔伯克必需基本培养基(L-DMEM)重悬,接种单纯培养组及与大鼠胰岛细胞共培养组(共培养组).倒置显微镜观察hUC-MSCs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鉴定其细胞表面标志;免疫细胞化学鉴定胰十二指肠同源框-1基因(PDX-1)的表达;放免法检测hUC-MSCs胰岛素和C肽的分泌及对糖刺激的反应.结果 hUC-MSCs呈均一纺锤形平行排列或漩涡状排列生长,不表达CD34、CD45和CD14,高表达CD29、CD44和CD105;共培养组诱导后3 d及7 d经细胞逐渐变圆并聚集成团,PDX-1呈阳性表达,至10 d及14 d PDX-1阳性细胞罕见.单纯培养组细胞形态未发生变化,PDX-1表达阴性.共培养组培养上清中检测到较高水平的胰岛素及C肽,单纯培养组检测到少量的胰岛素,检测不到C肽,两组培养3、7、10和14 d的胰岛素分泌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共培养组胰岛素及C肽水平以7 d最高,10 d次之,与3 d和14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共培养组糖刺激指数为1.41.结论 hUC-MSCs在胰岛细胞微环境中具有向胰岛样细胞分化的潜能,其内分泌功能随体外诱导时间的延长呈现先递增后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单纯性肥胖患者体重变化对高血糖影响特点。方法2000年至2007年间对583名中年单纯性肥胖患者进行7年随访观察,根据体重变化分组(减重组、体重增高及体重无变化组),同时测定全部受试者随访前后血糖、血管内皮功能及与肥胖有关的身体测量指标。结果共随访到524例,随访7年前后体重、BMI较前均值较前有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空腹及餐后血糖均较前有所升高,血管内皮功能较前减退,差异有显著性。体重增加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HOMA.IR、EDD变化均值大于体重不变及体重减轻组,差异有显著性;在控制年龄、性别后,偏相关分析显示:基线体重、随访BMI及体质量(BMI)变化均与空腹及餐后血糖呈正相关。ABMI与ABG变化有显著线性关系。结论体重增加与高血糖、血管内皮功能减退等密切相关,有效控制体重是预防高血糖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肥胖人群血管内皮功能与高血糖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00-2001年筛查出的383例单纯性肥胖者(体重指数≥25kg/m2),测定体重、腰臀比、血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血糖、HOMR-IR、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等,根据血管内皮功能进行分组,7年后对此人群进行随访调查,并复查上述指标。【结果】共随访到346例。单纯肥胖者合并血管功能异常者,基线时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HOMA—IR显著升高(均P〈0.05),而EDD较前显著减低(Pd0.05),7年随访糖代谢异常累积发生率48%,显著高于血管内皮功能正常者,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DD与HOMR—IR、WHR、FBG、SBP、HDL-C均显著相关。【结论】血管内皮功能不全可能是肥胖高血糖早期原发表现,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肥胖人群体脂含量、分布与代谢综合征(MS)组分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00年筛查出的413例单纯肥胖者[体重指数(BMI)≥25kg/m2]及196例正常体重的健康人,根据BMI和腰围分成4组,观察指标包括腰围、BMI、血压、空腹血糖(FBG)、血脂、空腹胰岛素、血管内皮功能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7年后复查上述相关各项指标,比较各组MS患病率及上述指标在各组间差异。结果:共随访到553例,MS在各组的患病率分布从高到低依次为腹型肥胖、正常体重代谢性肥胖、外周型肥胖和正常对照组,各组间MS各组分发生率及危险因素聚集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前后比较,肥胖各亚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EDD)均较初访时显著降低(P<0.05),HOMA-IR呈增高趋势(P<0.05);正常体重代谢性肥胖与外周型肥胖随访后比较HOMA-IR显著升高、EDD显著降低(P<0.05);多元回归分析FBG、TC、腰臀比、EDD和LDL-C依次是发生MS的危险因素。腰围、HOMA-IR、MS聚集与血管内皮功能密切相关。结论:中心性体脂分布、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MS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冠突前内侧骨折后,外侧副韧带是否需要全部修复。 方法选自2012年7月至2016年7月天津医院共收治的19例冠突前内侧骨折患者,排除1例合并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例既往关节炎患者。术前行影像学检查,包括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CT检查,以明确损伤类型。根据O’Driscoll分型2-1型4例,2-2型9例,2-3型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肘关节内侧入路(尺侧腕屈肌入路),固定冠突骨折后,给予内翻应力试验,如为阳性,修复外侧副韧带;如为阴性,不修复。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上肢功能障碍评分(disability of arm shoulder and hand,DASH)、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 结果冠突骨折固定后,内翻试验阳性患者13例,给予外侧副韧带修补术,阴性患者4例,未给予外侧副韧带修补。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的肘关节评分,MEPS平均97.6分,DASH平均4.13分,VAS平均0.4分;关节炎Broberg-Morrey标准I度5例。 结论在冠突前内侧骨折的治疗中,冠突固定后的内翻试验对于判断肘关节稳定性至关重要,外侧副韧带修复与否取决于内翻应力试验。  相似文献   
90.
肝动脉栓塞联合经皮瘤体内注药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栓塞结合经皮瘤体内直接注射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和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肝动脉插管至血管瘤供血动脉,对32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注入PLE至血管瘤体大部分充填,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供血动脉;对碘油空虚区域再行经皮瘤体内直接注射PLE。定期观察瘤体碘油充填情况,瘤体大小和并发症。结果经肝动脉栓塞结合经皮瘤体内直接注射治疗肝血管瘤后,碘油存积好,血管瘤体积明显缩小,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肝动脉栓塞结合经皮瘤体内直接注射治疗肝血管瘤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