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40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124篇
预防医学   46篇
药学   46篇
  4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研究重组脂联素(adiponectin,AdipoQ)基因在大鼠体内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模型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的治疗作用,为人AdipoQ在NAFLD的基因治疗方面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建立大鼠NAFLD实验模型。将携带重组质粒pEGFP-N1-AdipoQ的减毒沙门氏菌通过口服饲喂途径,注入NAFLD大鼠体内,采用荧光显微镜检测肝组织内重组AdipoQ基因表达情况;同时动态测定大鼠血浆中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甘油三酯(triglycercide,TG)含量,并采用肝组织切片HE及苏丹Ⅲ染色研究其对肝细胞脂肪变性的抑制情况。结果以携带重组质粒pEGFP-N1-Adi-poQ的减毒沙门氏菌灌胃NAFLD大鼠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肝组织内EGFP-AdipoQ融合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其血浆中FFA,TG含量降低(p0.05),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明显减轻。结论减毒沙门氏菌能够将重组AdipoQ基因导入大鼠体内并表达;重组脂联素能够使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减轻,对NAFLD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2.
张国龙  王川 《当代医学》2009,15(34):18-18,149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肝性脑病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对照组28例。采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并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氨的水平,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肝性脑病患者血氨水平明显增加,且与肝性脑病病情程度相关,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后血氨含量下降程度和肝性脑病清醒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门冬氨酸-鸟氨酸对肝性脑病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43.
青年人直肠癌肝转移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青年人直肠癌肝转移的相关因素,以期降低肝转移率,延长生存时间.方法 选择青年人直肠癌患者350例,对其病理组织类型、血管侵袭、TNM分期等临床因素用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对有意义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建立肝转移危险因素的回归方程.结果 120例出现肝转移,转移率为34.3%.单因素分析显示:直肠癌肝转移的相关因素主要有病理组织类型、病理大体类型、肠壁内浸润范围、血管侵袭、TNM分期、手术性质、术前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组织学分级.而性别、肿瘤部位、PCNA增殖指数、手术方式则与肝转移无关.多因素分析显示:仅血管侵袭(P=0.001)、TNM分期(P=0.001)、病理组织类型(P=0.005)、术前血清CEA水平(P=0.008)、手术性质(P=0.032)是影响肝转移的独立因素.结论 青年人直肠癌患者病理组织类型为高度恶性潜能、术前血清CEA水平高表达、进展期、有血管侵袭者和手术性质为非R0者,易发生肝转移,术后应予严密随访、个体化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44.
nm2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研究64例乳腺癌手术标本中nm23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结果显示,原发灶癌组织中,nm23高表达的乳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明显低于表达者(P〈0.01),组织学高分化的乳腺癌或肿瘤最大径≤2cm者,原发灶nm23表达水平较高(均P〈0.05)。随着临床病理分期的进展,乳腺癌原发灶中nm23表达水平逐渐下降(P〈0.01),高表达的患者术后3年,5年生存率分别69.4%和  相似文献   
45.
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严励  王川 《广东医学》2003,24(7):689-691
糖尿病足 (diabeticfoot,DF)是糖尿病综合因素引起的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总称 ,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其防治研究是当今糖尿病领域的热点之一。1 DF的流行病学特点主要有 :①患病率高。据报道 ,美国每年有 3 %的糖尿病患者发生足部溃疡 ,成年人中 40 %的足和下肢溃疡由糖尿病所致[1 ] 。我院调查了 1999~ 2 0 0 0年间 5 0 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 ,下肢坏疽者 3 6例 ,占同期住院患者的 7 2 %。②危害性大。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率高 ,其危险性是非糖尿病患者的 15~ 40倍[2 ]…  相似文献   
46.
牵按理筋法是杨金斗老师在多年临床工作中总结出的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的特色手法,此法具有操作简单、针对性强、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患者易接受的特点。此法充分体现了杨金斗老师在治疗筋伤病时所一贯遵循的以舒筋止痛、整复移位为主导的治疗思路,与"松则通""顺则通""正则通""通则不痛"为目的的治疗原则,以及以"稳、准、巧"为核心的施术要领。文章系统介绍了牵按理筋法的具体操作方法、特点及施术要领、注意事项等,并结合具体临床病例及实际运用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操作机理分析。  相似文献   
47.
生长抑素受体亚型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生长抑素受体亚型(SSTR1 SSTR5 )的表达和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SP法)检测12 7例结直肠癌组织和4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中SSTR 5种亚型的表达。结果 SSTR 5种亚型在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结直肠黏膜均有表达,两组SSTR表达的优势亚型都是SSTR1,结直肠癌组织中SSTR4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18.9%比2 .5 % ,P <0 .0 5 )。SSTR2、SSTR4、SSTR5在中高分化结直肠癌表达明显高于低分化结直肠癌表达(P <0 .0 5 ) ;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SSTR1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72 .2 %比5 4.5 % ,P <0 .0 5 ) ;溃疡型结直肠癌SSTR2表达明显降低(P <0 .0 5 ) ;此外,SSTR1表达率随Dukes分期呈升高趋势,而SSTR3 ,SSTR5则呈下降趋势,但没达到统计学水平。SSTR5种亚型表达均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位置、浸润深度、远处转移无明显相关。结论 结直肠癌组织中SSTR1是优势表达亚型,SSTR2、SSTR4、SSTR5亚型表达与癌恶性程度有关,可能在结直肠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应选择SSTR5亲和力强的SSTA治疗结直肠癌  相似文献   
48.
为了解兰州地区儿童结核感染状况,自1994年9月~1995年10月采用PPD皮试(结核菌素试验)及胸部X线摄片调查了兰州市郊区共3000名儿童。现将调查情况及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城区5所幼儿园3 1/2~6岁小儿934名,1所小学1~4年级、年龄7~11岁学生1146名,郊区2所小学1~4年级、年龄7~12岁学生920名,共3000名。均为整体调查。 1.2 试剂:所用PPD皮试液为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卡介苗素纯蛋白微生物(BCG-  相似文献   
49.
本文通过定性、定量分析实验,说明广藿香,砂仁经水洗烘干或流通蒸气灭菌处理,其主要成分无明显变化。为了减少中成药的微生物污染,可考虑对此二味药材进行热灭菌处理。  相似文献   
50.
目的 评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位基因、基因型、基因单倍型多态性与先天性心脏病(CHD)的相关性。方法 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起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1年12月,并且对重要文献的参考文献采取手工回溯检索。获取VEGF与CHD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和传递不平衡检验文献。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1.1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根据检验结果选择适当的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 6篇文献共10项独立研究纳入分析,漏斗图检验存在发表偏倚。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 VEGF C-2578A和G-1154A位点等位基因变异显著增加DiGeorge综合征患者的CHD易感性,OR分别为1.40(95%CI:1.04~1.16)和1.87(95%CI:1.27~2.75);G-634C位点的等位基因变异显著增加普通病例的CHD易感性,OR=1.29, 95%CI:1.02~1.62。② G-1154A位点(AA+AG)为DiGeorge综合征患者合并CHD的危险因素,OR=2.10, 95%CI:1.32~3.34。③单倍型AAG在DiGeorge综合征患者中显著增加CHD易感性,OR=1.82, 95%CI:1.31~2.54;单倍型CGC显著降低普通病例CHD风险的保护作用,OR=0.79, 95%CI:0.63~0.99。结论 VEGF等位基因、基因型、基因单倍型多态性与CHD易感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在DiGeorge综合征患者与普通患者间存在差异;在不伴DiGeorge综合征的人群中,特定单倍型(CGC)则有显著降低CHD风险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