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25篇 |
免费 | 196篇 |
国内免费 | 13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篇 |
儿科学 | 17篇 |
妇产科学 | 12篇 |
基础医学 | 115篇 |
口腔科学 | 67篇 |
临床医学 | 505篇 |
内科学 | 271篇 |
皮肤病学 | 17篇 |
神经病学 | 105篇 |
特种医学 | 290篇 |
外科学 | 305篇 |
综合类 | 1036篇 |
预防医学 | 395篇 |
眼科学 | 107篇 |
药学 | 541篇 |
10篇 | |
中国医学 | 384篇 |
肿瘤学 | 17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91篇 |
2022年 | 111篇 |
2021年 | 149篇 |
2020年 | 109篇 |
2019年 | 90篇 |
2018年 | 106篇 |
2017年 | 58篇 |
2016年 | 89篇 |
2015年 | 100篇 |
2014年 | 176篇 |
2013年 | 224篇 |
2012年 | 219篇 |
2011年 | 294篇 |
2010年 | 276篇 |
2009年 | 258篇 |
2008年 | 249篇 |
2007年 | 260篇 |
2006年 | 221篇 |
2005年 | 225篇 |
2004年 | 161篇 |
2003年 | 158篇 |
2002年 | 160篇 |
2001年 | 151篇 |
2000年 | 90篇 |
1999年 | 48篇 |
1998年 | 50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33篇 |
1995年 | 46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探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不同时期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水平及在滑膜组织的表达。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造模组和正常对照组不同时期血清IL—17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S—P)法检测两组晚期关节滑膜组织IL—17表达。结果对照组和造模组均有一定水平IL—17表达,同期成模组较对照组和造模失败组明显升高(P〈0.01),成模组IL—17在早期就开始升高,到中晚期达到较高浓度,中晚期与早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晚期成模组滑膜组织表达IL-17阳性率亦高于对照组和造模失败组(P〈0.01)。对不同时期血清IL—17水平与关节病理破坏程度进行直线相关性分析呈正相关(早期P〈0.01;中期P〈0.01;晚期P〈0.05)。结论IL—17在CIA大鼠滑膜组织及不同时期血清中高表达,与关节滑膜的病理破坏程度有关,可作为判断类风湿关节炎(RA)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血管外支架材料聚对二氧环己酮(PDS)的体外毒性和体内生物相容性。方法按照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法、MTT法进行PDS体外细胞毒性试验,并进行体内植入降解实验。结果PDS网状支架材料对细胞形态、生长代谢和增殖不构成损害;PDS在体内12周左右开始加速降解,24周完全降解吸收,炎性反应也减退消失,材料区域被新生纤维组织取代,降解过程中未对周围组织产生不良刺激。结论PDS支架材料元细胞毒性,组织反应轻,可满足体内植入的要求。 相似文献
993.
浅谈第二课堂活动与医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提高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从什么是创新、第二课堂在培养医学生创新素质方面的作用以及如何在第二课堂中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素质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望大家在医学教学中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更好地培养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94.
背景苯并[a]芘对中枢神经和外周神经具有一定的损伤作用,苯并[a]芘与其他毒物联合神经毒作用的研究处于起始阶段.目的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与神经元培养相结合的手段研究苯并[a]芘、铅单独及联合作用下对体外神经细胞的毒性及胞核DNA的损伤情况.设计重复测量设计.单位重庆医科大学劳动卫生教研室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职业医学研究所热生物与分子毒理实验室.材料实验于2003-06/09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职业医学研究所热生物与分子毒理实验室完成,选择10只8日龄SD大鼠小脑组织制备原代细胞培养物,分10组培养,每组5个培养皿.按以下分组进行处理[1]空白对照组.[2]溶剂对照组(等量二甲基亚砜+肝微粒体酶混合物平行处理).[3]低浓度铅染毒组(醋酸铅5 μmol/L).[4]高浓度铅染毒组(醋酸铅50μmol/L).[5]低浓度苯并[a]芘染毒组(苯并[a]芘5 μmol/L+肝微粒体酶混合物).[6]高浓度苯并[a]芘染毒组(苯并[a]芘50μmol/L+肝微粒体酶混合物).[7]低浓度铅+低浓度苯并[a]芘联合染毒组.[8]低浓度铅+高浓度苯并[a]芘联合染毒组.[9]高浓度铅+低浓度苯并[a]芘联合染毒组.[10]高浓度铅+高浓度苯并[a]芘联合染毒组.方法染毒90min,胰酶消化法收集标本,椎虫蓝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各组细胞胞核DNA的损伤情况.主要观察指标苯并[a]芘、铅单独及联合染毒下体外神经细胞的存活率及胞核DNA的损伤率. 结果[1]两种浓度的苯并[a]芘、铅单独或联合染毒各组细胞存活率均低于对照组[染毒组为(44.14±4.80)%~(82.40±2.70)%,对照组为(88.44±2.53)%~(90.12±2.23)%,P<0.05~0.01].[2]高浓度苯并[a]芘单独染毒组、低浓度铅+高浓度苯并[a]芘染毒组、高浓度铅+低浓度苯并[a]芘染毒组、高浓度铅+高浓度苯并[a]芘染毒组胞核DNA损伤程度均高于对照组[63%(19/30),87%(26/30),80%(24/30),97%(29/30),13%(4/30),20%(6/30),P<0.01].结论苯并[a]芘与铅均有一定的体外神经毒性,且二者有协同作用;苯并[a]芘损害体外培养神经元胞核DNA的能力大于铅.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2,IGF-1,2)以及白蛋白在玻璃体中浓度,探讨眼球内IGF水平与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m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相关性。方法:1999—04/2001—12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眼科收治患者66例,对照组33例无PDR,观察组33例患有PDR,IGF-1,2以及白蛋白的水平通过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结果:PDR患者玻璃体中自蛋白水平为正常对照组升高2.23倍。PDR患者IGF-1为(2.4&;#177;1.2)μg/L(P=0.0005);IGF-2为(38.6&;#177;5.1)μg/L(P=0.0004,n=33);对照组(IGF-1:(0.8&;#177;0.2)μg/L IGF-2:(21.5&;#177;4.3)μg/L(n=33)]。结论:PDR患者玻璃体内IGF水平升高,是PDR发病机制的重要因素:通过应用抑制和降低IGF水平的于预方法,早期防治PDR及其致盲性眼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双源癌的特点,提高双源癌的术前诊断率。方法:对消化道肿瘤进行上消化道造影和内镜检查,同时对消化道隆起病变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结果:5908例上消化道癌中,检出双源癌42例均为原发癌。结论:上消化道双源癌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以食管中段一赍门双源癌较多见,内镜检查是提高其术前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97.
阴道镜下活检与宫颈锥切术后病检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目的 :比较阴道镜下活检与宫颈锥切术后病检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价值.方法:我院门诊共82例患者,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Ⅰ级13例,Ⅱ级36例,Ⅲ级33例(其中CIS 4例)收入住院行宫颈锥切术.采用冷刀与电刀结合的方法切除宫颈常规送病检.结果:锥切术后病理结果显示慢性宫颈炎1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Ⅰ级10例,Ⅱ级28例,Ⅲ级31例(CIS 6例).侵润癌3例.阴道镜下活检结果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Ⅲ级与宫颈锥切术后常规病检结果符合率(81.82%)高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Ⅰ级(61.54%)和Ⅱ级(66.67%),但差别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研究显示阴道镜下活检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Ⅲ级的准确性有较Ⅰ级和Ⅱ级高的趋势.宫颈锥切术可以部分弥补阴道镜下活检的缺陷,且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98.
特异性脱氧核酶对丙型肝炎病毒的体外消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特异性脱氧核酶对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体外消化作用。方法设计3个分别作用于HCV RNA 5'非编码区(5' NCR)上157、168、173位点的脱氧核酶(DRz),分别命名为DRz1,DRz2,DRz3,均以5'GGCTAGCTACAACGA-3’为脱氧核酶的催化活性中心,用内切酶XbaⅠ将含有HCV病毒序列的质粒pCMV/T7 NCRC,△Luc消化成线性,以此为模板体外转录出用α-^32PIUTP进行标记的靶HCV RNA。在37℃,PH7.5,Mg^2 10mmol/L等条件下,将HCV RNA(10nmol/L)与3个脱氧核酶(1μmol/L)分别混合进行切割反应,并进一步比较不同Mg^2浓度下DRz3的切割反应效率,反应产物在8%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上电泳分离并行放射自显影,应用凝胶成像分析仪评价脱氧核酶的切割效率。结果在设定反应条件下,3个脱氧核酶对HCV病毒均有切割活性,随着Mg^2浓度的增加,DRz3的切割活性增强,结论特异性脱氧核酶可有效切割HCV RNA 5'NCR的RNA,且切割效率与Mg^2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99.
左氧氟沙星致癫癎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例1.患者女性,64岁,以尿急、尿频、尿痛2d入院.查血常规:白细胞:12.7×109/L,中性:0.84.淋巴:0.16;尿脓细胞(+++),诊断为"急性泌尿系感染".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