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6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观察清肝化痰活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大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复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动物模型,干预组在造模的同时分别予清肝化痰活血方和胆宁片进行干预,造模12周后处死大鼠,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活性及肝组织中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含量和PPAR-α的表达。结果:清肝化痰活血方能显著降低NASH大鼠体重、血清ALT、AST、γ-GT活性及肝组织中TG和FFA的含量,能明显肝脏PPAR-αmRNA的表达。结论:清肝化痰活血方对NASH模型大鼠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PPAR-α的表达而改善了肝脏的脂质代谢,起到抗脂肪变性和保护肝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52.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地区,现有乙型肝炎患者3000万,其中重型肝炎约10万,至今中外文献公认重型肝炎的死亡率为70%。其高昂的医疗费用与及其凶险的预后一直倍受关注。重型肝炎的治疗既往只是保肝、对症、支持生命,近年增加了抗病毒治疗,但对病毒复制活跃者半数抗病毒治疗无效。究其原因对肝坏死、内毒素第二次打击、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和继发感染等方面仍无特效。因此,今后应加强中医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研究,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肝炎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模式,以提高重型肝炎的救治成功率。本期就中医、中西医结合对重型肝炎及其并发症的治疗等进行专题介绍,希冀能够给从事重型肝炎临床与科研研究的医务工作者以启迪。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冬虫夏草菌丝提取物(Cordyceps myceliaextract,CME)对二甲基亚硝胺(di methylnitrosamine,DMN)大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防治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50只Wistar大鼠采用10μg/kg DMN腹腔注射持续4周的方法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并取15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造模即日起CME预防组大鼠(n=15)予0.74g/(kg.d)CME灌胃(按冬虫夏草菌丝生药质量计算),1次/d,预防用药持续4周;CME治疗组大鼠(n=10)于造模成功后开始给药,用药4周。分别于造模后3d、2周、4周和造膜终止后2周、4周进行动态效应观察,肠系膜前静脉分支插管法检测门静脉压力(pressure of portal vein,Ppv);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窦壁CD44、第Ⅷ因子相关抗原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 WF)、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层黏连蛋白(laminin,LM)、Ⅳ型胶原(collagen typeⅣ,ColⅣ)和Ⅰ型胶原(collagen typeⅠ,ColⅠ)表达。结果:预防用药4周后,与模型组比较,CME组大鼠门静脉管径显著缩小,门静脉压力显著降低(P〈0.05),血清HA含量显著下降(P〈0.05),v WF、α-SMA、ColⅣ、LM、ColⅠ染色减弱(P〈0.05),CD44染色增强(P〈0.05)。治疗用药2周时,与模型组比较,CME组大鼠门静脉直径显著缩小,门静脉压力显著降低(P〈0.05),血清HA含量显著下降(P〈0.05)。治疗用药4周时CME组大鼠门静脉管径与门静脉压力恢复至同期正常对照组大鼠水平。治疗用药2、4周时,与模型组比较,CME组大鼠肝窦壁CD44染色面积增加(P〈0.05),LM、α-SMA、v WF和ColⅠ染色减弱(P〈0.05),肝窦壁ColⅣ染色无显著变化。结论:CME对DMN致大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具有良好的干预和治疗作用。CME抗肝窦壁损伤、保护肝窦内皮细胞、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抑制肝窦毛细血  相似文献   
54.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由各种严重肝功能损害或障碍所致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伴有严重HE的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患者如果不进行紧急肝移植,存活率很低[1].ALF时HE的发病机制迄今仍未完全阐明,但已经认识到该病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普遍认为高氨血症是ALF时HE发病的中心环节,主要表现在氨代谢引起的星形胶质细胞肿胀和脑能量代谢异常、氨与其他致病因素的协同作用、氨代谢产物谷氨酰胺所介导的氧化应激以及线粒体通透性转变等.此外,血脑屏障改变以及一些其他因素,如炎症、感染、细胞因子的作用也备受重视.本文拟从上述致病因素出发,对ALF时HE的发病机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5.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免疫介导的慢性进展性的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熊去氧胆酸(UDCA)的治疗可明显改善PBC患者的预后,但仍存在一定的UDCA应答不佳的人群,是目前导致疾病进展的主要危险因素。多个基于生化应答的评估模型及评分系统已应用于临床用于筛选应答不佳者。中西医结合治疗PBC在临床上显示了很好的前景,在改善PBC患者症状、肝脏生化及纤维化指标,提高生化应答率等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在临床研究设计、疗效判定等方面尚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6.
肝性脑病(HE)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一种复杂的神经精神性并发症,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及高病死率的特点,也是住院和再住院风险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对于HE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变化与HE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而且调整肠道菌群对HE有一定的预防性作用。旨在对近年来肠道微生态与HE之间关系的研究进行总结,希望为临床防治HE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57.
客观、准确地判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有助于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指导临床治疗。近年来,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模型不断涌现,然至今尚未取得统一认识。按照肝纤维化不同分期方法,综述了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非创伤性回归模型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现有模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为建立更为简便有效、具有较高诊断价值的诊断模型仍是该领域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8.
目的:通过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文献证素比较研究,探析PBC的证素分布特征及病机特点。方法:基于万方及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结合人工筛选,获取2000年1月至2014年6月公开发表的非重复PBC中医研究文献,参照CHB证素研究方法建立PBC证素数据库。通过与CHB的对比显示PBC证素分布规律与特点。结果:①文献特征:纳入56篇文献,病例1368例,研究快速增加,高质量研究主要集中于三级甲等中医院。②证型分布特征:析出证型56个,依次为肝肾阴虚等10个高频证型,按照证素聚合后形成6大核心证素群依次为:血瘀、脾虚、阴虚、肾虚、湿热及肝郁,与CHB中湿热、肝郁、血瘀、毒、阴虚有所不同。③证素分布特征:PBC病位证素依次为肝、脾、胆、肾;CHB为肝、脾、肾、胆、络。PBC中胆为高频病位,胆络、肝络为特有病位。PBC中病性证素依次为气虚、血瘀、气郁、湿、热;CHB为气郁、湿、热、阴虚、血瘀、阳虚;与CHB相比,PBC中气虚、血瘀为高频证素,气郁、热、阴虚、阳虚为低频证素。结论:PBC中瘀、气虚(脾虚)等6大核心证素群值得重点关注;胆、肝络及胆络是特有病位,应在实践中丰富关于胆系的中医治法;气虚、血瘀是PBC绝对优势证素,早期使用补气活血治法可能有助于改善预后。结合前期研究,提出PBC三阶段演变假说,气虚血瘀为核心证型,毒损胆络是关键推动机制。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中医证候特点,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方法对128例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进行中西医临床特征观察,并开展了临床对照研究。根据患儿及其家长的治疗意愿,将128例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93例和西医治疗组(对照组)35例。两组患儿均进行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同时服用中药风引汤加减治疗。中药疗程为14天。结果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以无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为主要临床表现,症状较轻,呈自限性经过,肌肉抖动及易惊发生率高,急性弛缓性瘫痪发生率较高。中医证候以"热""瘫""风痫"为主要特点,热入心包、热陷厥阴等昏谵闭证和营血分证候少见。以风引汤加减治疗可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有一定的缩短发热时间,缩短脑膜炎、脑炎病程的作用。结论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邪性质为热毒夹湿,主要以气分证候为主,病位在心、脾、肝,以专病专方"风引汤"为主加减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影响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预后的独立指标并建立危险指数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33例SBP患者,根据死亡与否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用单变量(t检验)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并建立危险指数模型。结果影响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短期预后的指标有:腹水葡萄糖、氯、尿素、肝性脑病,根据以上指标建立危险指数模型:PI =9.512-0.303×腹水葡萄糖-0.104×氯+0.108×尿素+0.709×肝性脑病。界值为:-0.78。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46。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危险指数模型对判断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近期预后准确性高,为临床病情评估,合理用药,改善预后提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