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6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研究目的探讨川芎嗪、复方丹参治疗肺心病的机理及疗效。研究背景慢性肺心病病程长、病理过程复杂,有研究认为改善肺心病血液流变学有助于本病的控制。研究方法107例肺心病分为3组:川芎嗪组31例,丹参组35例,联合组(川芎嗪和复方丹参联合静脉滴注)41例。血液流变学检查采用梁氏法。结果川芎嗪、复方丹参注射液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血液流变学有明显改善作用。而川芎嗪在降低全血粘度低切方面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P<0.05)。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在降低全血和血浆粘度及红细胞压积等方面较单用一种药物作用显著(P<0.01)。结论川芎嗪和复方丹参注射液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血液流变学有明显改善作用,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大黄利胆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方法将144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试验组口服大黄利胆胶囊(0.3 g/粒),每次2粒,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228 mg/粒),每次2粒,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12周。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包括ALT、AST、GGT和TBIL)、血脂(包括TC、TG、HDL-C、LDL-C)、腹部超声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6周时两组ALT、AST、TC、LDL-C水平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TBIL水平亦明显下降(P0.05);治疗12周时两组ALT、AST、GGT、TBIL、TC、TG、HDL-C和LDL-C水平下降(P0.01,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腹部超声脂肪肝改善率分别为61.1%和63.9%(P0.05)。试验组在改善中医证候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34)。结论大黄利胆胶囊具有降低ALT、GGT和血脂的作用,能改善肝脏脂肪变,改善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解毒凉血方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 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热毒瘀结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方法,将105例热毒瘀结证的HBV-ACLF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64例,对照组41例。试验组在西医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解毒凉血方,对照组仅给予西医内科综合治疗,治疗8周,随访40周。比较两组治疗后及随访至48周时的病死率、肝功能[包括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白蛋白(albumin,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的改善及用药安全性。结果在8周的治疗期内,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总体病死率(15.63% vs 34.15%)、疾病处于中期患者的病死率(25.0% vs 64.7%)、第8周TBIL、第2及4周AST、第4及6周PTA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48周,试验组病死率(21.88%)较对照组病死率(39.02%)下降了1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期间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解毒凉血方能够显著降低HBV-ACLF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54.
背景:当肝脏受到严重损伤或肝脏大部分缺失时,肝干细胞迅速分裂增殖向成熟肝细胞分化修复肝组织,但肝再生是一个复杂的多信号分子调控的过程,参与调控的相关基因及蛋白质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目的:观察大部分肝切除后大鼠肝再生组织中CD34蛋白、Delta-like-1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切除2/3肝脏建立大鼠肝再生动物模型,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酶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在不同时间点检测肝再生组织中ATP酶、增殖细胞核抗原、CD34、Delta-like-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在肝再生的启动阶段ATP酶表达下调,CD34、Delta-like-1表达上调;在肝再生的持续增殖阶段,ATP酶表达上调到正常水平,CD34、Delta-like-1表达下调;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为持续上调。说明ATP酶、CD34、Delta-like-1在不同阶段表达不同,提示在肝再生过程中各信号分子的协同作用及Notch-Delta信号通路参与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5.
背景:Hedgehog 蛋白为成形素蛋白,其相关信号通道参与胚胎发育和成体组织再生.目的:对Hedgehog 信号通道相关干细胞的增殖及分化研究近况进行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 数据库中2000-01/2010-12 关于Hedgehog 信号通路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hedgehog 信号通道,细胞增殖,细胞分化,信号调控"或"Hedgehog signaling pathway,cell proliferation,celldifferentiation,signal pathway controlling"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关于Hedgehog 信号通道对各种干细胞及成体器官作用内容的文章,初检到169 篇,根据纳入标准选择27 篇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具有多种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发育成具有特定生物学功能的组织细胞是受到干细胞自身或外在的、近程或远程的信号调控的,其中细胞之间的相互信息传递在细胞发育分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Hedgehog 信号通路起到维持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之间的平衡,其能够调节相邻细胞之间的分子差异,对细胞分化命运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究理气健脾方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1年内出血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7年8月在北京地坛医院住院确诊为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重度的患者117例,分为治疗组(n=52)与对照组(n=65),2组患者均给予临床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理气健脾方汤剂口服。观察患者1年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肝功能、胃镜检查、Child-Pugh分级情况。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治疗组1年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率为19. 2%,对照组为38. 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112,P=0. 038);治疗组治疗后的血清Alb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 934,P=0. 037),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2. 928,P 0. 05)。治疗组患者门静脉宽度治疗前为(14. 1±2. 7) mm,治疗后为(12. 2±2. 4) m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 829,P=0. 006);对照组患者门静脉宽度治疗前为(14. 6±2. 8) mm,治疗后为(14. 3±2. 5) m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718,P=0. 92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门静脉宽度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 715,P 0. 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红色征患者20例,治疗后为9例,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 884,P=0. 008);治疗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较前缓解,重度患者由52例下降至38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 982,P=0. 038)。结论理气健脾方可能具有降低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重度患者1年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门静脉宽度,改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57.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疗效.方法:检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质量分析,采用RevMan 5.3软件分析数据.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1227例患者,中西医结合组658例,西医组56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与西医治疗比较,总体有效...  相似文献   
58.
对慢性乙型肝炎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中药单体研究近况进行综述。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2000-01/2012-9关于中药单体对慢性乙型肝炎免疫调节作用研究的文章,以"慢性乙型肝炎;中药单体;免疫调节机制"为检索词检索到126篇文章,进行归纳综述。应用体内体外实验已筛选出如白背叶根、黄芪甲苷、高三尖杉酯碱等多种中药单体成分,其作用机制与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复制、调节T细胞亚群、促进树突状细胞(DC)成熟、调节Toll-like受体表达、调节肝细胞凋亡信号等密切相关。中药单体在慢性乙型肝炎免疫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研究还存在如:药源和制剂质控问题、缺乏大规模循证医学研究、以及缺乏较长期疗效研究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仍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肝性脑病患者30天内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2018年4月北京地坛医院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616例,随访观察30天,根据患者预后将其分为生存组(n=488)与死亡组(n=128)。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采用Cox回归分析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30天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R=1.029,95%CI:1.014~1.044,P<0.001)、MELD评分(HR=1.118,95%CI:1.098~1.139,P<0.001)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HR=1.036,95%CI:1.015~1.057,P=0.001)是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30天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层分析显示,当MELD评分≥20分与NLR≥4时,患者死亡风险较高,30天内的病死率为57.1%(80/140);MELD评分<20分与NLR<4时,30天内的病死率为3....  相似文献   
60.
目的 应用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筛选有效方剂,以方测证探讨该模型的中医证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