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2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6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5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对大鼠室旁核(PVN)神经元静脉注射胆囊收缩素(CCK-3)及胃充胀的电活动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静脉注射CCK-8及胃充胀可使室旁核内血压不敏感细胞电活动加强,而血压敏感细胞不出现兴奋反应。提示室旁核与胃之间的神经联系可能在摄食行为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2.
在观察大鼠丘脑下室旁核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基础上,检验了电刺激大鼠颈迷走神经中枢端以及微电泳乙酸胆碱、烟碱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室旁核神经元单位放电的影响。刺激迷走神经的效应以兴奋为主,微电泳导入乙酰胆碱、烟碱和去甲肾上腺素均可影响多数室旁核单位放电,兴奋性效应居多。提示存在着N-受体和α-受体介导机制。  相似文献   
53.
Ebstein畸形表现为特征性三尖瓣、右室、右房发育异常及传导系统异常,可有紫绀,右心功能产良,麻醉耐受力差。我们的经验是:避免心肌抑制,减少各种应激反应和血流动力学的剧变,从而避免心律失常及心排血量的下降。对复跳后的以传导阻滞为主的心律失常,要积极纠正,必要时安装超搏器立即起搏。心肺转流后的低心排综合症,我们认为多巴酚丁胺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4.
断植术后肌腱粘连的防治(附1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断指再植术后肌健粘连是临床手外科医师经常面对,而且难于解决的共同难题,为解决以上问题,1998年7月至今我科进行了一些探索,通过改变手术方式以术后辅以理疗等办法,共治疗150例181指离断伤,经术后4~6个月的随访,取得满意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50例患者,男127例,女23例。年龄5~56岁。单指离断127例,2指离断15例,三指离断8例。其中拇指20指,食指56指,中指48指,环指15指,小指42指。以上断指均位于Ⅱ、Ⅲ区水平。1.2手术万法常规清创后,将手指复位,用直径1.0mm克氏针于手指两侧交叉固定指好,除非手指断端…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评价艾司洛尔应用于体外循环主动脉开放后顽固性室颤的临床效果.方法 主动脉开放后出现顽固性室颤的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艾司洛尔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按照1 mg/kg分别静脉推注艾司洛尔(10 mg/ml)或利多卡因(10 mg/ml),2 min后继续除颤.2次除颤后仍不能复跳者,采取临床其他常月方法处理,直至心脏复跳.记录开放前主动脉阻断时间、肛温、平均动脉压、血乳酸值、血钾值、pH值;给予艾司洛尔或等浓度利多卡因后记录干预后除颤次数、复跳5 min后心律、心率,停机后记录体外循环时间及正性肌力药物用量.结果 两组相比较,艾司洛尔组除颤成功率高,复跳5 min后心率低,体外循环时间短,正性肌力药物用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升主动脉开放后复跳困难的患者,给予艾司洛尔可明显减少除颤次数,提高除颤成功率.同时还可以改善复跳后心脏功能,减少正性肌力药物依赖,缩短体外循环时间.  相似文献   
56.
中药与苗药在漫长的医药实践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理论体系.文章从药性层面对两类药物进行比较,探讨两类药物药性的共性特征与个性差异,从而进一步认识药性理论的形成过程与科学内涵.同时,归纳总结了苗药区别于中医药的理论特色,对丰富和发展我国民族医药理论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7.
冠状动脉主干狭窄患者围手术期麻醉处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4月,19例左、右冠状动脉主干狭窄〉80%的冠心病患者施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男性13例,女性6例。年龄48—76岁。术前诊断劳力性心绞痛5例,不稳定心绞痛14例。术前检查:心电图正常者3例,心肌缺血11例,陈1日性下壁心肌梗死5例。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40%者5例,〉40%者14例,同时伴有左心室前壁、  相似文献   
58.
59.
胸段硬膜外腔神经阻滞麻醉与冠心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冠心病(coronaryarterydisease,CAD)已成为国人因心脏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CAD的防治已引起各级医疗机构以及科研人员的重视,目前,CAD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三方面。通...  相似文献   
60.
直接心肌植入VEGF_(165)基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估VEGF1 6 5基因直接心肌内注射促进心肌血运重建的疗效。方法 :中国实验小型猪 11只 ,体重 (2 9 3± 4 3)kg。在左冠状动脉回旋支 (LCX)近心端放置Ameroid收缩环。术后 6周行冠脉造影示LCX狭窄 >95 %为慢性心肌缺血模型形成。将选用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 (n =6 )和对照组 (n =5 )。治疗组将VEGF1 6 5质粒注射到左室侧壁 10处有标记的心肌中层。对照组只注射空白质粒。治疗前和治疗 6周后 ,采用体表超声心动图观察静息与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 (LDDSE)状态下左心室壁运动及功能 (LVEF、RT、MVCF、WMSI) ,通过2 0 1 TI SPECT观察心肌灌注改变。处死动物后进行心肌血管密度和VEGF基因mRNA表达测定。结果 :治疗 6周后 ,在静息与LDDSE(10 μg min kg)状态下 ,A组RT和WMSI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侧壁灌注缺损明显缩小 ,B组改善不明显。A组每个视野的血管面积、血管周长及血管数目均较B组多。A组 2 3例局部心肌VEGF基因mRNA的表达明显 ,B组 3 3例均无表达。结论 :直接心肌内注射VEGF1 6 5基因可促进慢性缺血心肌的血管再生 ,改善局部心肌灌注和室壁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