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5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27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41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2篇 |
口腔科学 | 123篇 |
临床医学 | 23篇 |
内科学 | 14篇 |
皮肤病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34篇 |
综合类 | 97篇 |
预防医学 | 7篇 |
药学 | 36篇 |
中国医学 | 18篇 |
出版年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2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48篇 |
2007年 | 46篇 |
2006年 | 30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28篇 |
2003年 | 30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4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E2F1蛋白在病理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理性瘢痕,是创伤后过度愈合反应的结果,以成纤维细胞的异常增殖及合成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为特征,其形成机理尚不清楚,研究表明基因失调是其中的关键.E2F基因是细胞周期G1向S期过渡的重要调控因子,在调节细胞周期进程和调节细胞增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本实验的目的是检测E2F1基因在病理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以正常皮肤组织做对照,初步探讨E2F1在病理性瘢痕形成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正常皮肤、成熟瘢痕、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E2F1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E2F1蛋白表达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与正常皮肤、成熟瘢痕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E2F1蛋白表达在病理性瘢痕组织中增高,促进瘢痕组织中细胞的增生,对病理性瘢痕的形成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2.
腭裂是颌面部较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其原发或继发畸形均会影响患者的口颌系统功能和身心健康。牵张成骨(DO)是矫治颌面部骨骼畸形和组织缺损的新型外科技术之一,利用其矫治先天性腭裂的原发或继发畸形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效果。本文对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中的术期选择、手术方式、牵张装置的设计、牵张时机、可能的并发症及其预后等方面进行综述,以诠释DO技术在关闭原发性腭裂裂隙、延长硬腭长度、矫治牙槽突裂、矫治继发性上颌骨发育不全中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3.
目的 比较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BCT)生成的半颅头颅侧位定位片与传统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的差异,探讨CBCT生成的半颅头颅侧位定位片对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的诊断和评价作用.方法 选取 30 例骨性Ⅲ类错((牙合))手术患者.每位患者分别在术前和术后拍摄CBCT和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并通过CBCT生成相应的半颅头颅侧位定位片.对两种头侧片分别进行测量,用 Winceph 8.0软件对测量值进行比较.用Mimics 10.01软件对CBCT生成的三维模型进行测量.通过算式将CBCT生成的半颅头颅侧位定位片线距测量值进行校正,将校正值与相应CBCT三维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 传统头颅侧位定位片的SNA、SNB、下颌平面角、下颌升支长与CBCT生成相应值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BCT生成的半颅头颅侧位定位片线距测量值与相应CBCT三维测量值存在差异,但校正后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BCT生成的半颅头颅侧位定位片在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诊断和评价方面更准确,可以代替传统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 相似文献
154.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肿瘤标志物促血管生成素-2(Ang-2)对肺癌诊断、治疗监测、预后判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2例肺癌患者,包括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患者42例、腺癌(adenocarcinoma of lung,AC)46例、小细胞肺癌(small-cell lung cancer,SCLC)24例,以及16例健康者健康体检者以血清促血管生成素2(Ang-2)检测为主体,同步测定其他相关肿瘤标志物血清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比较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及远处转移对血清Ang-2的影响。评价CEA、NSE、CYFRA21-1、SCC与Ang-2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并进行其与Ang-2相关性分析。结果:肺癌(鳞癌、腺癌、小细胞肺癌)血清Ang-2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非小细胞肺癌Ⅲ、Ⅳ期患者血清Ang-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及Ⅰ、Ⅱ期;远处转移患者血清Ang-2水平显著高于非远处转移者;CEA、NSE、CYFRA21-1、SCC与Ang-2联合检测各病理类型肺癌阳性率高于单独检测阳性率;CEA、CYFRA21-1、SCC与Ang-2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Ang-2对肺癌患者的诊断、治疗监测、预后判断均有临床意义,应用Ang-2与其他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155.
HPLC-MS/MS联用技术分析鉴定苏薄荷中的黄酮类成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鉴定苏薄荷中的黄酮类成分。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与电喷雾(ESI)质谱技术对苏薄荷提取物中的黄酮类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共分析了8个黄酮类成分,其中鉴定了1个黄酮苷元:香叶木素(diosmetin),4个黄酮苷:橙皮苷(hesperidin)、香叶木素-7-0-葡萄糖苷(diosmetin-7-0-glucoside)、蒙花苷(1inarin)、椴树素(tilianine),推断了2个黄酮苷和1个黄酮苷元的可能结构,其中橙皮苷、香叶木素-7-O-葡萄糖苷和香叶木素为首次从苏薄荷中发现。结论:HPLC-MS/MS能快速、准确地鉴定出天然产物中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56.
目的:建立HPLC-MS/MS分析方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的芍药苷含量,并用于研究当归对赤芍主要有效成分芍药苷的药动学影响。方法:质谱检测方式一:多反应离子监测,选择监测的离子为m/z450~m/z327(芍药苷)和m/z388~m/z225(栀子苷)。大鼠分别灌胃赤芍煎液和赤芍及当归煎液,芍药苷剂量均为294.78mg·kg^-1。HPLC-MS/MS法测定芍药苷的血药浓度,并计算芍药苷药动学参数。结果:单独服用赤芍煎液时芍药苷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Cmax(1.55±0.53)mg·L^-1,Tmax(0.9±0.3)h,t1/2(1.51±0.63)h,MRT(3.08±0.74)h,AUC0→T(4.68±0.85)mg·h^-1·L^-1。同时服用当归煎液和赤芍煎液时芍药苷的Cmax,Tmax,t1/2,MRT,AUC0→T,分别为(0.93±0.42)mg·L^-1。,(1.5±0.8)h,(3.08±1.79)h,(5.19±1.95)h,(3.36±0.56)mg·h-1·L^-1。两组药动学参数中,MRT,Cmax和AUC0→T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当归能显著影响赤芍主要有效成分芍药苷的药动学。 相似文献
157.
通过对萃取剂的筛选,确定了一个以三烷基氧化磷(TRPO)为萃取剂,提取富马酸(FA)的萃取体系。采肜双对数法,红外图谱和水分分析对萃合物的研究表明:TRPO萃取FA的可能萃合物结构式为FA.2TRPO.H2O。对萃取过程中的各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从而得到了最佳操作条件,并提出了一条采用溶剂以法从水溶液中提取FA的流程。 相似文献
158.
159.
川崎病自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先生首次报告至今已30年有余,日本每二年1次流行病学调查已进行14次,发现川崎病10万人次。据北京梁翊常教授在全国12所大城市儿童医院住院者中统计,川崎病已取代风湿病成为我国小儿后天性心脏病主要病因之一。为此,我们对’全省509例患儿进行分析并与日本资料进行比较,以发现共同点与不同点。一材料与方法3对象为全省有儿科病床的县、市、部队所属医院及有条件的厂矿职工医院共197所,1993年1月至1997年12月期间住院的患儿。调查方法是通过举办J;贿病学习班,统一认识、统一标准,调查表寄给医院的负责人… 相似文献
160.
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11例南京市儿童医院心内科王大为镇江医学院附院儿科顾兆坤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又称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在儿科并不少见,本文报道的11例均为住院病人。1临床资料11例中男9例,女2例,6例年龄在1岁以下,1~3岁3例,3~7岁2例。他们...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