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42篇
药学   5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威力FORCE2—8PCH型高频电刀的故障维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型号电刀操作方便 ,功能完备 ,可靠性高 ,完全能满足外科手术的需要。整机由低压电源板、双极显示板、CPU板、接口板、功率放大输出板五大部分组成 ,各部分电路功能如下。低压电源板输出 +5V、 +12V和 -12V三组直流电压给整机各部分电路供电 ;双极显示板用于显示不同工作模式下的功率设定值 ;CPU板具有两个功能 ,首先它是整机的控制中心 ,其次它也作为用户与机器之间的接口界面 ,用户设定的参数通过CPU板加工处理后控制其它各部分电路的工作 ;接口电路板包括患者连接回路 ,用于探测电极插孔连接状态及控制开关闭合状况 ,…  相似文献   
132.
磁共振系统及其辅助设施的安装是一项系统工程,安装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磁共振成像装置的质量和寿命。本文就磁共振安装过程中的场地、机房、屏蔽、空调、电源、照明、接地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3.
基于医学工程人员对医疗设备维护特定的需求和B/S网络架构技术,开发了一个医疗设备维护信息平台,实现了医疗设备的维修、预防性维护、配件管理、培训、文档、系统管理以及区域协作功能。总结系统的特点及其在提高维修效率、改进预防性维护和有效控制维护成本方面的应用。该平台的应用提升了医疗设备维护服务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4.
磁共振系统及其辅助设施的安装是一项系统工程,安装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磁共振成像装置的质量和寿命.本文就磁共振安装过程中的场地、机房、屏蔽、空调、电源、照明、接地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5.
136.
针对新生儿传统洗肠方式的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新生儿多功能洗肠机的设计思想,并详细介绍了该机的结构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该机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临床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缩短了先天性新生儿巨结肠患者术前灌肠的准备时间,并减少了患儿的并发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37.
本文介绍了ACL200型血凝仪比色室温控电路的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详细说明了各部分电路的控制信号流程,并给出了电路关键点的信号参数以及温控电路的调整过程.  相似文献   
138.
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在大鼠糖尿病性心肌病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观察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TⅡ)的活性及其受体(ATR)的变化,探讨其在糖尿病性心肌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动物Wistar大鼠被分为3个月对照组(8只)和糖尿病组(8只)6个月对照组(10只)、糖尿病组(10只)和Losartan治疗组(10只),分别于造模后3个月、6个月检测心功能,ATⅡ及其受体的相关参数。结果 糖尿病组动物3个月时首先出现-dp/dtmax减低,血浆ATⅡ增高,6个月时+dp/dtmax,-dp/dtmax均减低,心脏重量指数持续增加,心肌和血浆ATⅡ明显增高;心肌细胞膜ATⅡ受体亲和力明显增高;治疗组dp/dtmax,-dp/dtmax及心脏重量指数较糖尿病组均有所改善,心肌和血浆ATⅡ变化不明显。结论 ATⅡ及ATR的变化在糖尿病性心肌病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9.
目的 观察应用以球囊做支撑用普通指引导丝(中等硬度3~6 g)(球囊支撑组)及单独使用指引导丝(普通组)治疗冠状动脉(冠脉)慢性闭塞性病变(CTO)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经冠脉造影检查发现有CTO病变并行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的患者10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5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2例,稳定型心绞痛27例).普组组65例,球囊支撑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108例CTO病变88例(81.5%)获得成功,20例(18.5%)未成功,普通组与球囊支撑组分别成功52例(80.0%)与36例(83.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并发症普通组7例(10.8%)高于球囊支撑组的1例(2.3%)(P<0.05).术中无死亡病例,术后住院期间无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结论 以球囊支撑普通指引导丝做CTO 安全方便.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feasibility, safety and efficacy of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for treatment of chronic total occlusions (CTO)by only the guidewire versus by the guidewire dependent on balloon. Methods The 108 patients with CTO confirmed by coronary angiography and treated with PCI from March 2009 to March 2011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including 59 cases with old myocardial infarction, 22 unstable angina cases and 27 stable angina cases. The clinical data, outcomes of PCI, peri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incidence of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MACEs) during follow-up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between group A (only by the guide wire) and group B (by guide wire dependent on balloon). Results The 88 of 108 patients (81.5%) got successful operations. The success rate of CTO was a little higher in group B than in group A [80.0%(52/65) vs. 83.7%(36/43), P>0.05]. The rate of total complications was more in group A than in group B [10.8%(7/65) vs. 2.3%(1/43), P<0.05]. No death occurred during operation, no MACE occurred after operation in hospital and no patients underwent emergency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CABG) i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s The PCI for treatment of CTO used by the guidewire dependent on balloon shows a safety and effecary.  相似文献   
140.
目的 研究国人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致病基因一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myosin binding protein C gene,MYBPC3)的突变位点,分析基因突变类型与临床表型的相互关系.方法对66例HCM患者的MYBPC3基因进行扫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其外显子及剪接部位的基因组DNA片段,直接测序分析.分析各突变患者相应的临床表型特点.结果经测序分析,发现Lys30lfs移码突变、Asp463stop无义突变、Gly523Arg错义突变和Tyr847His错义突变.MYBPC3导致的HCM为3例,占病例总数的4.5%.其临床表型各异,患者H30(Lys301fs)47岁发病,活动后胸闷、气短,超声显示室间隔肥厚达18.7 mm,左心室后壁14.7 mm.患者H48(Asp463stop)为25岁男性,24岁发病,室问隔肥厚达15.4 mm.患者H53(Gly523Arg和Tyr847His)发病年龄36岁,活动后胸闷、憋气,伴心前区疼痛,室间隔肥厚达27 min.结论 MYBPC3突变为HCM主要致病原因之一.MYBPC3突变基因携带者临床表型差异大.国人MYBPC3突变患者多在青壮年期发病,不同于国外报道的多发病较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