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4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 通过构建HK2-GFP-LC3稳定细胞系,研究20℃深低温暴露诱导的自噬体数量特征,为明确自噬低温暴露响应和自噬相关药物高通量筛选提供依据.方法 构建稳定表达GFP-LC3融合蛋白的HK2-GFP-LC3细胞系,建立HK2-GFP-LC3细胞体外20℃低温暴露自噬分析模型,用荧光显微镜进行自噬体计数,进行低温暴露...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评价氨甲环酸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病人60例,年龄45~64岁,体重指数16~ 22 kg/m2,性别不限,ASA分级Ⅰ~Ⅲ级,NYHA心功能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n=30):对照组(C组)和氨甲环酸组(T组).麻醉诱导后T组经30 min静脉输注氨甲环酸1 g,然后以400 mg/h的速率持续输注至术毕;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术毕和术后24h时取中心静脉血样,测定Hb、Pl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和血浆D-二聚体、IL-6的浓度.于术后6和24h时记录胸管引流量.记录术后异体红细胞和血浆的使用情况.记录住院期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T组术毕和术后24h时D-二聚体和IL-6的浓度降低,术后胸管引流量、异体红细胞和血浆的使用率降低(P <0.05或0.01).两组各时点Hb、Plt、凝血酶原时间和国际标准化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期间未见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氨甲环酸可减轻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兔常温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前应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5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成5组:乌司他丁1、2、3、4组(U1、U2、U3、U4组,每组n=10)和对照组(C组,n=10)。在ECC前分别给予U1、U2、U3、U4组乌司他丁1×10^4U·kg^-1、3×10^4U·kg^-1、5×10^4U·kg^-1、10×10^4U·kg^-1;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ECC常温转流30min。分别记录ECC前、停机、停机后1h、2h和3h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结果ECC后各组APlT较ECC前显著延长(P〈0.01),同时间点U4组APTF较C组延长更为明显,其它组APTT与C组无统计学差异。各组胛较ECC前也显著延长(P〈0.01),U4组胛在停机3h比C组延长(P〈0.05),其它组PIt与C组无显著差异。ECC后各组血浆FIB含量较ECC前显著降低(P〈0.01),同时间点U4组血浆FIB含量显著高于C组(P〈0.05)。ECC后各组血浆D—D浓度较ECC前显著升高(P〈0.01),同时间点U4组D—D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1)。结论ECC前应用10×10^4U·kg^-1乌司他丁可减少ECC中凝血因子的消耗,抑制纤溶系统的过度激活。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静脉应用乌司他丁对术后早期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的影响。资料和方法24例OPCABG患者随机分为2组:乌司他丁组(u组,n=12),对照组(C组,n=12)。U组在麻醉诱导后开始恒速静脉泵人乌司他丁6000U/kg,30min输入完毕,然后以1000U·kg-1·h-1静脉泵人。C组:同样方法输入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T1)、术毕(T2)、术后dh(T3)、8h(T4)、20h(T5)抽取静脉血,采用ELISSA法测定血浆IL-6、IL-10浓度。计算各时间点SIRS得分,取最高SIRS评分作为该患者的SIRS得分,如果评分≥2,记为1例SIRS病例。结果与基础值比较,C组IL-6、IL-10水平分别在1、3、T4和T3、T5显著升高,u组IL-6、IL-10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C组相比,U组IL-6水平在T3,T4明显降低,IL—10水平在T3,T5显著降低(P〈0.05);U组SIRS评分及发生例数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OPCABG术中静脉应用乌司他丁能降低术后SIRS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术后血浆IL-6,IL-10水平并维持在较低水平的平衡。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评价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前持续服用硫酸氯吡格雷(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患者氨甲环酸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将110例接受择期心肺转流CABG且术前持续服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直至术前7d以内的患者,随机分入氨甲环酸组和标准治疗组.氨甲环酸组在麻醉诱导后给予负荷量10 mg/kg静脉滴注,继以维持量10mg· kg-1·h-1持续静脉泵入直至手术结束;标准治疗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主要终点评价指标为围手术期异体红细胞输注量,次要终点评价指标为术后出血量、大出血发生率、二次开胸止血率、异体红细胞输注率以及异体血浆和血小板的输注量和输注率.结果 氨甲环酸组和标准治疗组的围手术期异体红细胞输注量分别为4.0(7.5)单位和6.0(6.0)单位(W=1021,P<0.01).两组的术后引流量分别为930(750) ml和1210(910) ml(W=1042,P<0.01),大出血发生率分别为50.9%和76.4%(x2=7.70,P<0.01),二次开胸止血率分别为0和9.1%(x2=5.24,P=0.02);异体血浆输注量分别为400(600) ml和600 (650) ml(W=1072,P=0.01)、输注率分别为60.0%和85.5%(x2=8.98,P<0.01),异体血制品总输注率分别为85.5%和98.2%(x2 =5.93,P=0.01).围手术期病死率、并发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两组没有差异.结论 在心肺转流CABG前持续服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患者中,氨甲环酸可以减少术后出血和异体输血,未观察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2020年2月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防疫工作的关键时期,北京市临床麻醉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简称质控中心)及时制定了相应的麻醉专业规范,并联合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北京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质量管理学组及京津冀麻醉协同发展常设机构,通过专业视频会议系统,成功组织召开了COVID-19防疫工作专题视频会议及为期5 d的培训周活动,取得良好效果。本文以北京质控中心视频会议及感染控制系统培训周为例,介绍视频会议系统的特点,分析在重大疫情期间视频会议在临床麻醉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中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7.
目的 评价全胸腔镜下左心房后壁隔离法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非瓣膜性房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应用全胸腔镜下左心房后壁隔离法治疗非瓣膜性房颤患者20例,其中男18例,女2例.年龄47 ~ 71岁,平均(61.5±5.6)岁.房颤病史2~ 25年,平均(6.2±4.0)年.术前心功能Ⅰ~Ⅱ级,左心室射血分数0.632±0.055.手术在全麻双腔气管插管下进行,胸腔镜下实施心外膜房颤射频消融术.术后应用胺碘酮和华法林3个月,术后1、3、6、12个月及每年随访患者并检查24 h动态心电图.结果 全组无死亡,无并发症,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平均手术(60.5±30.1) min,术后呼吸机使用(11.5±2.1)h.术后随访2.6~14.2个月,无阵发心悸、短脉、偏瘫等症状,无死亡或卒中,24 h动态心电图示患者均为窦性心律,房颤转复率100%.结论 初步经验显示全胸腔镜下左心房后壁隔离法治疗非瓣膜性房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暴发引起麻醉医师对医院感染控制和职业防护的强烈关注,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全国各地择期手术将逐渐恢复。如何做好非湖北地区医院择期手术麻醉相关的感染控制和防护工作,避免交叉感染,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患者的健康,更关系到包括麻醉医师在内的每位医务人员的安全。本文根据医院相关法规和规范要求,结合麻醉科工作特点,指出在麻醉诊疗过程中,与之相关感染控制方面容易被忽视的细节问题,并提出指导建议,具体包括:(1)在标准预防和手卫生方面的细节问题与建议;(2)在清洁、消毒方面的细节问题与建议;(3)关于人工鼻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七氟烷后处理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和影响机制。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动物中心健康雄性BALB/c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15只,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reperfusion,I/R组)、I/R+七氟烷组(I/R+Sev组)、I/R+鞘氨醇激酶-2(sphingosine kinase 2, Sphk2)选择性抑制剂ABC294640组(I/R+ABC组)和I/R+七氟烷+Sphk2选择性抑制剂ABC294640组(I/R+Sev+ABC组)。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法(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造成脑缺血损伤,缺血60 min后恢复脑灌注24 h,建立I/R模型。Sev(3%,2 L/min)均于再灌注开始即刻给予,持续吸入1 h;ABC294640均于脑缺血模型制备前从侧脑室注入,剂量为8μl(15 nmol)。缺血再灌注24 h,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随后处死小鼠,各组取5只小鼠分别测脑含水量、缺血半影区细胞凋亡数,并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缺血半影区Sphk2、活化c...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胰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对围术期体温、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影响。方法:300例择期体外循环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或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50例。实验组于麻醉诱导后、肝素化后以及鱼精蛋白中和后,分别给予乌司他丁各100万单位,对照组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2组分别于手术开始前、手术结束即刻、术后8 h、16 h、24 h、48 h和72 h记录体温(膀胱温)、评估SIRS评分、采集静脉血行血常规检查。结果:两组体温、SIRS评分和白细胞计数均在术后8小时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但至术后72 h仍显著高于手术前水平(P<0.0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自手术结束即刻显著上升,至术后72小时仍未有下降趋势,显著高于手术前水平(P<0.01)。在术后8 h、16 h、24 h、72 h四个时间点,实验组体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在术后8 h、16 h、24 h、48 h四个时间点,实验组SIRS评分、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在两组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显著降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体温、SIRS评分、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