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42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爸爸的车厢     
他久久地望着我,似乎在深思什么,不停地抚摸着我头上的蝴蝶发夹子,我奇怪地仰头望着爸爸,只见他又是忧心忡忡的,但眼睛里特别亮,我想,那一定是爸爸的眼泪在转动。今天,爸爸下班回家,脸上露出了难得一见的微笑。自从妈妈前年下岗以后,一贯平和可亲的爸爸总是那么忧心忡忡。我正在我的小房间里做作业,爸爸慢慢走进来。他笑眯眯地看着墙上,那上面挂着大眼睛的布娃娃和各种动物玩具,什么小猪小狗啊,长颈鹿啊……爸爸还抱起我床头上那个玩具熊猫,用手轻轻地抚摸  相似文献   
52.
目的:评价区室化硬化治疗面颈部巨大静脉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巨大面颈部静脉畸形患者(男12例,女4例,年龄6~22岁,平均14.9岁)的病损,用丝线缝扎间隔成多个小区室,再用OK-4320.1mg(儿童)或0.2mg(成人)和平阳霉素4mg(儿童)或8mg(成人)对每一区室进行多次经皮注射。每2周注射1次,连续注射3~5次。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均出现明显的局部肿胀和轻微疼痛,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出现暂时性面瘫,2周内自行恢复。经3~14个月(平均7.7个月)复查,4例病变完全消退,6例病变大部分消退,5例病变部分消退,1例病变少部分消退。全部患者肝肾功能正常,X线检查肺部无异常。结论:区室化OK-432和平阳霉素硬化治疗面颈部巨大静脉畸形是一种简单、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3.
耳后区和口内联合进路切除下颌下腺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耳后区和口内联合进路切除下颌下腺的可行性及美容效果。方法:对9例下颌下腺良性病损(4例下颌下腺炎并结石,3例慢性下颌下腺炎,2例多形性腺瘤)患者,采用耳后区切口和口腔内切口作下颌下腺切除术。结果:全部患者的下颌下腺被完整切除,切口愈合良好,无面神经下颌缘支和舌神经损伤。经平均6个月观察,肿瘤无复发,瘢痕隐蔽。结论:经耳后区和口内联合进路切除下颌下腺良性病损是可行的,可获得较理想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54.
壮志雄心     
傍晚,天边红似火。社区草坪旁的长条椅子上,三个老汉排排坐。60岁的老李说:"我今年退休了,我给自己制定了三个五年规划。第一个五年规划,也算是短期计划吧,趁身体还好,找个事儿做做,贴补家用;第二个五年规划,也算是中期规划吧,那就是带老伴到各地旅游,了却我们老两口多年的心愿;第三个五规划,算是长远规吧,那就是在家带带外孙女和孙子,享受天伦之乐。"  相似文献   
55.
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半舌缺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缺损的效果。方法:2007-01—2008-01收治舌鳞癌患者35例,其中男20例,女15例。全部采用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对舌癌根治性切除后半舌缺损进行同期整复,皮瓣最小6.0 cm×4.0 cm,最大12.0 cm×5.0 cm。结果: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存活率为94.29%(33/35),患者语言、吞咽功能良好,面部外形满意。2例术后淋巴结转移复发,其中1例治疗后存活,1例死亡。结论: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安全、操作简单快速、成活率高,适合同期修复舌癌术后半舌缺损。  相似文献   
56.
随着分子生物学、肿瘤生物治疗学的飞速发展,分子靶向治疗的应用研究逐渐成为恶性肿瘤的研究热点.涎腺癌是头颈部常见的肿瘤,目前临床以手术根治辅以术后放疗为主,但术后常出现复发及转移.化学药物治疗在涎腺癌中的作用未明确,化疗药物如阿霉素、紫杉醇、顺铂等有一定疗效,反应率为15%~50%,持续时间短[1].  相似文献   
57.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人舌鳞状细胞癌(鳞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作用,并探讨其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的舌鳞癌细胞SCC9和CAL27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TGF-β1(5和10 μg·L-1)组,TGF-β1刺激24 h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检测细胞中间质相关标记蛋白Vimentin和上皮相关标记蛋白E-cadherin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AKT和p-AKT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GF-β1组舌鳞癌SCC9和CAL27细胞形态从多边形上皮样结构、成簇生长、细胞之间连接紧密状态变为单个分散的长梭形细胞,细胞间连接消失,呈现间质细胞表型。与对照组比较,TGF-β1组SCC9和CAL27细胞中Vimentin表达强度升高,E-cadherin 表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TGF-β1组SCC9和CAL27细胞中p-AKT表达强度降低。结论: TGF-β1可诱导舌鳞癌细胞发生EMT,并影响PI3K/AKT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58.
目的 :腓骨肌皮瓣广泛用于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缺损修复,然而,其皮岛在口腔内常显得臃肿,特别是在牙槽区,不利于义齿修复。为寻找一种更适合的口腔衬里,本研究采用腓骨肌筋膜瓣代替传统的腓骨肌皮瓣,以避免后期牙列修复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方法 :2012年5月—2014年5月间,38例上、下颌骨肿瘤切除术后患者行腓骨肌筋膜瓣修复,33例患者行常规腓骨肌皮瓣修复。对患者年龄、颌骨缺损类型、筋膜(皮)瓣大小、去除臃肿皮瓣手术次数、供区和受区并发症以及牙列修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所有筋膜瓣全部存活并黏膜化。筋膜瓣组牙列修复患者无需行额外手术去除臃肿组织,84% (32/38)患者行活动义齿修复,其美观和咀嚼功能满意。而肌皮瓣组仅52%(17/33)患者行活动义齿修复,其中10例义齿修复前需行手术去除臃肿软组织。结论 :腓骨肌筋膜瓣可提供一种理想的口腔衬里,避免了牙列修复前去除臃肿皮岛的手术;同时无毛发生长,患者口腔更舒适且有利于口腔自洁,并避免小腿植皮手术,减少供区并发症。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肿瘤切除同期皮瓣修复术后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我院口腔颌面外科行口腔颌面肿瘤切除同期皮瓣修复术的患者1600例,通过下肢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1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分析17例患者年龄、手术时长、术后卧床时长、皮瓣方式等治疗数据,并分析手术前后凝血常规、多普勒超声等检查资料。结果 1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平均年龄63岁,手术时长平均8.09小时,下肢游离皮瓣14例,占DVT患者的82.4%,术后取下肢游离皮瓣者卧床制动5~7天。所有患者皮瓣存活,经治疗后术区无出血及血肿,D-二聚体水平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溶解或附壁,血流通畅。结论 口腔颌面肿瘤切除同期皮瓣修复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0.
目的:比较延长下斜方肌皮瓣和胸大肌皮瓣在复发性口腔、口咽癌术后缺损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39例复发口腔癌或口咽癌病例,挽救性手术切除后,以延长下斜方肌皮瓣或胸大肌皮瓣修复术后缺损,其中延长下斜方肌皮瓣修复21例,胸大肌皮瓣修复18例。采用SPSS 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延长下斜方肌皮瓣可制备的血管蒂比胸大肌皮瓣更长,且延长下斜方肌皮瓣可制备的皮岛长度和宽度均大于胸大肌皮瓣。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延长下斜方肌皮瓣比胸大肌皮瓣局部坏死几率更低。结论:延长下斜方肌皮瓣比胸大肌皮瓣蒂更长且皮岛面积更大,是修复复发口腔、口咽癌术后颌面部巨大缺损的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