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7篇 |
免费 | 19篇 |
国内免费 | 64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50篇 |
临床医学 | 89篇 |
内科学 | 24篇 |
神经病学 | 6篇 |
特种医学 | 20篇 |
外科学 | 306篇 |
综合类 | 149篇 |
预防医学 | 13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18篇 |
中国医学 | 5篇 |
肿瘤学 | 8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26篇 |
2011年 | 41篇 |
2010年 | 31篇 |
2009年 | 26篇 |
2008年 | 54篇 |
2007年 | 39篇 |
2006年 | 42篇 |
2005年 | 47篇 |
2004年 | 43篇 |
2003年 | 57篇 |
2002年 | 57篇 |
2001年 | 38篇 |
2000年 | 28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8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旋股外侧血管升支臀中肌支大转子骨瓣转移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为带旋股外侧血管升支臀中肌支大转子骨瓣转移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在 3 2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下肢标本上 ,对旋股外侧血管升支臀中肌支的走行及分布进行观察 ,设计带旋股外侧血管升支臀中肌支大转子骨瓣转移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手术方法。 结果 臀中肌支是旋股外侧血管升支在阔筋膜张肌肌门处向后上的分支 ,一部分分支向臀中肌止点方向走行 ,成网状分布于大转子尖端的上面和外侧面。臀中肌支起点外径为 (1 0± 0 3 )mm ,一般有 2支 ,起点至大转子止点长度为 (4 0± 1 3 )cm ,距离升支起点距离为 (4 9± 0 8)cm ,手术切取的骨瓣范围可达 1 5cm× 2 5cm× 1 5cm。 结论 旋股外侧血管升支臀中肌支大转子骨瓣转移 ,可以为股骨头提供丰富的血运 ,是一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简便、微创及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3.
关于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过去40年间,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和相关研究的进展,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已经成为骨科最成功的术式之一,为大量罹患关节退变晚期的患者解除痛苦。在外科领域,微创外科(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MIS)技术不断向传统外科技术提出挑战,由于其理论上的优点而具有强大吸引力,并且社会卫生保健服务愈加重视费用一效益比和患者选择至上的理念,从而使得大量新技术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84.
聚丙交酯在体内的生物相容性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自行合成制备的聚丙交酯(PDLLA)棍植入动物的软组织和松质骨内,分别于术后2、4、8、12周取出,观察植入物周围的大体及组织学变化。结果:植入4周时软组织和松质骨有轻度急性炎症反应,植入12周未见骨质溶解现象,结论:聚丙交酯在体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85.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termediate-term results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Zweymüller hip system. Methods Review the 116 cases (142 hips) who were treated with total hip replacement from 1996 to 2002 by a single surgeon using cementless Zweymüller hip systems. Results Sixty-one cases (77 hips) were followed up, 50 cases (64 hips) were evaluated both clinically and radiographically while 5 cases (6 hips) and 6 cases (7 hips) were only evaluated clinically and radiographically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follow-up period was 7.3 years(range 5 to 11 years). The mean preoperative Harris Hip Score was 46 while the mean postoperative Harris Hip Score was 93. Distal cortical hypertrophy and medullary sclerosis were observed in 30 hips(42.3%) and 33 hips(46.5%) respectively.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arose in 45 hips (63.4%). Radiolucent lines occured in 27 stems(38.0%) but in no cups. Radiolucent lines were mosdy observed in Gruen zones 1. Osteolysis occured in 7 cups (9.9%) and 18 stems (25.4%). Osteolysis was mostly observed in Delee Zone 3 and Green zone 7. In the distal Gruen zones 3, 4 and 5, no radiolucent line or osteolysis was observed. No hips had been revised, 3 cups needed revision surgery because of aseptic loosening. Conclusion The 5-11 years follow-up results are satisfactory, but osteolysis is common 相似文献
86.
新胸导联在诊断Brugada综合征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评价自行设计的新胸导联在Brugada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例Brugada综合征先证者和9例家族成员接受新胸导联和普罗帕酮药物试验。11例无晕厥史和无猝死家族史的房室结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作为新胸导联检查对照组。自行设计的心电图新胸导联包括A-G(7)列、0-5(6)行,共42个导联,记录方法同标准胸导联。普罗帕酮试验:普罗帕酮70 mg(体重>70kg者用105 mg)加入生理盐水10 ml于5 min内静脉注射,用药前、后记录标准12导联心电图;用药后标准V1-V3导联J点或ST段抬高超过2 mm(或ST段抬高由BrugadaⅡ或Ⅲ型转变成Ⅰ型),称为药物试验阳性。结果 先证者1~3均有晕厥史,先证者1和3有家族猝死史,先证者2和3晕厥发作时记录到心室颤动,先证者3猝死;除先证者4标准胸导联心电图呈Brugada典型下斜型改变外,先证者1-3标准胸导联心电图不能明确诊断为Brugada综合征。新胸导联发现先证者1-3呈典型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改变,位于标准胸导联以外区域。新胸导联同时发现,5例家族成员在标准胸导联以外区域有典型的Brugada心电图改变。新胸导联阳性者亦被普罗帕酮试验证实。对照组11例新胸导联检查均为阴性。结论 新胸导联有助于发现Brugada综合征典型心电图改变位于标准V1-V3导联以外的病例,且应用安全,方法较简单 相似文献
87.
88.
89.
目的探讨肱二头肌长头肌腱(long head of biceps tendon, LHBT)止点重建联合滑车修复治疗滑车系统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运动医学科2020年1至12月采用LHBT止点重建联合滑车修复治疗滑车系统损伤的患者46例(联合治疗组), 男16例、女30例, 年龄(51.3±5.7)岁(范围45~72岁);选择同期接受单纯LHBT止点重建的46例患者作为对照(单纯重建组), 男14例、女32例, 年龄(50.6±6.7)岁(范围46~70岁)。比较术前及术后1、3、6、12、24个月的肩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Constant-Murley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 ASES)评分及肱二头肌长头肌腱(long head of biceps tendon, LHB)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为(26.2±1.5)个月(范围24~27个月)。联合治疗组术后1、3、6个月时的VAS评分分别为(3.4±1.3)分、... 相似文献
90.
医源性椎动脉损伤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脊柱外科中 ,出现医源性椎动脉损伤是极为严重的并发症。尽管目前其确切的发生率尚不清楚 ,但随着颈椎手术的广泛开展以及颈椎内固定的广泛应用 ,出现医源性椎动脉损伤的可能性会增加 [1、2 ] ,应引起临床上的重视。脊柱外科医师不但应熟悉椎动脉的解剖 ,而且应了解有关椎动脉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尽可能避免医源性椎动脉的损伤或最大限度地降低损伤的危害。一、医源性椎动脉损伤及原因(一 )颈椎前路手术 临床上颈椎前路手术时发生医源性椎动脉损伤的病例于 1973年首次报道。据统计 ,其发生率为 0 .3%~ 0 .5 % [2、3] ,但有些作者认为实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