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8篇
  1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成分输血是严重贫血、大量失血以及其他血液成分缺乏患者的首选输血方法.但如果使用不当,大量输注红细胞悬液而忽视了出、凝血功能的监测及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及时补充,常可发生严重出凝血功能障碍.现将术中单纯大量输注红细胞悬液对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PTEN基因和ICAM-1与肝细胞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SABC法对46例手术切除的经病理确诊为肝细胞癌变的标本进行实验研究。结果正常肝细胞组织中PTEN有4例呈强阳性表达,ICAM-1均呈阴性表达。肝细胞癌变患者PTEN基因阳性率为65.2%(30/46),而ICAM-1阳性率为58.7%(27/46),癌旁组织中PTEN基因和ICAM-1阳性率分别为90.9%(30/33),87.8%(29/33),两者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AFP是否阳性无关,而与肝细胞癌变的病理分级,包膜及癌栓的有无关系密切。其中PTEN与HBsAg是否阳性无关,ICAM-1与HBsAg是否阳性关系密切。结论 PTEN基因具有抑制肝细胞的癌变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的作用,而ICAM-1对肝细胞的癌变、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具有促进作用。本研究发现两者在肝细胞的癌变、发生、发展、侵袭转移过程中两者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Hartmann术后盆腔感染肛管减压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分析自2007年12月至2011年12月间我科直肠癌行Hartmann术式治疗的20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0例行Hartmann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术后出现盆腔感染2例,指诊发现直肠残端瘘,均经直肠残端置引流管充分冲洗引流治愈出院。结论 Hartmann术后因直肠残端瘘致盆腔感染后,通过残端留置引流管持续有效冲洗引流,能够有效地治疗感染。  相似文献   
34.
胰腺远端切除术常用于切除胰体尾部肿瘤及胃癌侵犯胰腺时,因解剖及生理学原因,手术操作复杂,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胰漏是胰腺远端切除术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可高达30%~40%[l].国内外学者采取了各种方法以降低胰漏的发生率,包括缝扎、直线切割闭合器应用、生物蛋白胶封闭等[2],但仍不能完全避免术后胰漏的发生.本研究对接受胰腺远端切除术,或联合脾脏、全胃切除的胰腺远端切除术患者在术中采用大网膜或横结肠系膜封闭包埋胰腺残端,使胰漏发生率明显降低,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盆腔肿瘤手术中常见大出血的类型及临床特点、处理理念及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03月,19例盆腔肿瘤患者手术大出血的临床特点,总结治疗盆腔肿瘤手术中大出血的经验教训,分析大出血的手术技巧.结果 本组19例患者中,术中骶前静脉丛大出血7例,术中髂内静脉出血5例,骶前静脉丛出血并髂内静脉出血6例,髂内外静脉出血1例.6例骶前静脉丛和4例髂内静脉大出血行缝扎止血;6例骶前合并髂内静脉大出血、1例骶前静脉、1例髂内静脉出血经腹会阴切口或经腹行棉垫压迫止血;1例髂内外静脉出血,髂外静脉直接给予结扎,髂内静脉给予压迫止血.19例患者中,18例术中有效止血,术中出血量为400~1500 ml,术后恢复尚可.1例术中大出血死亡,术中出血量约为4500 ml.结论 盆腔肿瘤术中大出血多为骶前静脉丛及髂内静脉出血,术者应掌握手术止血技巧,视术中情况行缝扎或压迫止血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经会阴尾骨前辅佐性切口行骶前清创并压迫止血治疗低位直肠吻合口漏合并感染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本人所收治的低位直肠吻合口漏合并感染出血患者11例,全部患者均为直肠癌低位保肛,术后出现吻合口漏合并感染出血,给予近端肠管造瘘并局部冲洗等非手术处理后,止血效果差,最终行经会阴尾骨前辅佐性切口给予清创并压迫止血治疗。 结果11例患者均经会阴尾骨前辅佐性切口给予清创并压迫止血。中位手术时间20 min,中位出血量为110 ml,骶前留置棉垫压迫止血中位时间为5 d。术后6~12个月,7例给予预防造口还纳,造口还纳后6个月内肛门排便每天约3~6次。2人吻合口周围局部狭窄增厚,需要排除肿瘤复发,建议延迟造口还纳时间。2人放弃造口还纳。 结论经会阴尾骨前辅佐性切口行骶前压迫治疗低位直肠吻合口漏合并感染出血不仅安全有效,而且保留肛门功能,操作简单易行,可作为保守治疗止血无效的首选措施。  相似文献   
37.
我科2007-01—2010-01收治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并行I期切除吻合术117例,其中12例出现吻合口瘘并发症,其余均I期吻合成功,成功率89.7%。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8.
不同入路的胰体尾脾脏切除术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体尾脾脏切除的手术入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至2008年行胰体尾脾脏切除术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采用逆行入路,20例采用常规入路。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逆行性胰体尾切除术,逆行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80±14)min,术中平均出血150ml,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1±3.5)d,无胰漏及其他并发症发生。常规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120±23)min,术中平均出血210ml,均未输血,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3±4.1)d,无胰漏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无新发糖尿病病例。对所有患者随访3~24个月,有2例分别存活6个月和11个月,其余患者健在。结论逆行入路胰体尾脾脏切除易控制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降低了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脾脏动静脉损伤的可能;易控制脾脏动静脉,减少了出血量,降低了手术难度,缩短了手术时间,同时降低了肿瘤复发或转移的机会。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手术的手术操作。方法分析自2000年12月至2006年12月在我科行全胃切除手术16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操作不同分为改良操作组80例,传统操作组80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结果改良操作组平均手术时间为81.84min,传统操作组平均手术时间163.68min;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改良操作组手术中平均出血342.65ml,传统操作组平均出血量309.87ml,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胃癌全胃切除手术改良操作组比传统操作组手术时间缩短,操作相对简单,降低了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在肝细胞癌(HCC)中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2例肝细胞癌中MMP-9和TIMP—1的表达情况。结果MMP-9、TIMP—1在HCC与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率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MMP-9在有癌栓组、包膜完整组的阳性率与无癌栓组、包膜不完整组阳性率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MMP-9和TIMP—1的在肝细胞癌(HCC)中阳性率表达呈正相关。结论MMP-9促进肝细胞癌浸袭转移。体内TIMP—1的增高程度不足以抑制MMP-9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