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5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中药炮制学是一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是我国最具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文化遗产之一。与其他中药相关学科相比,《中药炮制学》的教学改革明显滞后,其现行教学模式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不足之处。如在教学方法上,过多强调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作用。为了完成教学计划,教师常采用填鸭式教学,以单纯知识灌输为主,师生互动交流不够;学生则被动学习,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应付考试。  相似文献   
72.
目的:建立茯苓乙醇提取物中茯苓酸的含量测定方法,为该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对茯苓乙醇提取物中茯苓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利用保留时间定性和外标两点法定量。结果:此方法线性关系良好,茯苓酸线性回归方程为Y:565.41X+14.477(r=0.9995),平均回收率为99.76%,RSD=1.13%(n=6)。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可作为茯苓乙醇提取物中茯苓酸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73.
目的建立一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葛根、山楂、红花混合提取物中葛根素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方法采用Hypersil ODS4.6mm(i..d.)×250mm,5μm,以0.2%(v/v)磷酸水溶液:甲醇:乙腈(81:16:3)为流动相,流速1.2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分别为250,403nm,测葛根素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结果葛根素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线性范围分别为0.032406-0.16208mg/ml和0.0294~0.147mg/ml;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3%,98.0%;RSD分别为1.2%,1.6%。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为评价该提取物的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4.
鞘蕊苏药材来源于唇形科植物毛喉鞘蕊花co- le琳forsko从1 Briq.的干燥全草,具有降压、止咳、平喘之功效川。鞘蕊苏含有倍半菇类、二菇类、三菇类;、黄酮类和菌体类等多种成分。异佛斯可林(二掂类)为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降压、抑制血小板瓣集和抗肿瘤等作用〔’‘,。文  相似文献   
75.
超临界CO2萃取川芎挥发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优选超临界CO_2萃取川芎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川芎挥发油出油率和阿魏酸的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川芎挥发油的工艺条件。结果:超临界CO_2萃取川芎油的最佳条件:萃取温度50℃,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时间2 h,CO_2流量20 L·min~(-1)。结论:该优选提取工艺条件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76.
牛至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牛至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GC-MS技术和NIST质谱库对牛至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鉴定了其中69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8.28%。结论:27个成分首次从该植物挥发油中发现。  相似文献   
77.
RP-HPLC测定五参芪口服液中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e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光忠  胡迪  邹阳 《中成药》2006,28(4):495-497
目的:建立测定五参芪口服液(人参,黄芪,女贞子等)中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e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色谱柱:Hypersil-C18(5μm,200 mm×4.6 mm I.D),柱温30℃,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水溶液(103∶400),检测波长203 nm,流速1.0 mL/m in。结果: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e分别在0.188~6.016μg(r=0.999 9)和0.197 6~6.323 2μg(r=0.999 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53%和99.13%。RSD分别为0.96%和0.62%。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五参芪口服液中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e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8.
目的制定静心胶囊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Hy-persil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8020),流速为0.8 mL·min-1;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参数漂移管温度为40℃,气压为3.5 bar.结果线性范围为0.794 4~6.355 2μg,回归方程Y=7.154 6+1.563 8X,r=0.999 6,回收率为98.35%,RSD为1.26%.结论该方法灵敏、可靠、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静心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79.
正交设计优选黄芪总黄酮和总皂苷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光忠  胡迪  陈敬炳 《中成药》2004,26(10):i003-i004
黄芪为豆科植物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ceus Bunge的干燥根,为常用中药,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排毒、敛疮生肌等作用.黄芪所含成分复杂,但主要可分为三大类即黄酮类、皂苷类和多糖类[1].具有增强免疫系统、抗氧化、延缓衰老、改善心功能状态、抗病毒、抗癌等功效[2].对其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研究,多以多糖为主[3,4].  相似文献   
80.
煨法是中药传统炮制方法之一,历代本草和医书中均有相关记载,且种类繁多,但目前涉及到的具体中药品种也不多,且相关研究较少。笔者通过查阅古今相关资料,从煨法的历史沿革,炮制目的,现代代表性中药的炮制工艺、质量评价及药理学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梳理后发现,煨法在古代应用广泛,最早见于东汉《华氏中藏经》,历经唐、宋、金、元、明、清时期的丰富和发展,并随着明代经济的繁荣发展,在明清进入鼎盛时期,涉及的中药品种多达159种,并逐渐完善了煨法的炮制理论。然而现代沿用煨法的品种大幅减少,现代中药采用煨法的主要目的多为降低不良反应、缓和药性、增强疗效、除去非药用部位、利于进一步加工等。该文通过梳理中药古今煨法的关键信息,可为中药煨制品的临床应用及现代研究提供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