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131篇
内科学   53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特异性抗原幽门螺杆菌尿素酶B的体外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自患者体内分离的幽门螺杆菌菌株及其抗原尿素酶B(ureB)体外表达的方法。方法:分离培养胃病患者感染的幽门螺杆菌,采用基因体外重组技术分离ureB基因,并经测序鉴定,所表达的抗原蛋白用Western blot进行鉴定。结果:测序结果证实克隆的基因与GeneBank中的序列相符,经Weslern blot证实获得ureB的重组蛋白。结论:获得了高表达的重组抗原蛋白,为ureB检测及Hp感染的诊断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2.
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相关IgG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流式细胞式(FCM)检测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G(PAIgG)的特点及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FCM检测了47例ITP、13例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10例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18例其它免疫系统疾病患者以及31例健康志愿者的PAIgG,并与ELISA竞争法检测结果比较。结果:FCM检测ITP患者PAIgG的平均荧光强度和阳性血小板百分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11例有峰形异常。ITP患者FCM检测的阳性率(87.2%)比ELISA法(83.0%)稍高,两种方法的符合率为85.1%。但两种方法都存在特异性不高的问题。结论:FCM检测PAIgG具有快速、简便和灵敏等特点,可作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实验诊断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3.
溶栓治疗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链激酶、尿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已普遍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和其它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治疗。新的溶栓药物,如茴香酰纤溶酶原-链激酶复合物、重组单链尿激酶和葡激酶有较高的纤维蛋白亲和性和体内半寿期较长的特点,已在临床上应用或试用。GPⅡb-Ⅲa拮抗剂可预防冠状动脉手术或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的血管再闭塞,降低死亡率。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是血浆中新发现的纤溶抑制物。抗TAFI抗体和TAF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诱导的蛋白-Ⅱ(PIVKA-Ⅱ)在非婴儿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ADVKCF)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50例ADVKCF患者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0、3、7 d的血浆中PIVKA-Ⅱ水平,同时分析不同时间点凝血常规和凝血因子促凝活性,并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 患者PIVKA-Ⅱ水平为(3.83±1.40)μg/L,健康对照组为(1.30 ±0.54)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接受维生素K治疗3 d后其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3±1.40)μg/L比(3.79±0.66)μg/L,P>0.05],7 d后其值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水平。近期输注血浆组PIVKA-Ⅱ水平为(3.78±1.30)μg/L,同未输注组[(3.91±1.49)μg/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患者凝血因子Ⅱ、Ⅶ、Ⅸ及Ⅹ活性明显降低(3.68%~12.28%),而凝血酶原时间(PT)、APTT明显延长(>100 s),治疗1周后基本恢复正常。结论ADVKCF患者血浆PIVKA-Ⅱ的水平升高,维生素K治疗1周后其值仍高于正常人的水平,且不受血浆输注的影响,PIVKA-Ⅱ较凝血常规、凝血因子活性检测更为灵敏,具有早期辅助诊断本病的价值。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加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的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CD4+CD25highT)细胞表达和辅助性T(Th)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28例RITP患者ATRA治疗前后及17名正常人外周血CD4+CD25highT细胞的表达;ELISA法测定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介素10(IL-10)、IL-4、IL-2、干扰素γ(IFN-γ)。结果ATRA对RITP总有效率为53.6%。治疗有效组治疗后患者外周血小板计数从(25.7±9.6)×109/L升至(109.1±30.1)×109/L(P〈0.0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有效组治疗后患者CD4+CD25highT细胞阳性率及血清TGF-β1、IFN-γ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IL-4则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L-2和IL-10在治疗后未见改变。结论ATRA对半数以上RITP患者有效,可能是通过提高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促进了RITP患者的免疫紊乱向生理性平衡恢复。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浆中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及T、B淋巴细胞和血小板上CD40L的变化,探讨CD40分子在ITP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浆中sCD40L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细胞上CD40L的表达水平。结果 ITP患者血浆中的sCD40L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血小板计数对血浆中sCD40L浓度有一定程度的影响(r=0.58,P〈0.05);ITP患者T淋巴细胞上CD40L的表达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ITP患者血浆及T细胞上CD40L升高,淋巴细胞表面的CD40-CD40L相互作用可能与ITP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67.
全反式维甲酸对于难治性ITP的疗效观察及其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加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的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CD4^+CD25highT)细胞表达和辅助性T(Th)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28例RITP患者ATRA治疗前后及17例正常人外周血cD4^+cD25^highT细胞的表达;ELISA法测定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B1)、白介素(IL)-10、IL-4、IL-2、干扰素1(IFN-1)。结果ATRA对RITP的总有效率为53.6%,有效组治疗后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达109.1±30.1×109/L,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治疗有效组经ATRA治疗后CD4’CD25highT细胞阳性率及血清TGF—β1与IFN—γ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IL-4则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IL-2和IL-10治疗前后未见异常。结论ATRA对半数以上RITP患者有效,可能是通过提高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促进了RITP患者免疫紊乱向生理性平衡恢复。  相似文献   
68.
目的 观察犬放射损伤时血浆与红细胞膜8-表氧-前列腺素F2α(8-表氧-PGF2α)含量的改变,并与丙二醛(MDA)比较,探讨测定8-表氧-PGF2α对了解脂质过氧化反应的价值以及SOD对其的影响,方法 用^60Coγ射线照射18只成年杂种犬,实验分低剂量SOD组,高剂量SOD组及对照组,每组6只,吸收剂量率为0.6Gy/d,共5天,计3.0Gy,测定照射前,照射过程中及照射后血浆与红细胞膜8-表  相似文献   
69.
遗传性巨大血小板病是一组异质性疾病,表现为巨大血小板,多数有血小板减少,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症状。目前已发现的遗传性巨大血小板病有十余种,本文主要介绍Bernard-Soulier综合征, MYH9相关性疾病,血小板颗粒异常性巨血小板病和具有自发性聚集特点的大血小板病的临床与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0.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年发病率为48-182/10万,一般估计为1/1000。DVT病死率为1%-5%,发病率和病死率与年龄密切相关。慢性疼痛、肿胀、偶尔腿部皮肤溃疡等血栓后综合征见于1/3发生过DVT的患者。血栓后综合征可出现较早,也可迟至10年才出现,总的发病率为2年23%,5年28%。患者如使用弹力加压袜至少2年以上,腿部病变的发生率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