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9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目的:探讨骶棘肌腰方肌肌肉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自2005年9月至2007年6月,我们对12例胸腰段结核实施了经骶棘肌腰方肌间隙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21~52岁,平均34.5岁;病变累及部位:L1结核4例,L2结核3例,L3结核2例,T12结核2例,T12~L1结核1例,无跳跃型结核病例.手术前Frankel分级:C级2例,D级2例,E级8例;手术前4联抗痨药应用2~3周,采用经骶棘肌腰方肌间隙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手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4.5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手术,手术中显露较好,病灶清除彻底,手术时间2~3 h,手术中出血300-800 mL,未出现胸膜破裂、瘫痪加重等手术并发症.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期内无结核复发及瘫痪加重,末次随访时术前有神经症的4例中1例C级恢复为D级,1例C级和2例D级均恢复为E级.无断钉及内固定失效发生,植骨愈合良好,愈合时间为4~8个月.平均为6.5个月.结论:经骶棘肌腰方肌间隙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具有入路简捷,损伤小,出血少,能够最大限度进行椎管内病灶的彻底清除和保持脊柱的稳定性,避免加重脊髓损伤和胸膜破裂等并发症发生,植骨和内固定操作方便等优点,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较好的入路.  相似文献   
52.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脂肪源性干细胞都有很强的成骨能力,对于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修复有重要意义。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体内复合脂肪源性干细胞成骨治疗兔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疗效。 方法:48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液氮冷冻法造模,随机分为对照组,髓芯减压组,脂肪源性干细胞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脂肪源性干细胞组。 结果与结论:脂肪源性干细胞组与骨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脂肪源性干细胞组兔股骨头坏死区域的组织修复旺盛,新生骨小梁较多且逐步强化,X射线未见明显的囊性变和股骨头塌陷发生。在8周时骨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脂肪源性干细胞组骨小梁及骨髓组织生长较单纯脂肪源性干细胞组更旺盛。表明骨形态发生蛋白2因子复合脂肪源性干细胞植入股骨头坏死模型后成骨较多,修复坏死区域功能较强。  相似文献   
53.
背景:有部分学者认为,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技术相关的手术器械是按照西方人体格设计,和国人体格存在一定的差异,甚至融合物难以置入,所以探讨相关的解剖技术就显得很有必要.目的:测量腰椎椎间孔及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相关的解剖参数.方法:对14具正常成人尸体脊柱腰段椎间孔宽度、长度、高度进行了观测;对腰椎各结构与后正中矢状面的距离进行了观测.结果与结论: 结果表明腰段(L1~L5)椎间孔宽度逐渐变小;L1-L4椎间孔高度逐渐增大,L5略小于L4,L1~L5高度均明显大于其宽度(P<0.01);L1~L5椎间孔长度逐渐增大(P<0.05).L1至L5椎板峡部宽、下关节突最外侧缘至后正中矢状面距离逐渐增大,其性别间、左右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国人经椎间孔入路能满足高度9~14 mm单枚椎间融合器斜向置入,单枚椎间融合器置入不会因牵拉硬膜囊和神经根而导致脊髓与神经根损伤.  相似文献   
54.
胸腰椎骨折内固定取出后严重脊柱后凸的再次手术矫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胸腰椎骨折内固定取出后发生严重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再次行脊椎截骨和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经验。方法 对 4例患者脊椎后凸发生的原因、脊椎截骨和再次椎弓根内固定的方法、手术适应证等进行分析。结果 Cobb角由术前 72°矫正到术后 8° ,无并发症发生。经 12个月以上随访 ,后凸无复发。结论 椎弓根钉内固定取出时间过早和脊柱后路融合术失败是胸腰椎骨折术后发生严重脊柱后凸的主要原因 ;再次行脊椎截骨、椎弓根钉内固定矫治手术设计合理 ,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5.
卷帘式椎管扩大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卷帘式"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卷帘式"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手术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5例,其中两节段狭窄28例,三节段狭窄7例.影像学显示退变性狭窄33例,发育性狭窄2例,35例患者均无腰椎不稳及滑脱.结果 35例患者均获回访,回访时间5月-6年,平均2年8个月.本组优18例,良11例,中4例,差2例,优良率为82.8%,椎板愈合率97.2%.1例因术后椎板陷入椎管进行了二次手术.结论 该手术方法椎管扩大减压彻底,恢复和保持了椎管结构特点及腰椎三柱的稳定性,疗效满意,是一种治疗多节段椎管狭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6.
目的 观察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 根据解剖学研究 ,临床应用以旋股内侧动脉深支和臀下动脉为蒂的大转子骨瓣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16例 2 0侧。结果 全部病例经 2 6年随访 ,髋关节功能按Harris髋关节指数评价 ,优 9例 ,良 7例。结论 该手术增加股骨头的血运 ,疗效确定 ,适合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各期病变的治疗。  相似文献   
57.
目的:核算2018年湖南省经常性卫生费用,为有关部门制定卫生政策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卫生费用核算体系 2011",核算湖南省经常性卫生费用总量、服务功能、筹资方案、机构流向和受益人群费用分布。结果:2018年湖南省经常性卫生费用总量为2 028.49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57%。其中,治疗服务费用占74.36%,预防服务费用占6.84%。经常性卫生费用中由居民家庭承担44.96%,61.02%的经常性卫生费用发生在医院,62.70%的治疗费用用于非传染性疾病,在各年龄组人群中65~69岁年龄组卫生费用最高。结论:公共筹资水平较低;应优化卫生资金配置结构;控制医院住院费用过快上涨;完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应用有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60岁以上诊断为骨质疏松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7例,分为A组(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组30例)和B组(未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组27例),骨折术后第5天后行口服维生素D钙咀嚼片、阿伦膦酸钠片治疗,观测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并发症、髋关节Harris评分、骨密度。结果完成随访病例A组26例,B组24例,2组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A组高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术后3天血清钙及维生素D较术前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6个月血清钙及维生素D较术前、术后3天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组、B组骨密度较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个月A组骨密度较术前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B组骨密度较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使用抗骨质疏松治疗能增加骨密度,能获得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脐血流测定联合胎心监护预测围产儿结局的临床意义。方法按脐血流测定及胎心监护结果,将280例住院单胎孕妇分为四组,A组224例为脐血流测定与胎心监护均正常;B组21例为脐血流测定正常,胎心监护异常;C组20例为脐血流测定异常,胎心监护正常;D组15例为脐血流测定与胎心监护均异常。对四组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和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D组不良结局总发生率(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及围产儿死亡)高于其他三组(P〈0.01)。B组、C组不良结局总发生率均高于A组(P均〈0.01),B组、C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B组、C组均无围产儿死亡,D组1例因羊水Ⅲ度污染,重度窒息死亡。结论脐血流测定联合胎心监护能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缺氧,可指导临床积极处理异常,对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0.
<正>膝关节后内侧结构是控制膝关节外翻、胫骨外旋及前移的重要组织。膝关节后内侧结构损伤常发生于交通事故和体育运动中,是膝关节最常见的韧带损伤。近年来,随着临床上交通伤和运动伤比例的增加,加之对其相关的基础及临床研究的深化,膝关节后内侧结构损伤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本文拟对膝关节后内侧结构损伤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