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富含单个核细胞的浓缩骨髓血移植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自体骨髓血浓缩技术,在术中完成骨髓血采集、含有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的骨髓浓集,通过细针多孔减压手术回植入股骨头坏死区,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45例(59髋),男36例,女9例;年龄16—56岁,平均37.5岁,其中根据国际骨循环学会(ARCO)分期,Ⅰ期2髋,Ⅱ期48髋,ⅢA期9髋,激素性20例(29髋),酒精性18例(22髋),特发性7例(8髋)。对浓集集前后包含BMSCs的骨髓单个核细胞(BMMCs)计数,分析年龄、性别、病种对BMMCs的影响;平均随访27.64个月(12—40个月),结合Harris评分和影像学检查综合评定临床疗效。结果平均抽取骨髓血(126±15)ml,经浓集后BMMCs数量从(12.23±3.2)×10^6/ml增加到了(35.23±12)×10^6/ml。BMMCs细胞数量与年龄,病因和性别有一定相关性,酒精性患者要多于激素性患者,40岁以上患者细胞数量降低。临床总体成功率为79.66%(影像学有效率为76.27%),其中Ⅰ期100%,U期87.5%,ⅢA期成功率44%,激素性坏死患者预后较差。Harris评分手术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含单个核细胞的浓缩骨髓血移植技术是一种快速、简便、安全的临床细胞治疗手段,与髓心减压技术一起可以有效缓解各期的股骨头坏死患者症状,并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股骨头塌陷或进展。  相似文献   
22.
[目的]分析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探讨影响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的因素.[方法]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病例149例(168髋),男96例,女53例;平均年龄32.36岁.Ⅰ期和Ⅱ期(塌陷前)88髋,Ⅲ期(塌陷后)80髋,其中双侧19例.根据ARCO分期,进行Harris评分和影像学评估.将Harris评分70分以下、再次手术、影像学病变进展(股骨头由非塌陷变塌陷或塌陷加重,关节间隙狭窄加重)视为钽棒失败.[结果]共随访到130例138髋,平均随访时间(31.47±5.78)(8~61)个月,术前平均Harris评分为62.65,术后为79.50(P<0.05).优良率为68.12%.Cox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大病灶、外侧病灶、植骨与否是手术失败的风险因素,病因、性别、年龄、病灶是否在股骨头骺板内,对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影响.[结论]影响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的因素是病灶大小(大于30%)、坏死灶位置(外侧型)、植骨与否,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需要清除死骨、联合植骨.  相似文献   
23.
背景:以单侧、双侧髂骨取血及取血量是否会影响骨髓单个核核细胞的浓度呢?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浓度差异对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髓心减压加自体单个核细胞移植股骨头坏死患者 120 例/168 髋临床资料,其中单侧髂骨取血 200 mL,27 例/39 髋,单侧髂骨取血 300 mL,29例/40 髋;双侧髂骨取血 200 mL,30 例/42髋,双侧髂骨取血 300 mL,34 例/47 髋。髂骨取血后在细胞分离机将骨髓血梯度离心,细胞分离前后行单个核细胞计数,髓芯减压后移植注入骨坏死区。随访12~36 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 CT 影像学及髋关节 Harris 评分改变。结果与结论 : 单侧及双侧髂骨取血200 mL 分离后所得单个核细胞计数与取血300 mL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但双侧明显高于单侧(P < 0.01)。各组髋关节功能 Harris 评分,移植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移植后Harris 评分及优良率显著提高(P < 0.05,P < 0.01)。与单侧髂骨取血组比较,双侧髂骨取血移植后髋关节功能 Harris 评分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说明髓芯减压加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双侧髂骨取血所分离单个核细胞浓度明显侧高于单侧,且短期随访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4.
背景:骨免疫学是近年来骨代谢疾病机制研究的热点。白细胞介素33是骨免疫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新型细胞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等多种骨代谢疾病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传导通路可能成为临床治疗的潜在靶点。目的:综述白细胞介素33在骨代谢过程中的骨免疫调节作用及其研究进展。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从建库至2022年6月收录的白细胞介素33和骨代谢及骨免疫学研究相关文献,最终纳入67篇文献进行总结。结果与结论:(1)白细胞介素33介导骨免疫对骨代谢具有调节作用。(2)白细胞介素33对骨代谢的调节可通过降低硬化蛋白的表达,进而激活成骨细胞Wnt/β-catenin通路,该途径通过多种机制增加骨量,包括干细胞更新、刺激成骨细胞前复制、诱导成骨细胞生成、抑制成骨细胞和骨细胞凋亡。白细胞介素33可通过刺激Bcl6、MafB、Irf-8等抗破骨细胞基因的表达,下调破骨细胞活性T细胞核因子c1的表达,进而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并且可诱导凋亡分子的表达,促进破骨细胞凋亡。(3)白细胞介素33可下调2型天然淋巴细胞RANKL的表达,促进白细胞介素13、白细胞介素4...  相似文献   
25.
Micro-CT技术在股骨头微观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矿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微观结构均为影响骨强度的重要因素.Micro-CT的出现使骨微观结构的无损害分析成为可能,目前该技术已广泛用于各种骨骼疾病的研究,如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1-3]).本文就micro-CT技术对股骨头微观结构分析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6.
不同病因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股骨头坏死的病因构成及临床特征.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602例(1036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病因的构成比、发病年龄、诱因至出现症状时间、ARCO分期及误诊率.结果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280例(518髋),男160例,女120例;平均年龄(35.58±10.87)岁;服用激素至出现症状时间为(25.95±34.94)个月;37例被误诊;确诊时ARCO分期平均(2.48±0.76)级.酒精性股骨头坏死194例(346髋),男193例,女1例;平均年龄(41.55±9.09)岁;饮酒至出现症状时间为(183.68±86.17)个月;55例被误诊;确诊时ARCO分期平均(2.69±0.67)级.创伤性股骨头坏死52例(52髋),男25例,女27例;平均年龄(41.63±15.84)岁;受伤至出现症状时间为(24.13±27.85)个月;无误诊病例;确诊时ARCO分期平均(2.90±0.77)级.特发性股骨头坏死52例(77髋),男30例,女22例;平均年龄(40.87±14.24)岁;14例被误诊;确诊时ARCO分期平均(2.55±0.77)级.酒精+激素性股骨头坏死19例(36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0.42±11.64)岁;5例被误诊;确诊时ARCO分期平均(2.61±0.63)级.结论 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出现症状时的ARCO分期较晚,很少被误诊.服用激素是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原因,发病年龄相对较轻,误诊率较低.酒精性股骨头坏死多发生于男性.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暂时性骨质疏松症(transient osteoporosis of the hip,TOH)与股骨头坏死继发骨髓水肿在临床症状及影像学上的差异. 方法 对2006年1月-2008年2月收治的5例(5髋)TOH及63例(67髋)股骨头坏死继发骨髓水肿患者分析其病因、发病诱因、疼痛程度、持续时间及病情转归等方面的差异,并分析X线片、MRI和ECT改变的异同点.5例TOH患者,男1例,女4例;年龄29~42岁.63例(67髋)股骨头坏死继发骨髓水肿患者,男53例,女10例:年龄18~70岁;根据ARGO分期标准,Ⅱ期23髋,Ⅲ期43髋,Ⅳ期1髋. 结果 TOH与股骨头坏死继发骨髓水肿患者在发病诱因、疼痛程度、关节积液和ECT改变上无差异.TOH患者发病前无股骨头坏死相关病因;发病前无不适症状;2髋X线片表现为密度降低;MRI水肿信号改变在股骨头颈的上方或整个股骨头;治疗后5~11个月疼痛消失后无残留症状.65髋股骨头坏死继发骨髓水肿患者有股骨头坏死的相关诱因:10髋表现为疼痛加重;59髋X线片上有硬化改变;MRI水肿信号改变在股骨头坏死灶的外侧,水肿信号消退后仍有轻度疼痛. 结论 TOH与股骨头坏死继发骨髓水肿在临床表现、X线片及MRI图像改变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8.
胫骨平台骨折及其合并症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比较困难,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争论。现就近年收治的46例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9.
[目的]测定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SARS)后骨坏死患者低纤溶倾向的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和相关基因PAI-4G/5G基因多态性与国人SARS后骨坏死的关系,以便于非创伤性骨坏死的早期诊断和易感人群的筛选.[方法]取61例SARS后骨坏死患者抽取空腹肘静脉血.另取健康人群52名为对照,应用凝血仪、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测定PAI值,应用PCR 固相寡核苷酸连接分析(SPOLA)法测定PAI-1基因4G/5G多态性.[结果]SARS后骨坏死患者PAl异常明显PAI(15.64±1385)U/ml VS(7.96±4.27)U/ml,PAl-1基因4G/4G在骨坏死人群中增高,但统计学未见差异性,血浆PAI活性与4G/4G纯合子基因型密切相关.[结论]SARS后骨坏死患者的凝血指标异常,PAI可作为骨坏死易感因素的筛选指标.PAI-1基因4G/4G可能是国人骨坏死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30.
糖皮质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病机理与早期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激素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激素引起的缺血性骨坏死已经成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原因。但详细机理并不清楚,因此有效的早期干预仍在探索。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从分子、生化、基因等水平对其发病机理和临床干预治疗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就这些进展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