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24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1.
 【目的】研究中国人群MEGSIN基因多态性及其分布特征,并与国外数据库进行比较。【方法】随机选取208例广东地区汉族个体,提取基因组DNA。对包含外显子、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及5’UTR区、3’UTR区的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综合正反向结果识别和鉴定基因内SNPs。所得结果在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的SNP数据库(dbSNP)中进行查询和比较。【结果】在所有研究对象中共发现24个SNPs,主要位于非编码区;22个为替换型SNP,1个为插入型SNT,另一个为缺失型SNP;其中有6个SNPs在数据库中未报道,有4个数据库已报道的SNPs,在本次研究未能证实在中国人群中存在多态性。【结论】中国汉族人群MEGSIN基因的多态性分布与美国数据库中基于高加索人群的资料存在差异。本研究不仅有利于了解MEGSIN基因结构,且为在中国人群中研究MEGSIN基因相关疾病并最终找到致病位点提供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112.
目的研究Iα1hs1,2VNTR多态性与我国IgA肾病患者血IgA浓度及肾脏沉积的病理IgA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集218例肾活检证实的IgA肾病患者血样,提取基因组DNA。用PCR产物电泳法鉴定Iα1hs1,2VNTR基因型,取入院时所测血IgA浓度,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基因型各组的差别;取入院时肾活检所得病理沉积IgA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基因型各组的差别。结果不同基因型IgAN患者就诊时血IgA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沉积于肾小球的病理IgA等级差异有显著性(2χ=27.37,P=0.007)。结论Iα1hs1,2VNTR基因多态性与我国IgA肾病患者肾脏病理IgA等级相关。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肝硬变患者血氨的影响。方法对 168例肝硬变患者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 Giemsa染色检测幽门螺杆菌 (HP) ,3 5例 HP阳性和 15例 HP阴性者接受 HP根治治疗 ,并检测肝硬变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氨水平。结果肝硬变 HP阳性者与HP阴性者空腹血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与 HP阳性未治疗组比较 ,HP阳性治疗组 HP根治治疗后血氨下降幅度有极显著性差异 (P<0 .0 1) ,与 HP阴性治疗组比较 ,HP阳性治疗组治疗后血氨下降幅度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HP阳性治疗组 HP根治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氨明显下降 (P>0 .0 1) ,HP阴性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氨浓度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HP阳性肝硬变患者治疗后血氨下降与患者的肝功能状态无关 (P<0 .0 5 ) ;肝硬变 HP感染患者合并肝性脑病 18.6% ,肝硬变 HP阴性合并肝性脑病为 12 .2 % ,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HP感染是肝硬变患者高氨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之一。 HP感染与肝性脑病的关系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114.
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观察慢性糜烂性胃炎(CEG)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粘膜上皮的p21,CEA表达和上皮细胞增生活性.结合粘膜G细胞数,探讨胃粘膜泌酸状态与病变的关系.方法CEG40例粘膜活检材料经光镜观察其组织病理学特征及Hp的感染.对其中31例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标记p21,PCNA,CEA及胃泌素.结果CEG病变875%(35/40)见于胃窦粘膜,75%伴有不同程度的萎缩改变.粘膜上皮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率为200%(8/40),肠化率为275%,250%伴活动性炎;400%病例可见Hp感染.CEG粘膜上皮p21表达阳性率为677%,CEA表达为290%;明显高于对照的慢性浅表性胃炎组.PCNA表达以及G细胞数目,CEG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EG具有一定恶性转化趋势,胃窦G细胞数、泌酸状态与CEG的发病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15.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细胞凋亡与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细胞凋亡、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之间的关系及与食管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47例原发性食管鳞癌手术切除标本为一组 ,2 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为对照组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TUNEL法检测其PCNA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结果 :癌组织中平均增殖指数 (PI)、平均凋亡指数(AI)及PI/AI比值均较正常组高 (P <0 0 5 )。PI随肿瘤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增加以及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的增加而增高 (P <0 0 5 ) ;AI则随肿瘤病理分级的升高而降低 (P <0 0 5 ) ;PI/AI比值随肿瘤病理分级的升高及淋巴结的转移而增加 (P <0 0 5 )。食管鳞癌组织中PCNA高表达组 (PI >5 0 % )的术后 5年生存率低于PCNA低表达组(PI≤ 5 0 % ) (P <0 0 5 )。结论 :PCNA的异常表达状态能较好地反映食管鳞癌的浸润、转移能力 ,对预后判定有一定价值。增殖凋亡失衡贯穿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 ,PI/AI比值有可能作为一个监测肿瘤发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16.
目的 评价身痛逐瘀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2000年~2023年1月间VIP、CNKI、CBM、Pub 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关于身痛逐瘀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利用Rev Man5.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10篇文献,共761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OR=3.60,95%CI(2.43,5.31),P <0.000 01];试验组腓总运动神经[MD=2.79,95%CI(2.01,3.57),P <0.000 01]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D=1.66,95%CI(0.88,2.45),P <0.000 1]、正中运动神经[MD=3.34,95%CI(2.33,4.34),P <0.000 01]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D=1.32,95%CI(0.38,2.26),P=0.006]快于对照组,试验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分[MD=-1.09,9...  相似文献   
117.
目的 评价内镜下钛夹、尼龙圈套辅助高频电切术治疗胃肠道巨大息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50例患者共85处消化道巨大有蒂息肉样病变分别采用钛夹、尼龙圈套辅助高频电凝切除术的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5枚巨大息肉中,上消化道15枚,结肠66枚,直肠4枚.其中62枚息肉采用尼龙圈套+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23枚息肉采用高频电凝切除术+肽夹钳夹术治疗,术中无一例发生出血;术后迟发性出血2例(2.4%),急诊内镜下钛夹止血成功,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 消化道息肉高频电切术后最常见且最棘手的并发症是出血,巨大息肉发生在术中或术后迟发性出血的机率更大,采用尼龙圈套及金属肽夹辅助高频电凝切除术,能有效预防粗蒂大息肉样病变切除术中和术后出血,是消化道巨大息肉内镜下治疗安全有效的联合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11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以突发听力下降为主要表现的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以突发听力下降为主要表现的大庭导水管综合征患者55例(71耳),随机分为实验组41耳和对照组30耳。实验组予中药健脾利水辨证施治结合银杏叶提取物滴剂(金纳多)治疗,对照组口服甲泼尼龙片结合银杏叶提取物滴剂;两组均连续治疗3周。比较两组平均听力阈值、各频率的听阈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频率听阈较治疗前均显著提升(P<0.05);实验组显效23耳、有效4耳、无效14耳,临床有效率为65.85%;对照组显效7耳、有效9耳、无效14耳,临床有效率为53.33%。实验组的临床有效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的临床显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的显效率(56.09%)高于对照组(23.33%)。结论以中药健脾利水辩证结合西医治疗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患者突发听力下降可一定程度上恢复听力水平,且临床显效率高于单纯的糖皮质激素治疗,从安全性角度考虑,建议对此类患者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9.
服务学习的重点在于通过学校与医院之间的相互协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沟通意识、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护理学科的发展培养更多应用型护理人才。服务学习在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展开,学生从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最后到问题的解决,可以更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相结合,具有较高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自身整体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成绩。本文通过介绍服务学习的相关概念,阐述服务学习在儿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建设方案,进而提出服务学习应用于儿科临床护理教学中注重实践服务和理论学习、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服务学习价值元素本土化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120.
目的 观察虚拟现实治疗技术对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影响,探讨虚拟现实技术促进TBI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机制。 方法 选取TBI患者4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康复组和虚拟现实组,每组23例。分别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和虚拟现实训练。治疗前、治疗2周及治疗4周时,分别测定患者血清IGF-1含量,并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定患者的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IGF-1、FMA-UE及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2周时的血清IGF-1水平均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4周较组内治疗前血清IGF-1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及4周时,2组患者FMA-UE及MBI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康复组同时间点比较,虚拟现实组治疗4周IGF-1(322.45±81.62)、FMA-UE[(47.76±8.41)分]及MBI评分[(74.29±9.08)分]较高(P<0.05)。 结论 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提高TBI患者的血清IGF-1含量,改善其上肢功能和ADL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