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 观察抗抑郁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伴发抑郁的治疗作用及神经功能康复作用。方法 选择脑梗死急性期伴发抑郁患者5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行脑卒中常规治疗,同时治疗组口服路优泰(Neurotan),300mg/次,3次/d,并配合心理治疗。疗程均为8周。于治疗前后评定抗抑郁疗效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抗抑郁疗效为84%(21/25),对照组为52%(13/25)。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3.512,P=0.029)。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4/25),对照组为80%(20/25)。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7,428,P&;lt;0.01)。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抑郁症状改善,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测12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数与血清尿酸的水平,以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系及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患者,分为短暂性脑缺血(TIA)组、脑梗死组,入院24~72h后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于入院次日抽取静脉血,应用ELASA法测定尿酸含量。结果:随着血清中尿酸浓度增高,颈动脉内膜不稳定斑块面积也增大(P〈0.05),且脑梗组血尿酸水平高于TIA组(P〈0.05)。结论:尿酸可致颈动脉内膜不稳定斑块面积增大,从而进一步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我们对102例颈内动脉系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浆D -2聚体含量进行了检测 ,以探讨颈内动脉系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早期血浆D -2聚体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1对象和方法1.1病例选择共观察本院近2年住院患者102例 ,均为首次发生颈内动脉系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在1年内未用过影响凝血及纤溶的药物。无心肌梗塞和肝硬化等疾病 ,近期无感染史。所有梗塞病例均符合1986年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1.2分组TIA组 :TIA患者23例 ,男14例 ,女9例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连续脊神经阻滞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大鼠的蛋白尿具有改善的作用。方法:选择健康雌性Wister怀孕大鼠3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在孕13d实验组给予甲基左旋精胺酸甲酯(50mg/d),治疗组手术行硬膜外置管,每日给1.25g/L布比卡因25uL,同时给予甲基左旋精胺酸甲酯(50mg/d)。采用磺柳酸法测定各组13,20d24h尿蛋白总量。实验结果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孕13d对照组24h尿蛋白总量(7.47&;#177;1.74)mg,实验组(7.48&;#177;4.45)mg,治疗组(97.65&;#177;1.81)mg,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在孕20d对照组24h尿蛋白总量(10.05&;#177;3.16)mg,实验组(94.05&;#177;20.10)mg,治疗组(32.06&;#177;8.18)mg,实验组、治疗组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七氟烷用于儿童患者时的诱导和苏醒特征,评估其安全性和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4月-2011年2月收治的40例3~10岁符合入选标准的患儿,在全麻下择期行腹部、骨科、泌尿外科、耳鼻喉眼科、口腔科手术.所用患儿均不给术前药,入手术室后面罩直接吸纯氧(1L/min)加七氟烷,逐步升高七氟烷的吸入浓度(最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等效剂量罗哌卡因、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效能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足月妊娠初产妇80例,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罗哌卡因组(R组):0.75%罗哌卡因2m1+10%葡萄糖液0.5m1;布比卡因组(B组):0.75%布比卡因1.25m1+10%葡萄糖液1.25m1。术中麻醉效应不足时经硬膜外导管补充2%利多卡因。术中连续监测呼吸和循环状况,评估麻醉效能,观察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和新生儿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效能、最高阻滞平面、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相似(P〉0.05),但R组起效慢,维持时间短(P〈0.05);下肢运动阻滞程度R组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等效剂量的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安全有效,与布比广因相比,罗哌卡因对下肢运动阻滞弱且恢复迅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SCI)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SCI患者101例(SCI组),70例性别、年龄、伴发慢性疾病相匹配且头颅CT/MRI检查未见梗死灶的非SCI患者为对照组(非SCI组),2组均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估认知功能,对结果进行比较。将SCI组患者根据梗死病灶的部位、数量分为皮质组(病变位于皮质)、多发病灶组及单发病灶组(病变均位于非皮质部位),对3个亚组的评分进行比较。结果:SCI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53.5%)显著高于非SCI组(21.4%,P<0.01);SCI组中皮质组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程度重于非皮质部位的多发及单发病灶组患者;多发病灶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程度重于单发病灶组。结论:SCI可造成认知功能障碍;梗死的部位、梗死病灶的数量均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喷他佐辛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对于术后镇痛时间、程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入院的80例ASAⅠ或Ⅱ级,接受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行上肢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均分为:A组,0.75%罗哌卡因30mL;B组,0.75%罗哌卡因30mL+喷他佐辛30mg。手术开始15、30、60 min及术后1、6、12、24h行VAS疼痛评分,并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组感觉与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快于A组(P<0.05),镇痛持续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5),术中、术后VAS疼痛评分低于A组(P<0.05)。结论喷他佐辛复合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可缩短阻滞起效时间,延长持续时间,能明显延迟术后疼痛出现的时间,并使疼痛的程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电图异常与继发性癫痫患者不同时期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和癫痫发作次数与程度的关系.方法症状性癫痫患者40例为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2003-01/12收治,其中癫痫持续状态患者18例,发作一次患者22例,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第1次抽搐发作后1,24 h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两组患者均于第1次抽搐发作后1,24 h做常规脑电图.结果所有被试者均完成了测试.①脑电图对照组脑电图均正常.第1次抽搐发作后1 h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异常率为83%(15/18),高于一次发作患者[54%(11/22),x2=4.835,P=0.028].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发作后24 h脑电图异常率为72%(13/18),仍高于一次发作患者[45%(10/22)],但与发作后1 h相比无明显变化(x2=2.903,P=0.088).②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第1次抽搐发作后1 h癫痫持续状态患者为(108 50±9.34)ng/L,一次发作患者为(101.41±6.75)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5.80±3.86)ng/L,P<0.01],癫痫持续状态患者与一次发作患者相比也明显升高(P=0.011);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发作后24 h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为(105.94±7.78)ng/L,较发作后1 h无明显变化(P=0.379),一次发作患者发作后24 h[(56.61±2.99)ng/L]与发作后1 h相比明显降低(P<0.01),且明显低于癫痫持续状态患者(P<0.01).结论症状性癫痫发作次数越多,程度越重,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越高,脑电图异常率越高,而且离发作期的时限越近,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越高.说明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变化与脑电图一样可作为评估症状性癫痫患者病情及康复效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卒中即脑血管疾病,指由各种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部血管病变。迄今,卒中是引起人类疾病的三大死亡原因之一。目前国际上并没有一种被公认的药物对急性脑卒中具有确切疗效,我国每年花在卒中上的费用高达上百亿人民币,但是卒中治疗的死亡率、致残率及生活能力的改善仍然不尽人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