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28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21篇
预防医学   5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目的:探究调督通窍针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8月在泰安市中医医院住院的106例脑梗死后MC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在一般支持治疗下,联合组予以调督通窍针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调督通窍针法治疗。对比两组Barthel指数(BI)、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0.6%)高于对照组(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BI评分、MoCA评分、MMSE评分、HAMD-17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疗程后,两组BI、MoCA、MMSE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联合组均高于对照组,HAMD-17评分均比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督通窍针法联合补阳还五汤可以显著改善脑梗死后MCI患者的BI,在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提...  相似文献   
22.
摘要:目的:比较调神疏肝针刺法与传统针刺法和西药阿米替林治疗紧张型头痛的疗效差异。方法:本研究共纳入88例慢性和频发性紧张型头痛(tt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调神疏肝针刺组(29例)、传统针刺组(29例)和西药阿米替林组(30例),共治疗4周,治疗期间病例脱落5例,最终完成全部治疗及统计的数据为83例tth患者,三组分别为28例、27例和28例。调神疏肝针刺组采用“调神疏肝,通络止痛”法;传统针刺组采用权威教材选穴方案;西药采用阿米替林片。观察周期为4周。从头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头痛指数4个方面进行头痛改善情况的观察,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焦虑、抑郁症状的观察,通过头痛指数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头痛程度、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头痛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调神疏肝针刺组与传统针刺组和西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调神疏肝针刺组和西药组均明显优于传统针刺组,差异性显著(p<0.05),调神疏肝针刺组和西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调神疏肝针刺组总有效率96.4%,痊愈率60.7%;传统针刺组总有效率85.2%,痊愈率33.3%;西药组总有效率85.7%,痊愈率32.1%。调神疏肝针刺组与传统针刺组和西药组疗效及痊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调神疏肝针刺法治疗紧张型头痛可以取得较好疗效,在缓解头痛症状方面明显优于传统针刺法和西药阿米替林;在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方面优于传统针刺法,并可以达到西药阿米替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3.
目的:通过比较常规超声引导和全氟丁烷微球超声造影(Sonazoid-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S-CEUS)引导的肝脏占位性病变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评估S-CEUS引导在肝脏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6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治疗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65例,病灶65个。其中35个病灶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活检,其余30个病灶在S-CEUS引导下进行穿刺活检,通过两组患者的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取材成功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χ2检验,分析组间分类变量的差异。结果:S-CEUS引导下的取材成功率明显高于超声引导(93.3%vs 74.3%,P<0.05)。当对直径<3.0 cm的病灶进行穿刺活检时,S-CEUS引导下的取材成功率也显著高于超声引导(94.1%vs 61.1%,P<0.05)。与超声引导相比,S-CEUS引导的单次取材成功率更高(79.0%vs 56.0%,P<0.05)。结论:使用S-CEUS全过程引导,能够提高经皮肝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的成功率,特别在肝脏小病灶的活检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丹参对人胃癌耐药细胞系SGC7901/ADR耐药性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丹参(SAL)处理耐药系SGC7901/ADR及敏感系SGC7901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丹参对两种细胞系的毒性及半数抑制率(IC50),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丹参对两种细胞内ADM浓度和细胞周期的影响,SP法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两种细胞P-糖蛋白(P-gp)和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的表达。结果丹参的非细胞毒性药物剂量为500 mg/L以下;丹参可逆转SGC7901/ADR细胞对ADM的耐药性,逆转倍数为1.89(P<0.01);提高细胞内ADM浓度,ADM增加1.55倍(P<0.05);丹参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1、G2期;对细胞膜P-gp的表达轻度下降、TopoⅡ的表达略有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丹参对SGC7901和SGC7901/ADR细胞无杀伤作用。其机制是丹参能增加耐药细胞内化疗药物浓度,使DNA合成期(S期)细胞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25.
研究背景]Mirizzi综合征比较少见.[病例报告]患者,男.因右上腹部不适伴有全身发黄,胆道逆行造影检查示胆总管狭窄.B型超声波检查示胆囊多发结石、胆囊明显缩小、肝内外胆管轻度扩张.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示胆囊内有数个大小不等的结石影,最大的约为2.0cm×2.2cm.最大的结石压迫胆总管,而胆总管明显地呈弧行狭窄,长度约为2.0cm,其上方胆总管及左右肝管明显扩张.在全身麻醉下行胆囊切除术,可见胆囊缩小,壁明显增厚,胆囊呈葫芦状,内充满结石,结石压迫胆总管上段及部分肝总管.术中切除胆囊,行肝门部肝总管Koux Y吻合术.[病例讨论]被怀疑为Mirizzi综合征时,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可取代经皮肝胆管造影术和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用于诊断  相似文献   
26.
转舌解语汤治疗中风失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舌解语汤治疗中风失语山东省枣庄市中区人民医院(277101)李金海,玄绪丽笔者运用转舌解语汤治疗中风失语或言语不利15例,取得较好的效果。一般资料15例患者中男10例,女5例;脑梗塞6例,脑出血9例;病程最长3年,最短35天;重证一般服药20剂左右...  相似文献   
27.
★求真正良妻,不可求之于跳舞场;求真正志士,不可求之于讲演台。在跳舞场所得良妻,多是吊膀能手;在讲演台所得的志士,多是骗术大家。 ★一方慕色,一方贪财,所成的配偶,与买淫卖淫相等;只可名之为“混淫”,不当称之为“婚姻”。  相似文献   
28.
[ 背景] 上颌牙牙槽脓肿导致牙源性上颌窦炎较多,但同时合并右颧部脓肿者少见.[ 病例报告] 收治1 名右上颌后牙牙槽脓肿合并右颧部脓肿患者,切开引流,拔除病灶牙,抗炎治疗后仍有较多浓液流出,排除结核性病变后拍片诊断为牙源性上颌窦炎,手术探查时发现右颧颌缝处骨质破坏、且与上颌窦相通,行手术根治后治愈.[ 结论] 牙源性上颌窦炎合并同侧颧部脓肿者,确定病变性质后,应进行抗炎对症治疗同时及时行根治性手术  相似文献   
29.
30.
目的 分析血栓弹力图参数、氯吡格雷基因检测及阿司匹林基因检测的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对接受支架辅助栓塞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21年10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及鹤壁市人民医院接受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192例。经血栓弹力图参数、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基因检验结果调整的抗血小板治疗患者为调整组(144例),未进行检验的标准双抗血小板治疗患者为对照组(48例)。调整组继续分为:增加抗血小板药物剂量患者为增加组(20例),余下患者为非增加组(124例)。2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住院期间出血事件、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情况,比较术后首次及出院前血栓弹力图参数。结果 调整组与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非增加组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4%vs 12.5%,P=0.029),增加组、非增加组、对照组在出院时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2分、栓塞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调整组出院前的二磷酸腺苷(ADP)受体途径血凝块最大强度较术后首次显著升高,ADP受体途径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较术后首次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