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61.
韩明向教授提出"虚-瘀-衰老"的中医衰老模式,认为阴虚是许多老年病突出的病机特点,注重使用养阴法治疗老年病,以补老年人阴精之不足,增液养血行血,助阳生化。临床喜用补而不腻、疏而不散之一贯煎,以治肝肾阴虚、血燥气滞之证。  相似文献   
62.
正常颈动脉管壁经超声检测呈典型的“双线征”,即2条平行的强回声带被一低回或无回声带分离,两线间距离即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 media thickness。IMT)。通过测定IMT可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IMT已成为判定早期大血管病变的标志.IMT的增厚是导致多系统疾病心脑血管事件增加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积极防治IMT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预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3.
牛云飞 《健康伴侣》2007,(11):50-50
问:我最近手脚经常发麻,总感觉手上有什么东西在爬,头晕,干活也没什么力气,看东西总看得不太清楚,而且口特别渴,去医院神经科看了几次,效果不明显,请问这是怎么回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4.
正异位骨化是软组织或关节中正常骨骼外病理性新生骨的形成。异位骨化易在两种人群中发生:严重创伤患者及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信号通路基因突变者。肘关节周围是异位骨化的高发部位之一,好发于关节后外侧,邻近侧副韧带或将其包绕。有些患者即使肘关节最初未受损,也可能发生异位骨化[1],出现局部疼痛和不适,运动范围缩小,影响功能。颅脑损伤后的持续镇静导  相似文献   
65.
参麦注射液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脏损害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心脏损害的疗效。方法:应用参麦注射液加激素及对症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心脏损害33例(治疗组),并与单纯激素加对症治疗30例(对照组)作对比分析。结果:2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0.91%和83.33%)有显著性差异(u=1.55,P<0.05);对合并心电图异常的疗效,治疗组心电图恢复率(81.58%)明显优于对照组(50.00%,χ2=4.03,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改善均较对照组显著(P均<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可改善SLE心脏损害,同时可减轻使用激素所产生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6.
健脾化湿清热法治疗干燥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健脾化湿清热法治疗干燥综合征(SS)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40例SS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在保持西药治疗的前提下,治疗组加用健脾化湿清热法组方的中药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在疗效、主症的改善率及ESR、CRP、IgG的改善程度等方面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化湿清热法治疗SS能明显改善其主症及相关实验室指标,减轻西药的副作用,从而提高了疗效及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颈椎病多节段前路减压手术中融合与非融合技术组合使用的应用指证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颈椎前路融合与非融合杂交技术治疗涉及多个节段的颈椎病18 例,其中男11 例,女7 例,年龄28~52 岁,平均36.7 岁.18 例中,脊髓型颈椎病8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3 例,混合型颈椎病7 例.非融合间隙均为1个,其中采用Prodisc-C人工椎间盘置换16 例,颈椎动态稳定器2 例.单间隙融合5 例(椎间盘摘除cage植入),2间隙融合11 例,3间隙融合2 例.术前、术后进行JOA评分和颈椎残障功能量表(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定,按Odom标准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18 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2.9个月(15~42个月),所有患者临床症状、脊髓功能改善明显,未出现钛网下沉、假体松动、颈椎反屈、融合节段假关节形成及二次手术.融合节段术后融合时间平均5.2个月(3~9个月),JOA评分由术前平均9.8分(7~12分)上升至术后平均14.9分(12~17分).末次随访时JOA评分、ND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Odom标准评价手术效果,优10 例,良5 例,尚可3 例,优良率83.5%.结论 颈椎病多节段融合手术中选择性组合使用非融合技术,能够减少融合节段,降低长节段融合后邻近节段的应力,为预防邻近节段退变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式.  相似文献   
68.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跟骨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闭合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8月至2010年5月,对进行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25例,A组)及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28例,B组)治疗的53例跟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5例,女18例;年龄18~67岁,平均39.1岁。Sanders骨折分型:Ⅱ型18例,Ⅲ型29例,Ⅳ型6例。分析内容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影像学资料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按照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结果:53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9~35个月,平均20.4个月。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A组少于B组,A组无骨折不愈合、感染及皮肤坏死病例,并发创伤性距下关节炎1例;B组3例出现局部皮肤坏死,1例骨折部位应用人工骨4个月未愈合,1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无深部感染发生。末次随访时影像学表现2组无明显差异。术后功能恢复A组优8例,良12例;B组优10例,良14例。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可获得良好的复位和可靠的固定,且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早期局部皮肤并发症方面,较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9.
骨不连、骨缺损的治疗是骨科医生常面临的一个问题。自体骨因兼有骨诱导活性和骨传导作用,且具有成骨作用的骨髓细胞,成骨效果最好,故目前仍是植骨的“金标准”。虽然植骨材料目前有同种异体骨、异种骨、人工骨等多种选择,但在已严重骨缺损、骨萎缩的骨不连端,仍需要取含丰富松质骨的大块髂骨进行植骨。临床上常可见到患者术后供骨区不同程度的慢性疼痛、局部组织塌陷、髂嵴部变形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70.
目的:运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髋臼后壁骨折ATMFS(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内固定在4种步态负载情况下(脚跟着地相、单腿站立位开始相、单腿站立位中期相、单腿站立位结束相)的应力分布和骨折端移位及头臼接触应力与接触面积变化,为髋臼后壁骨折的ATMFS内固定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利用PATRAN2005R2软件建立包含头臼作用力及所有跨髋肌肉收缩力的完整髋臼、后壁骨折及ATMFS坚强内固定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模型上对髋臼后壁骨折在4种步态负载情况下,对ATMFS固定及无固定2种方法的工作情况进行有限元分析,并以完整髋臼为对照,分析4种步态下骨折断面的应力、骨折端移位、头臼接触应力及接触面积,评价ATMFS内固定方法固定的效果。结果:①骨折未固定时接触面积最小,并在骨折边缘形成应力集中(峰值10.9MPa);随着骨折复位ATMFS固定,接触面积增大,接触压力随之减小,应力集中趋于缓和。②ATMFS所产生的记忆聚合应力,致髋臼软骨下骨发生收缩变形(1.93×10-6~3.48×10-5m),使髋臼的负重顶区更多地参与了头臼之间接触。③ATMFS固定时4步态生理负载下,骨折端移位分别为0.0319、0.0477、0.0372、0.0289mm,所有移位均在安全范围内。④ATMFS固定时,各步态中骨折断面主要为记忆压应力,接近于生理载荷,仅近髋臼窝边缘处骨折面表现为张应力。结论:髋臼后壁骨折ATMFS固定牢固可靠,能有效地降低头臼间的接触应力,增加接触面积,维持骨折断面接近正常生理载荷的记忆应力,有效促进骨折愈合,是临床中值得推广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