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2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5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载体(Ad-BMP-2)转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rBMSCs)后复合到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体外构建仿生人工骨的可行性. 方法 采用GatewayTM技术构建腺病毒载体,溶胶-絮凝法制备Nano-HA,用Ad-BMP-2转染体外培养的rBMSCs,免疫组化、RT-PCR和蛋白印迹方法检测转染后细胞的BMP-2表达.将转染48 h的细胞均匀接种到Nano-HA支架上,第3、5天取细胞载体复合物扫描电镜观察细胞贴附、生长状况,消化收集贴附支架的细胞,蛋白印迹检测贴附支架细胞BMP-2的表达.结果 转染后BMP-2基金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有高表达;扫描电镜见转染细胞在支架材料分布均匀,黏附良好,转染后及复合后Western Blot检测BMP-2表达较高.结论 利用转基因技术,用含目的基因的腺病毒载体转染靶细胞复合到Nano-HA,细胞载体复合物稳定长效地分泌生长因子,体外成功地构建了仿生人工骨.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交换棒技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分别取肘关节标准近侧前内侧入路、前外侧入路、肘关节前正中入路,采用交换棒技术,于前正中入路直接将加压螺钉固定于骨折处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6例.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19~34岁,平均26.6岁;左侧2例,右侧4例;6例患者均为同侧肘关节半脱位伴冠状突骨折而无桡骨头骨折;按照Regan-Morrey骨折分型:Ⅰ型2例,Ⅱ型4例;根据O'Driscoll分型:Ⅰ型2例,Ⅱ型4例.结果 关节镜下及术后X线片均示骨折复位良好,固定螺钉位置与骨折线垂直.本组1例失访,5例患者随访7~24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愈合良好,5例患者的肘关节平均伸直为-2°(-10°~0),屈曲为140°(135°~145°);旋前旋后正常,无肘关节不稳定;无发生血管、神经等并发症.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均为优.结论 关节镜下正确运用交换棒技术能提供优良的视野,解剖修复无需大的手术切口,能保护骨折周围的软组织,骨块固定稳固,且利于早期康复锻炼.  相似文献   
33.
孙勇  肖建德  熊建义  刘健全 《中国骨伤》2009,22(11):819-821
目的:探讨纳米磷酸钙陶瓷人工骨移植治疗骨缺损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3月至2007年11月应用纳米陶瓷人工骨治疗四肢骨缺损病例32例(人工骨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17~63岁,平均31.4岁。同期骨折内固定患者36例(内固定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16~65岁,平均32.6岁。两组患者于术后第1、2周及第1、3、6个月检测外周静脉血中Ca、P、BALP、IgG、IgA、IgM、CIC、C3、SL2R及CD4+/CD8+的比值。并随访用Enneking标准评价肢体功能。结果:两组患者伤口术后均顺利愈合,各项免疫学检查无明显差异(P〉0.05),均未引起血清中钙和磷的明显增高,术后两组B-ALP均升高,3~6个月后内固定组恢复至正常水平,人工骨组仍维持较高水平。随访9~24个月,平均15个月,两组患者均获得了较好的肢体功能,Enneking评价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所用纳米陶瓷人工骨无免疫原性,未引起排斥反应,不影响血液中钙、磷水平,并有一定的成骨活性,临床用以修复腔隙性骨缺损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34.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and methods of arthroscopic reduction and fixation of coronoid fractures. Methods During 2008 and 2009, 6 patients (4 male and 2 female) with coronoid fractures of Regan and Morrey Types Ⅰ and Ⅱ underwent arthroscopic treatment in our department. Their ages ranged from 19 to 34 years, averaging 26. 6 years. Two fractures involved the left side and 4 the right side. By Regan-Morrey classification, 2 were of type Ⅰ and 4 of type Ⅱ. Standard elbow approaches and the exchange rod technique were applied. Compression screws were used to directly fixate the fracture via the anterior median approach. Results One patient was lost to the follow-up. A mean follow-up of 11 months (7 to 24 months) showed that the other 5 patients achieved a functional range of motion with an average flexion/extension of -2°( - 10° to 140°) and full pronation and supination. No patient had elbow instability and neu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All the 5 patients had excellent 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s. Conclusion Arthroscopic management of coronoid fractures can provide excellent visual fields for anatomic repair without extensive soft tissue dissection and may thus facilitate early rehabilitation.  相似文献   
35.
目的 制备多孔铌并评价其相关性能。 方法 采用新型的泡沫浸渍法,以聚氨酯泡沫为载体制备出具有较高强度和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多孔铌基材料。并借助分析天平、XRD、CS600碳硫测试仪和SEM对多孔铌的孔隙率、性能和微观结构进行了测试及观察,运用细胞生物学技术评价多孔铌的细胞生物相容性。 结果 多孔铌具有三维、连通孔隙结构且无任何杂质相,孔隙率为71.4%,孔径500 μm,平均密度为2.45 g/cm3,具有与人体松质骨相匹配的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多孔铌不影响成骨细胞的增殖、黏附和表型表达。 结论 多孔铌具有高孔隙率结构,良好的力学性能及细胞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36.
目的评价透明质酸钠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OA)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71例(97个膝关节)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均行了膝关节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钠(SH)2.5ml,1次/周,共5次。以膝关节疼痛情况、关节功能及膝关节活动度等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经6个月~4.5年(平均19个月)随访,本组71例(97个膝),疗效优49例(65个膝)(67%);良12例(19个膝)(19.6%);中8例(11个膝)(11.3%);差2例(2个膝)(2.1%)。优良率为86.6%。结论透明质酸钠能有效地抑制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及肿胀等,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7.
目的测量分析华南人髋臼前倾角,为设计适合华南人的髋关节假体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随机选取115例患者及志愿者(男63人,女52人)作为研究对象,按身高和性别不同分组。对各组研究对象骨盆进行螺旋CT扫描,将扫描数据以Dicom格式导人Mimics软件重建髋臼三维模型;采用Imageware软件测量髋臼模型前倾角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测得华南人髋臼前倾角平均值为16.37°,与我国其他地区人群及欧美人存在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髋臼前倾角较女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臼前倾角大小与身高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本研究精确测得华南人髋臼前倾角,为华南人髋关节解剖数据库的建立提供数据支持,为设计适合华南人的髋关节假体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华南地区全髋关节置换术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分型及制定术前计划中的价值。方法将2011年9月~2012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15例CT扫描图像数据导入Mimics10.01软件,三维重建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可视模型,并进行骨折分类。选取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三维模型进行三维数据测量、复位手术的初步计算机模拟、立体显示。结果重建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三维可视模型可准确反映出骨折特点、骨折移位的方向和程度,并可进行任意旋转观察,初步实现了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术前手术设计、手术的模拟及三维数据测量。本组1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27.47±2.69)周;肩关节功能按Constant评分标准评价,平均为88.67±5.15。结论 Mimics软件重建的肱骨近端三维骨折模型可清楚显示骨折情况并明确分型,为术前的手术设计、复位的模拟、内植物选择、三维数据测量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9.
目的评价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左旋聚乳酸(Nano-HA/PLLA)修复兔膝关节全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取第3代将其与Nano-HA/PLLA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tissue engineering cartilage,TEC)。将18只新西兰大白兔股骨内髁关节面造一直径4.5 mm、深度5 mm的软骨缺损模型,随机分成3组,即实验组、支架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6只,分别予复合细胞的Nano-HA/PLLA、Nano-HA/PLLA及空白填充。术后12、24周取材行大体标本、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及Wakitani组织学评分。结果实验组显示缺损有骨软骨组织形成,软骨下骨基本达到生理整合,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显示有大量细胞外基质形成;支架组及对照组显示出有限的再生重建。以上三组12周Wakitani组织学评分分别为5.5±1.401,9.3±1.304和10.2±1.052,24周时为2.2±0.837,7.4±1.144和8.2±1.225,两个时间点实验组均优于支架组及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24周时优于12周(P<0.05)。结论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多孔Nano-HA/PLLA能提高成年兔膝关节承重部的骨软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40.
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已经被应用于医学领域,包括组织工程修复、靶向给药、基因治疗、影像学检查等方面,单一的纳米材料往往不能满足技术要求,通过各种方法制备得到无机/有机、有机/有机、无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不仅能保留原材料的独特理化性质,也能展现出独特的生物学特性.运用各种方法对纳米材料进行复合或改性,提高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力学性能及骨传导性等,是目前骨组织支架修复材料的研究热点.本文就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骨科领域的改性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