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3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肾脏病领域的治疗药物中,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具有普遍性,尤其是在微小病变肾病及Ig M肾病的治疗中,激素有着不可取代的良好效果,其临床起效快、缓解病情程度高,多为临床医师使用的一线药物,但在足量激素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药物的不良作用也表现明显[1],同时在肾小管方面的观察中,其尿糖阳性的患者不在少数,基于对尿糖异常的患者,笔者在中医多年的临床治疗观察中,发现天花粉在激素样尿糖的临床治疗中多有显著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2.
33.
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的发展,其病变可累及肾血管、肾小球、肾小管和间质,导致糖尿病性肾脏病变。患者首先出现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加,其次出现蛋白尿。肾病综合征,最后发生肾功能衰竭。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大量蛋白尿,则多数有严重的肾组织损害。早期因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较轻,只有分子量较小的白蛋白漏出,此时为选择性蛋白尿。呈后期,则大分子的IgG亦能漏出,为混合性蛋白尿。尿中排出β_2—微球蛋白(β_2—mG),提示肾小方功能的损害。临床上测定尿β_2—mG值能较早期发现肾小管重吸收和排泌功能改变。早已  相似文献   
34.
益气补肾冲剂由黄芪、生地、枸杞、大黄、丹参等7味中药组成,具有益气补肾、活血化瘀功能,主治慢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经过多年的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疗效(1)。肾性贫血大多因气不生血,脾不统血,先天之精源泉耗竭所致。中医治疗多用健脾补肾、益气生血之剂。在临床上我们用益气补肾冲剂治疗了30例肾性贫血患者,并与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包醛氧化淀粉治疗者进行对照观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共观察住院病例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Ⅰ组为益气补肾冲剂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1.07岁。Ⅱ组…  相似文献   
35.
主动脉结核的文献报道不多,因缺乏特殊症状与体征,常易发展到破裂致死。复习文献,曾有国内的2例和国外的104例报道。其中破入呼吸道发生大咯血者共有9例。我院于1959年遇到1例反复大咯血死亡的患者,经尸检证实为左下肺空洞性结核引起主动脉结核破裂致死。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28岁,1953年发现有肺结核,经8个月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出院后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36.
中药健胃愈疡颗粒剂治疗大鼠实验性胃溃疡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IgA肾病气阴两虚证临床辨证与病理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对确诊为IgA肾病的患者进行辩证分组,其中气阴两虚证86例,非气阴两虚证75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辨证与病理变化的相关性。结果:IgA肾病气阴两虚证病程较长,临床以无症状性尿检异常或轻中量蛋白尿为主,病理以II~IV级为主,伴轻度IgA或少量其它免疫复合物沉积。结论:IgA肾病气阴两虚证临床辩证与病理变化具有相关性,气阴两虚证是IgA肾病的基础证候。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肾衰康颗粒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两组均给予优质低蛋白饮食和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加服肾衰康颗粒,2个月为一疗程,连续观察3个疗程。每半月测血肌酐、尿素氮及内生肌酐清除率,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观症状得分。结果:治疗组用药前后肾功能变化均值与对照组同期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肾衰康颗粒可延缓肾衰进展,为有效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39.
目的:分析176例慢性肾衰竭住院患者中医外治法与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的关系。方法:通过对2016年10月至2019年9月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肾病科住院的176例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如性别、年龄、住院天数、中医外治法、中医治疗费用、住院费用等,通过组间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慢性肾衰竭的发病学特点及中医外治法在住院患者中应用、中医外治法和住院费用关系。结果:住院期间使用1种、2种、3种、4种和5种及以上外治法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12.86±1.22)d、(11.87±0.84)d、(14.55±0.96)d、(12.79±1.15)d、(14.81±1.50)d,治疗费用分别为(543.39±126.97)元、(879.75±153.00)元、(932.70±101.61)元、(1045.49±196.55)元、(2085.86±233.07)元,总住院费用分别为(11943.67±1110.92)元、(12123.28±890.32)元、(17986.76±2459.62)元、(19654.16±2804.21)元、(24999.68±5692.74)元。结论:合理使用中医外治法(1-4种)不会明显增加慢性肾衰竭患者治疗费用及住院费用,过度使用5种及以上中医外治法显著增加患者治疗费用、住院费用,可能造成医保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40.
本文用四种不同的提取方法对水牛角中的氨基酸进行了分类与定量测定,结果总氨基酸含量以酸碱混合水解法为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