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5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2篇
  2篇
中国医学   60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猩红热     
猩红热是一种由溶血性链球菌(例如: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细菌性咽喉炎。由于卫生条件的改善,该病在英国相对少见。常见于2~10岁的儿童,成人也可发病。在抗生素出现以前,猩红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是如今多数病人的病情很轻。  相似文献   
92.
因胰腺的解剖位置较隐蔽,故胰腺癌不易早期发现,且预后较差。1987年日本报道,胰腺癌手术切除后5年、7年生存率分别是、18.9%和16.0%,远高于保守治疗的2.4%和1.6%,故手术是治疗胰腺癌的主要方法。本研究中,T_1期(肿瘤小于2cm)和T_2期(肿瘤2.1~4.0cm)胰腺癌的手术切除率分别是90.9%和77.3%,而T_3期(肿瘤4.1~6.0cm)和T_4期(肿瘤大于6.0cm)则分别是40.9%和17.1%,  相似文献   
93.
胰腺疾病中粪弹力蛋白酶检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粪弹力蛋白酶(E1)试验对胰腺疾病外分泌功能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55例慢性胰腺炎、21例胰腺癌、25例非胰腺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进行粪E1的检测,并同时与尿BT-PABA检测进行对比。结果:慢性胰腺炎及胰腺癌患者粪E1及尿BT-PABA排除率均明显低于非胰腺疾病组(P<0.05)。以200μg/g为界,对于轻度慢性胰腺炎患者粪E1的敏感性只有14.3%,中度慢性胰腺炎粪E1的敏感性为36.8%,重度慢性胰腺炎粪E1的敏感性为86.7%,总的敏感性为51.0%,特异性为86.0%。结论:慢性胰腺炎、胰腺癌患者存在粪E1的下降,但对于诊断轻至中度慢性胰腺炎其敏感性较差,而对于重度胰腺炎患者,其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对临床诊断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4.
患者,女,45岁,住院号479034,因“发热、咳嗽50天,腹胀40天”入院。患者入院前50天出现午后发热,体温波动于37.3℃~38.6℃,伴咳嗽,少量白痰,夜间盗汗。几天后四肢及颜面浮肿,上腹隐痛、腹胀。尿量减至约500ml/d。先后予洁霉素、先锋必、马斯平抗感染及解痉平喘、利尿等治疗3周后仅浮肿略消退,其余症状未缓解。既往无肝病、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索肺癌患者伴随基因突变/扩增频数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5年12月—2020年7月经新一代基因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technology,NGS)检测的71例共132份肺癌患者标本基因检测数据(其中包括血液标本67份、肿瘤组织48份、胸腔积液15份、脑脊液2份),采用GraphPad Prism7.0统计分析不同临床标本伴随基因的突变/扩增状态。结果:所有检测标本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之外,另可检测到前5位突变/扩增基因分别为肿瘤蛋白p53(tumor suppressor protein p53,TP53)、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Kirsten rat sarcoma viral oncogene,KRAS)、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ERBB2)、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 1(retinoblastoma 1,RB1)、肝细胞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receptor,MET)。初诊肺癌患者血液标本共入组50例,EGFR突变阳性率34%(17/50),除EGFR突变之外,所检测标本还可检测到79种基因突变/扩增,所有标本共出现 123次伴随基因突变/扩增,平均2.46次/例,血液标本伴随基因突变/扩增频数与患者临床分期、吸烟、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均无关(均P>0.05)。初诊肺癌患者肿瘤组织共入组46例,EGFR突变阳性率50%(23/46),除EGFR突变之外,所检测标本还可检测到160种基因突变/扩增,所有标本共出现285次伴随基因突变/扩增,平均6.20次/例,肿瘤组织伴随基因突变/扩增频数与患者临床分期、年龄均无关(均 P>0.05),与吸烟、性别、病理类型均有关(U=74.000,P<0.001;U=130.5,P=0.003;F=8.968,P= 0.011)。亚组分析发现,血液标本及肿瘤组织中TP53是否突变对患者生存率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液标本:χ2 =0.321,P= 0.571;肿瘤组织:χ2 =0.309,P=0.579)。对同时进行肿瘤组织和血液标本配对检测的患者,初诊肿瘤组织伴随基因突变/扩增频数[3(1,8)]高于同一患者的血液标本[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150,P=0.001)。动态监测抗肿瘤治疗前后的17例患者,抗肿瘤治疗前及抗肿瘤治疗后两组伴随基因突变/扩增频数相比[1(0,2)vs. 1(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3,P= 0.916)。结论:肺癌患者抗肿瘤治疗前即存在多种伴随基因突变/扩增,有吸烟史、男性患者具有较高水平的伴随基因突变/扩增频数,伴随基因突变/扩增频数的改变不能提示患者病情进展,TP53突变与否对患者生存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6.
血小板功能异常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已引起人们重视‘”。我们用流式细胞术,以单克隆抗体作分子探针,测定血小板活化的膜标志物——可溶性粘附分子P选择素(CD。。P)和溶酶体膜糖蛋白(GP。。,CD。。)的变化,探讨活化血小板的临床意义。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重症UC患者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21~57岁,平均32.4岁。均符合1993年太原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订的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正常健康查体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男8例,女12例;年龄20~55岁,平均30.6岁。回.2方法:CD62P…  相似文献   
97.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皮肤疱疹和神经痛,多见于成年人.……  相似文献   
98.
我国卫生部于1996年将肺结核疫情从丙类传染病升为乙类传染病管理。目前对于结核病最有效的治疗措施还是通过化学药物治疗,使其传染性迅速降低,以达到控制传染源的目的。 我单位护理部通过10年来在门诊治疗护理了604例排菌的肺结核病人,通过全程督导和管理病人的痰菌转阴及规律服药情况对比,认为全程督导下不住院化疗(DOTS)是能达到有效的控制传染源,尽快地使病人治愈的措施。  相似文献   
99.
伐昔洛韦和紫外线联合治疗带状疱疹8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皮肤疱疹和神经痛,多见于成年人。有时疱疹完全愈合后,剧烈的神经痛可经数年难愈1。2004年8月~2005年11月作者应用伐昔洛韦片(Valaciclovir)和紫外线联合治疗带状疱疹80例,并与单用伐泛昔洛韦片治疗带状疱疹76例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对比观察,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0.
应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探索中药及其复方作用机制,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中药及复方通过多成分作用于多靶点而产生综合药效,阐明其作用机制的核心就要解决成分与靶点网络拓扑的“静态”关联和“动态”整合验证的关键科学问题。目前,阐明中药及其复方作用机制的有效方法是通过网络药理学静态关联体外成分与靶点的拓扑网络,尽管也有对成分-靶点的验证研究,但多借鉴“单成分-单靶点”研究思路,建立一种符合中医药特色的定量整合和整体验证方法较为迫切。根据中医药超分子“气析”理论,中药与人体微观作用机制实际上是中药有效成分群和人体靶点群这2个超分子主客体基于“印迹模板”的“气析”作用,宏观上表现出药性与药效。基于此,笔者提出以超分子“气析”理论为指导,结合超分子化学、网络动力学、定量药理学等方法定量整合并验证网络药理学预测得到的以“印迹模板”为核心的成分与靶点群,寻找最优质量标志物,极大降低中药及其复方多成分-多靶点实验验证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