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0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5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123篇
内科学   2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61篇
外科学   73篇
综合类   151篇
预防医学   11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8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直肠类癌(Carcinoid of Rectum)是胃肠道类癌中较多见的一种,主要起源于直肠黏膜腺体腺管的Kultschitsky细胞,其组织学结构象癌,虽生长缓慢,但具有潜在恶性的特点,有转移复发的可能。  相似文献   
92.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治疗阑尾周围脓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阑尾周围脓肿的安全性和效果. 资料与方法 38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接受CT导向下经皮穿刺引流.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置管数目、引流量、带管时间、并发症和随访结果. 结果 对5例脓肿<4 cm者行细针单独抽吸,另33例各经皮置入一根引流管;引流脓液25~270 ml,平均80 ml;带管6~24天,平均9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31例,2例复发给予抗生素治愈. 结论 对液化完全且局限的阑尾周围脓肿,CT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3.
潘杰  梁健峰 《光明中医》2020,(18):2814-2816
目的探究基于中医理论对泌尿系结石患者辨证施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治疗的泌尿系结石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选择中医理论辨证施治治疗,对照组选择常规西药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中无效12例(20.00%),有效8例(13.33%),显效40例(66.67%),疾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中无效2例(3.33%),有效6例(10.00%),显效52例(86.67%),疾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因此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临床疾病治疗总有效率更加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治疗前,2组治疗后的PSQI评分显著降低,且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更低;2组治疗后的WHOQOL-BREF总分显著上升,且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泌尿系结石患者,采用中医理论辨证施治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显著治疗效果,加快康复速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提升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对洁净室压差、温湿度的实时监测和预警能力,最终实现洁净室环境及关键设备自动化、智能化的远程调节。方法 通过可编程序的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系统介导的智能环境在线监测调控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并比较该系统与传统环境监控系统的优缺点。结果 智能环境在线监测调控系统能与PIVAS智能运营服务平台(PIVAS operation service of intelligent platform,PSIP)有效结合,基本实现了移动终端对洁净室压差和温湿度的实时监测与预警、历史数据的有效追踪与分析、远程压差/温湿度调节的自动化与智能化;实现了洁净室内关键设备超净工作台的状态查看与远程控制等功能。异常监测报警记录由使用前的平均5次/月上升至20次/月;异常情况的处理时间由每次(48±4.5) h下降至每次(3±1.5) h;相关人力时间由每月(540±60) min缩短至每月(30±10) min。结论 智能环境在线监测调控系统的应用,实现了PIVAS洁净室各工作区域压差/温湿度的实时监测与调节、超净工作台状态查看与远程控制,不仅有效地保证了PIVAS洁净室的环境安全与全程可追溯,也极大地便利了工作人员的操作。  相似文献   
95.
费雯  张慧  耿洲  陆浩  陈庚  潘杰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24,29(11):1549-1556
目的

建立住院药房药师岗位绩效指标评价体系,激励并引导药师实现自我职业成长与自身价值的重塑。

方法

依据江苏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评价标准,采用关键成功因素分析法(key success factors,KSF)进行部门学科建设关键指标设定,部门日常工作采用关键绩效指标法(key process indication,KPI)进行考核指标的设置,基于KSF与KPI的结合共创住院药房绩效管理体系,并以员工与临床满意度、病区投诉、差错发生率、调配效率、科研产出指标评价绩效管理体系实施后的效果。

结果

“KSF+KPI”绩效体系构建并实施前后,员工平均满意度由57.75%提升至77.81%(P<0.05);病区投诉由每月(26.33±6.75)件下降至(7.17±3.61)件,差错发生件数由每月(30.33±5.50)件下降至(12.58±2.75)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总体满意度达到81.13%;PIVAS药品调配效率平均提升17%;文章撰写、录用、项目申报及员工科研参与度等创新性工作指标较绩效体系实施前显著提升。

结论

基于“KSF+KPI”方法建立的住院药房绩效管理体系为药学部调剂部门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绩效考评方案,在医院药师自我激励及职业发展、调剂部门高效运营、临床服务水平提升与药学学科发展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6.
目的

通过构建瑞舒伐他汀空腹状态下的生理药动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 model,PBPK)模型,预测其餐后状态下的吸收,并探究其可能的食物效应机制,为服用他汀类药物的高脂血症患者提出合理的饮食建议,提高BCSⅢ类他汀类药物的药物吸收。

方法

根据文献和已有研究获得瑞舒伐他汀建模的理化参数、生物药剂学参数以及药动学参数,利用GastroPlusTM软件建立瑞舒伐他汀餐后给药的PBPK预测模型,并结合实测的血药浓度数据验证模型,判断是否可以准确预测出瑞舒伐他汀餐后的药物吸收结果,并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

结果

通过构建瑞舒伐他汀PBPK模型预测其餐后吸收,计算得到模型预测数据与实测数据的平均折叠误差和绝对平均折叠误差<2,结合模型验证的拟合相关系数表明拟合效果较好,同时参数敏感性分析提示高热量饮食、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LogD)和渗透性对瑞舒伐他汀的吸收影响较大。

结论

所建立的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瑞舒伐他汀餐后状态下的吸收,基于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为服用BCSⅢ类他汀类药物的高脂血症患者提出合理的饮食建议,包括适当增加饮食中蛋白质的比重、减少脂肪和水溶性膳食纤维的占比等,可提高BCSⅢ类他汀类药物的肠道吸收。

  相似文献   
97.
潘杰  许向东 《上海预防医学》2014,26(10):535-536
<正>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已成为肆虐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艾滋病疫情目前处于总体低流行、特定人群和局部地区高流行的态势,浙江省湖州市某区自2001年发现第1例HIV感染者以来,报告病例数逐年上升,为进一步了解掌握该地艾滋病的流行特征,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对2001—2013年该区艾滋病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源于该区2001—2013年艾滋病综合  相似文献   
98.
赵伯贤  张健  潘杰  魏强  魏锋 《江苏医药》2021,47(7):677-680
目的 观察溶栓疗法联合利伐沙班治疗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急性上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2例PICC并发急性上肢深静脉血栓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溶栓+利伐沙班治疗(治疗组,40例)和单纯溶栓治疗(对照组,32例),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的疗效、凝血指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  相似文献   
99.
目的 研究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biquitin carboxyl terminal hydrolase L1,UCH-L1)、过氧化还原蛋白1(peroxiredox protein 1,PRDX1)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阿替普酶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嘉兴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98例AIS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1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UCH-L1、PRDX1水平。AIS患者均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治疗10d后评价临床疗效,比较不同疗效患者临床资料及血清UCH-L1、PRDX1水平差异,分析UCH-L1、PRDX1与阿替普酶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UCH-L1、PRDX1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重症AIS患者的UCH-L1、PRDX1水平高于中症、轻症患者(P<0.05)。完全前循环梗死型AIS患者的UCH-L1、PRDX1水平高于腔隙性梗死、后循环梗死、部分前循环梗死型(P<0.05)。AIS患者阿替普酶治疗后UCH-L1、PRDX1水平低于治疗前,且阿替普酶治疗效果越差UCH-L1、PRDX1水平越高(P<0.05)。UCH-L1、PRDX1联合预测AIS患者阿替普酶治疗效果的效能优于单一预测(P<0.05)。年龄、疾病严重程度、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UCH-L1、PRDX1是影响AIS患者阿替普酶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UCH-L1、PRDX1水平在AIS患者血清中升高,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脑卒中分型有关,是影响AIS患者阿替普酶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可用于阿替普酶治疗效果的早期预测。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