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9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目的]评价考试改革对高职护生学习行为的影响。[方法]对参与考试改革的高职护生,应用调查问卷对其考试改革前后的学习行为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考试改革后,高职护生上课记笔记、课堂注意力集中程度、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情况明显好于考试改革前;课后自习时间利用率显著增加;学习中能经常发现和提出一些问题,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论]考试方式和指导思想会把护生引入相应的学习方式,考试改革使护生学习行为发生了积极变化,促进了学习方法和技能的提高;考试改革有利于发展护生的学习能力,教会护生学习方法,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满力  高丽华 《护理研究》2009,(5):1304-1305
考试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考试可以促使学生更好、更全面、更系统地复习、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同时可以向教师反馈教学信息,检查教学效果,改进教学工作。但是,目前高校的考试制度和方式并不十分完善,考试内容偏重于知识点的考查,偏重于记忆,不能较好地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创新,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客观上鼓励学生死记硬背,容易使学生产生投机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满力  谭冬梅 《护理研究》2007,21(5):1207-1208,1212
归因是人们关于行为(包括他人和自己的行为)和事件的原因的知觉和判断。归因理论认为,人们都是根据行为的原因解释行为的,这种解释在决定人们对行为的反应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归因理论的应用研究——归因训练近来日益受到重视。归因训练的基本原则是:归因能够导致某些行为的产生,那么归因上的一个改变就应引起行为上的改变,而这种新的行为又会改变归因。  相似文献   
14.
李丹  朱闻溪  丁艳萍  满力 《护理研究》2006,20(7):1775-1777
[目的]了解我院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合理性,为高等职业护理专业的课程改革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护理专业105名毕业生和9所医院126名临床护理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理教师和毕业生认为“很重要”的课程基本一致;对体育、思想品德、法律基础、临床营养学、社区护理学、护理管理学、康复和老年护理课程的设置认识存在差异(P〈0.001)。[结论]我院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合理,但是,某些课程的学时数和教学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归因训练对中等职业学校(下称中职)护生心理素质的影响.方法 将163名中职护生分为对照组(85名)和实验组(78名),对照组按照教学计划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组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归因训练,采用缺陷感量表、情感量表对两组护生的心理素质进行测定.结果 除外貌外,实验组护生心理素质的其他因子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归因训练能提高中职护生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其个性心理发展.  相似文献   
16.
老年痴呆患者的康复护理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性痴呆发病率逐渐增加。到目前为止,老年性痴呆在治疗上主要是通过环境的调适和日常生活的照顾来减缓痴呆的发展,预防继发其他疾病和保证病人的安全。因此,遵循“自理理论”的原则为老年性痴呆患者制订康复护理方案十分重要。这对老年性痴呆患者延缓功能退化,提高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自2000年6月—2001年6月我们对本社区内2例老年痴呆患者进行家庭干预并随访1年,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病例1,李某,男,67岁,大学文化,退休后一年开始有记忆力减退的情形,但不严重。近一年因患脑血管意外,右上肢活动受限,并出…  相似文献   
17.
满力  于东立 《护理研究》2012,26(6):497-499
[目的]了解高职护理教师共享隐性知识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参阅资料自行设计调查表,对中国医科大学高职学院和沈阳医学院护理学院两所高职护理专业108名任课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职护理教师共享隐性知识的状况不容乐观.[结论]从隐性知识的视角,积极提倡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畅通隐性知识交流的通道;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注重对教师隐性知识的评价;积极营造知识共享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8.
满力  姜世昌  谭冬梅 《护理研究》2007,21(32):2992-2993
[目的]探讨归因训练对中职护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业成绩的影响。[方法]对2003级中专护生进行了实验观察,实验组在课堂和课余时间开展归因训练4个月,对照组不参与归因训练。[结果]实验组护生学能效能、学行效能和总学业自我效能水平都显著提高,学习成绩明显提高。[结论]归因训练能增强中职护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归因是人们关于行为(包括他人和自己的行为)和事件的原因的知觉和判断[1]。归因理论认为,人们都是根据行为的原因解释行为的,这种解释在决定人们对行为的反应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归因理论的应用研究———归因训练近来日益受到重视[2,3]。归因训练的基本原则是:归因能够导致某些行为的产生,那么归因上的一个改变就应引起行为上的改变,而这种新的行为又会改变归因。归因训练即通过归因转变和积极性情感、期望的形成,为提高成就动机、矫正自卑心理、增进身心健康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2]。中职护生的可塑性较强,笔者探索性地将归因训练引入到中…  相似文献   
20.
作者从教师自身、教学策略、考评方式等方面探索如何开发和利用护理隐性知识,丰富和完善护生的知识体系,培养高质量的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