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加强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管理,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构建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监控体系,实施护理质量督导专家组-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管理,对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监控。结果实施护理质量监控后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质量,如执行术前准备、疼痛评估、病情观察及治疗护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护理问题明显减少(P0.01)。结论在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护理质量监控,可以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肿瘤大小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患者死亡风险关联强度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2015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监测数据、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 SEER)数据库中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四分位数法将肿瘤大小分为Q1~Q4 四组,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肿瘤大小与HCC患者死亡风险关联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共15 985例患者符合标准纳入分析。调整混杂因素后,Cox回归显示,Q1组 (<30 mm)、Q2组 (30~49 mm)、Q3组 (49~81 mm)和Q4组 (>81 mm) 的HR值(95% CI)分别为1.00、1.31 (1.23~1.39)、1.60 (1.50~1.70)、2.02 (1.89~2.16),趋势性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C小五号.EPS;P〗=20.371,P<0.001)。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结果显示,肿瘤大小与死亡风险的关联强度呈非线性的剂量反应关系(χ2=11.220,P<0.001)。结论 肿瘤大小与HCC患者死亡风险关联强度呈非线性的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93.
目的 对规则性肝切除与非规则性肝切除术后肝癌肝内复发情况进行比较.方法 于PubMed、Medline、Cochrane图书馆、Embase和Science Citation Index等数据库中系统检索1991年至2010年所有比较规则性肝切除与非规则性肝切除的研究.以肝内复发(包括早期复发与晚期复发)和局部复发为主要观察的指标,5年总生存率与5年无瘤生存率为次要观察指标.结果 研究共纳入11项非随机对照试验、1576例肝细胞癌患者.其中规则性肝切除术组810例,非规则性肝切除组766例.与非规则性肝切除组比较,规则性肝切除组患者具有肝硬化程度低、肝功能储备好,但肿瘤体积大及血管侵犯程度高等特点.分析表明规则性肝切除可有效降低首次手术后肝癌的局部复发风险(OR,0.27;95% CI,-0.17~0.43; P<0.001)并提高5年无瘤生存率(OR,2.10; 95% CI,-1.41~3.12;P=0.001),肝内复发率与早期复发率也比非规则性肝切除略低.然而,在提高5年总生存率及降低晚期复发率方面,规则性肝切除与非规则性肝切除相比并无明显优势.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肝细胞癌,规则性肝切除作为一项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在降低术后早期肝内复发和局部复发风险并提高5年无瘤生存率等方面优于非规则性肝切除.然而,对于肝功能储备差的患者,非规则性肝切除仍然是安全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检索、评价并汇总国内外甲状腺癌患者生育指导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医护人员开展甲状腺癌患者生育期的指导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依据证据资源的“6S模型”系统检索各指南网站、数据库及相关网站中有关甲状腺癌患者生育相关的临床决策、指南、专家共识、证据总结、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3月。由2名接受过系统循证护理培训的研究者独立完成文献的质量评价,并结合专业人士的意见,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及汇总。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其中1篇临床决策、7篇指南、3篇专家共识、1篇系统评价。汇总了包括生育安全、生育咨询、生育时机、妊娠期用药指导及监测、产后指导、健康教育6个方面的20条最佳证据。结论 本研究的最佳证据制作过程科学、严谨,可为临床医护人员开展甲状腺癌患者生育指导提供参考。建议证据使用者在应用本证据开展生育指导时,应考虑临床实际,并结合患者的意愿和身体具体情况,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全面的生育咨询及妊娠期间用药指导,以帮助患者顺利完成生育计划。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XPD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肝细胞性肝癌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CBM、VIP、CNKI、Pubmed、Embase、Ovid等数据库,收集有关XPD Lys751Gln基因多态性与HCC易患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提取纳入文献的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以病例组与对照组XPD Lys751Gln基因型分布的比值比(OR)为效应指标,检验其是否为肝细胞性肝癌的危险因素。结果共5篇研究符合纳入标准,累计病例1658例,对照1652例。Lys/Lys基因型与Gln/Gln+Lys/Gln基因型比较的OR为0.64(95%CI 0.36~1.14,P=0.13,I2=88%)。而Gln/Gln基因型与Lys/Lys+Lys/Gln基因型比较的OR为2.32(95%CI 1.71~3.15,P<0.01,I2=49%)。结论 XPD 751Gln/Gln是中国人群HCC的易感基因型,而XPD 751Lys/Lys可能是中国人群HCC的保护基因型。  相似文献   
96.
目的: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和肝切除术治疗晚期肝细胞癌( HC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36例晚期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32行肝切除术(肝切除组)、104例行TACE(TACE组),利用倾向性分析匹配组间基线资料的均衡性。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死亡率及生存情况。结果倾向性匹配后,肝切除组、TACE组分别纳入204例、102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良好。倾向性匹配后,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0 d及90 d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肝切除术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7.0个月,长于TACE组的11.7个月(P<0.05),肝切除术组术后1年、3年、5年、7年总生存率为58.8%、22.3%、18.1%、18.1%,分别长于TACE组的48.7%、14.3%、12.3%、6.8%。结论对于晚期HCC患者,肝切除术的疗效优于TACE。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全麻腹部术后早期指导病人有效功能锻炼的方法。方法随机抽取全麻腹部手术病人各50例,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前后对照。对照组按常规的方法进行指导,实验组通过观看专门制作的功能锻炼光盘及阅读配套的康复手册进行学习。结果实验组术后特定康复知识知晓率、功能锻炼准确率及功能锻炼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功能锻炼光盘及配套的康复手册指导病人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不仅能更好地激发病人学习的兴趣,引起无意注意,使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有机结合,可增强记忆效果,而且还能满足病人个性化的学习需要,丰富了人性化护理的内涵,提高了功能锻炼效果。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黄曲酶毒素高暴露地区男性健康人群黄曲酶毒素B1(aflatoxin B1,AFB1)暴露与饮食的相关性.方法 以广西南宁市健康男性居民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其饮食习惯,采用竞争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黄曲酶毒素B1-白蛋白加合物(AFB1-albumin adducts,AAA)水平.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结果 米面保存时问超过30d、食用散装大米、食用散装花生油、经常在外就餐、以荤菜为主及饮酒的男性人群,AAA从水平显著增高(P<0.05).结论 以上结果 是AFB1暴露的危险因素.护士应该结合以上结果 进行相关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不同干预措施对原发性肝癌焦虑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所有肝癌住院病人进行评估,筛选出焦虑组(A组)132例,在非焦虑病人中选择与焦虑组相匹配的132例作为对照组(B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再将A、B组分别分为心理干预+药物干预、心理干预、药物干预和未干预等4个亚组.比较A、B组术前及各亚组术前、术后1、4、7、14、30d免疫抑酸性蛋白(IAP)和IL-6的水平.结果 焦虑组术前IAP和IL-6的水平明显高于非焦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焦虑各亚组中,心理干预+药物干预、心理干预组在术后第1、4、7、14、30天患者IAP和IL-6的水平低于单纯药物干预组及未干预组(P<0.05、P<0.01);术后非焦虑各亚组IAP和IL-6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患者术前焦虑直接参与机体免疫功能的抑制,并与手术打击存在协同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心理干预+药物干预及单纯心理干预均能调节患者术后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不同干预措施对减轻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焦虑的效果及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006年7月~2008年9月我院肝癌住院病人进行评估,筛选出焦虑患者128例(A组),在非焦虑病人中随机抽取126例作为对照(B组),应用SPSS软件产生随机分组序列号法将A、B组分为心理干预加药物、心理干预、药物干预、未干预4个亚组。比较各组术后第7天、第14天SAS分值及T细胞亚群。结果焦虑组(A组)T细胞亚群低于非焦虑组B组(P〈0.05),焦虑组中心理干预加药物及心理干预组在术后第7天、第14天SAS分值及T细胞亚群恢复优于单纯药物干预组及未干预组(P〈0.05);非焦虑组心理加药物、心理干预组在术后第7天、第14天SAS分值及T细胞亚群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肝癌患者术前焦虑可引起机体细胞免疫抑制,心理加药物干预及心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焦虑情绪,促进术后细胞免疫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