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肝细胞恶变和肿瘤进展的发病机制包括多种基因改变和分子信号通路调节等。其中,内皮生长因子(EGF)及受体信号通路的调节异常在肝细胞癌(HCC)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很多研究显示,EGF基因61A/G位点的功能多态性与人类多种恶性肿瘤相关。然而,关于EGF61A/G基因多态性与HCC易感性关系的各个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小,且结果不尽  相似文献   
82.
胃食管反流病从气辨证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 指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通过下食道括约肌,反流入食道引 起症状或组织损害,严重的可以发展成Barrett’s食管,甚至食管 癌。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或频 发松弛、食管体部的酸清除能力降低、食管黏膜防御能力降低 和胃排空延迟等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烧心、反酸和咽下困难。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检测CD4+/CD8+ T淋巴细胞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浸润程度,并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行肝切除术的HCC患者215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D4+/CD8+ T淋巴细胞在HCC癌组织中的浸润程度,根据浸润情况比较患者肝切除术后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结果 CD4+ T淋巴细胞高浸润和低浸润比例分别为60.9%和39.1%。CD4+ T淋巴细胞高浸润组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显著高于低浸润组(P=0.015,P=0.038)。CD8+ T淋巴细胞高浸润和低浸润比例分别为34.9%和65.1%。CD8+ T淋巴细胞高浸润组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亦显著高于低浸润组患者(P=0.033,P=0.047)。结论 CD4+或CD8+ T淋巴细胞低浸润可能与HCC患者术后不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84.
近年来,随着现代外科学的蓬勃发展和医学治疗模式的转变,外科医生利用各种先进的外科器械及精湛的手术技巧以达到更精准手术切除的同时,越来越重视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以达到术后快速康复。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临床外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现就ERAS在肝脏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现状及争论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应用心理咨询技术对肝癌术前焦虑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免疫指标和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肝癌住院患者进行评估,筛选出有焦虑与非焦虑患者;再根据随机分组序列号分为焦虑心理干预组与焦虑常规组、非焦虑心理干预组与非焦虑常规组。比较焦虑心理干预组与焦虑常规组、非焦虑心理干预组与非焦虑常规组术前与术后1,7,14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D3^+、CD4^+、CD8^+、CD4^+/CD8^+的水平及SAS分值。结果焦虑心理干预组与焦虑常规组比较,术前和术后1d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14d,焦虑心理干预组ACTH、皮质醇、SAS明显低于焦虑常规组,CD3^+、CD4^+、CD4^+/CD8^+明显高于焦虑常规组。非焦虑心理干预组与非焦虑常规组比较,术前与术后1,7,14d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心理咨询技术能促进肝癌焦虑患者术后神经内分泌激素及免疫功能的恢复,降低焦虑水平,但对非焦虑患者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总结肿瘤患者失眠评估与护理干预的最佳证据,为改善肿瘤患者失眠症状提供实践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UpTo Date、JBI循证实践数据库、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医脉通、PubMed、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有关肿瘤患者失眠评估与护理干预的指南、专家共识、临床决策、最佳实践、证据总结、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检索时限为建库...  相似文献   
87.
目的:评价四磨汤联合维生素B1注射足三里穴对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10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4):观察组患者从术后第1天开始口服四磨汤(20 mL/次,3次/d)联合维生素B1注射双侧足三里穴(100 mg/次,2次/d)至术后第6天或至肛门排气;对照组患者不予任何针对肠功能恢复的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出现的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14.0±4.9)d显著短于对照组[(16.5±6.8)d,P=0.014]。观察组患者术后Ⅰ、Ⅱ级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四磨汤联合维生素B1注射双侧足三里穴对加快肝切除术后的肝细胞癌患者肠功能恢复和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合并C型人格特征抑郁HBV相关性肝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0例行肝切除术的HBV相关性肝癌患者分为A组(C型人格特征抑郁)及B组(无C型人格特征抑郁),每组各30例.检测HSP70在患者肿瘤组织及血液中的表达,并比较两组患者肿瘤的复发情况及无病生存率,同时分析影响C型人格特征抑郁HBV相关性HCC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A组患者肿瘤组织HSP70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高于B组(P<0.05);A组患者6个月、12个月及18个月无病生存率低于B组(P<0.05);HSP70 mRNA>3.726是C型人格特征抑郁HBV相关性肝癌患者无病生存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具有C型人格特征抑郁的HBV相关性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的预后较差,可能与HSP70高表达有关;HSP70可能可作为预测肝癌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89.
目的: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和肝切除术治疗晚期肝细胞癌( HC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36例晚期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32行肝切除术(肝切除组)、104例行TACE(TACE组),利用倾向性分析匹配组间基线资料的均衡性。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死亡率及生存情况。结果倾向性匹配后,肝切除组、TACE组分别纳入204例、102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良好。倾向性匹配后,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0 d及90 d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肝切除术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7.0个月,长于TACE组的11.7个月(P<0.05),肝切除术组术后1年、3年、5年、7年总生存率为58.8%、22.3%、18.1%、18.1%,分别长于TACE组的48.7%、14.3%、12.3%、6.8%。结论对于晚期HCC患者,肝切除术的疗效优于TACE。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肿瘤大小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患者死亡风险关联强度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2015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监测数据、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 SEER)数据库中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四分位数法将肿瘤大小分为Q1~Q4 四组,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肿瘤大小与HCC患者死亡风险关联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共15 985例患者符合标准纳入分析。调整混杂因素后,Cox回归显示,Q1组 (<30 mm)、Q2组 (30~49 mm)、Q3组 (49~81 mm)和Q4组 (>81 mm) 的HR值(95% CI)分别为1.00、1.31 (1.23~1.39)、1.60 (1.50~1.70)、2.02 (1.89~2.16),趋势性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C小五号.EPS;P〗=20.371,P<0.001)。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结果显示,肿瘤大小与死亡风险的关联强度呈非线性的剂量反应关系(χ2=11.220,P<0.001)。结论 肿瘤大小与HCC患者死亡风险关联强度呈非线性的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