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2篇 |
免费 | 41篇 |
国内免费 | 2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21篇 |
临床医学 | 42篇 |
内科学 | 171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6篇 |
特种医学 | 9篇 |
外科学 | 137篇 |
综合类 | 186篇 |
预防医学 | 45篇 |
药学 | 33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肿瘤学 | 7篇 |
出版年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30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45篇 |
2011年 | 54篇 |
2010年 | 55篇 |
2009年 | 38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42篇 |
2006年 | 38篇 |
2005年 | 56篇 |
2004年 | 39篇 |
2003年 | 47篇 |
2002年 | 38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81.
目的探讨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R16G多态在哈萨克族人群肥胖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应用Taqman技术检测331例哈萨克族正常体重者,380例超重者以及232例肥胖者中ADRB2基因R16G多态性,观察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不同BMI水平的分布及其与超重肥胖的关系。结果哈萨克族正常体重组、超重组与肥胖组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但突变型纯合子基因型频率在哈萨克族超重组及肥胖组有增高趋势;将哈萨克族人群按性别分层并用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年龄、血压之后,显示男性组间基因型频率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χ2=8.707,P=0.013),携带突变型纯合子(AA基因型)的个体患肥胖的风险为GG基因型的2.18倍。结论ADRB2基因R16G多态与哈萨克族男性肥胖相关,AA基因型可能是哈萨克族男性肥胖的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582.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肝脏体积的变化。方法通过肝脏CT检查总结16例SAP在发病初和发病后6个月两次CT所测肝脏体积变化,并同时观察肝脏CT值、肝脏与胸骨的关系以及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和总胆红素水平等肝功能指标的测定。结果复查CT显示肝脏体积为(1 131±219)cm3;发病初CT显示肝脏体积为(1 593±320)cm3,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复查CT显示肝脏密度为(57±8)Hu,发病初显示肝脏密度降低,CT值为(47±10)Hu,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复查CT显示肝脏与胸骨共同出现有4.4个层面;而发病初CT显示肝脏与胸骨共同出现有8.4个层面,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复查时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总胆红素水平测定分别为(21±4)umol/L、(28±7)u/L,发病初分别为(45±49)umol/L、(47±37)u/L,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SAP发病初不仅肝脏密度降低,而且肝脏体积增大明显,并向胸腔移位。肝脏体积增大,一方面提示腹腔室隔综合症不仅是积液增多或肠管扩张所致,而实质脏器因全身性炎症反应体积增大可能也是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83.
目的 探讨不同胰体尾切除方式对术后胰瘘发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至2011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5例行胰体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切除脾脏将患者分为保脾组(29例)和切脾组(36例);根据术中胰腺断端闭合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手工组(32例)、闭合器组(11例)和联合组(22例),比较不同组别间胰瘘发生的差异.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组间比较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进行x2分割检验.结果 保脾组术后胰瘘发生率为41% (12/29),与切脾组的44% (16/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62,P>0.05).手工组、联合组和闭合器组术后胰瘘发生率分别为38% (12/32)、32%(7/22)和9/11,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76,P<0.05);手工组和联合组术后胰瘘发生率均低于闭合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35,7.340,P<0.05);但联合组与手工组术后胰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185,P>0.05).28例胰瘘患者均经通畅引流或腹腔持续冲洗引流对症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 保留或联合脾脏切除的胰体尾切除术式对胰瘘发生无显著影响,术中胰腺断端单纯采用手工缝合或行闭合器联合手工缝合后胰瘘发生率低于单纯采用闭合器缝合. 相似文献
584.
实验性肝泡球蚴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金辉!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 温浩!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 王国荃!公共卫生学院 付艳!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 苗玉清!动物手术实验室 刘章锁!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 柯山!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1999,(4)
理想的包虫病动物模型的制备,是包虫病各项研究的基础〔1〕,可更加准确地反映包虫病的自然感染途径、各脏器的不同感染率,探讨占70%的肝脏包虫病发病率〔2〕的化疗及对化疗药物疗效进行评价、筛选和免疫指标的测定等,本实验采用4种接种方式制备实验性泡球蚴动物模型,现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健康Wistar大鼠97只,鼠龄1~3个月,体重100~200g,长爪沙鼠136只,鼠龄1~3个月,体重40~80g,由新疆医科大学动物房提供;种鼠为3只昆明鼠,体重分别为60g、45g、和38g,由新疆… 相似文献
585.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胆总管结石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15例胆总管结石疾病患者均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进行治疗. 结果: 手术时间为100~210 min,平均140 min.1例结石嵌顿患者行中转开腹,术后胆漏1例,3 d内自愈.住院10~14 d,平均12 d.拔T管时间为术后3周~2个月.随访1个月~1年,无胆道残余结石及胆道狭窄发生.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86.
目的 分析肝囊型包虫破裂外科手术治疗方式的演变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8年12月外科手术治疗的肝囊型包虫破裂110例,按不同手术综合处理方法分为3组;A组22例:内囊摘除+甲醛或双氧水局部杀虫+残腔锁边缝合或大网膜填塞或残腔内翻缝合引流;B组65例:内囊摘除+高渗盐水局部杀虫+外囊肝外部分切除+残腔胆漏缝合+残腔开放引流;C组23例:外囊全部或次全剥除+高渗盐水局部杀虫+术区引流.分析3种外科综合手术治疗方式的效果.结果术后A组、B组、C组残腔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0.9%、16.9%、0.0%(P<0.05),复发率分别为18.2%、4.6%、0.0%(P<0.05);带管引流时间A组>B组>C组;手术耗时及术中出血量,A组、B组均低于C组,B组与A组相比无明显差别;高渗盐水腹腔处理后包虫腹腔种植率低于单纯生理盐水处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外囊全部或次全剥除+高渗盐水局部杀虫+术区引流的处理方式是目前最佳的治疗肝囊型包虫破裂的外科方法. 相似文献
587.
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反应期体液代谢变化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为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 )急性反应期体液代谢的动态变化特点及机理 ,笔者回顾性分析了发病 2 4h内收治的 3 2例SAP患者在入院时 ( 0 )、入院后 2h和 1,3 ,5 ,7,9,11,13 ,15 ,17d的血红蛋白 (Hb)、红细胞压积 (HCT)和钠、钾、氯离子浓度的变化 ;并行胰腺增强CT检查作为观察病情变化的依据。结果示患者入院时和入院后 2hHb和HCT均明显升高 ,钠、氯、钾离子浓度多数处于正常范围 ;入院治疗后Hb和HCT开始下降 ,入院后 7~ 9dHb和HCT下降到最低值 ;但钠离子浓度多低于正常值范围 ;15d以后Hb和HCT及钠离子、氯离子、钾离子浓度处在正常范围和稳定状态。提示( 1)SAP急性反应期体液变化存在血液浓缩和血液稀释状态。 ( 2 )在标准的补液原则下 ,氯和钾离子浓度多数处于正常值范围 ,但是存在低钠血症 ,具有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 3 )体液变化发生的机理可能为SAP常合并大量液体丢失 ,兼有肾脏和肠道丢失钠离子的病理基础。 ( 4 )在SAP急性反应期给予含高渗钠溶液的补液方案可能在治疗中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88.
淋巴结转移是胃癌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特性。胃癌根治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目前仍有争议,随着肿瘤免疫学的深入,淋巴结及淋巴细胞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日渐受到重视,被视为肿瘤细胞扩散的第一道防线。因此,对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人进行扩大范围的淋巴结清扫,并无益处。所以了解淋巴结转移规律,指导手术范围,术后依据淋巴结转移检测结果判断预后,目前仍是国内外学者孜孜不倦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589.
肝移植围手术期出凝血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探讨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出凝血功能变化的规律.方法 2000年6月至2009年6月实施34例原位肝移植.对术前、术中开腹后10 min、无肝期30 min和新肝植入后30 min(新肝植入早期),关腹前10 min和术后48 h的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g)进行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本组受体在无肝期30 min出现血小板明显减少(P<0.05),PT、APTT、INR延长(P<0.05),Fg增加(P<0.05),于新肝植入早期变化最显著.随着新肝植入,在术后48 h 时PT、APTT、Fg及INR接近正常范围.结论 肝移植术中出凝血功能变化幅度较大,无肝期凝血功能障碍明显,术后凝血功能恢复较快,可接近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590.
目的 探讨经胆囊管探查减压在肝囊型包虫手术中处理隐匿型胆漏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2002年6月到2008年6月手术治疗的819例肝囊型包虫病人中实施胆道探查的172例资料,对术后平均住院日、术后残腔并发症(胆漏、残腔积液、残腔感染)、胆道并发症(胆道梗阻、胆道狭窄、胆道感染、胆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胆囊管探查减压组(A组)术后残腔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日与胆总管探查"T"管减压组(B组)无明显差异,但胆道并发症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胆囊管探查减压在肝囊型包虫手术中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术后彻底解决残腔胆漏,并可避免传统T管减压相关并发症等优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