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71.
垃圾焚烧发电技术进展与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垃圾焚烧发电的研究进展及利用情况,分析了垃圾发电技术优势和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72.
目的:介绍解剖重建腘腓韧带治疗膝关节后外旋转不稳定的手术技术与治疗效果。方法:自2003年7月~2006年9月,采用腘腓韧带重建手术治疗19例膝关节后外旋转不稳定患者。随访时间大于等于1年的病例占94.7%(18/19),平均随访期27.2个月。所有病例均为陈旧性损伤,且均为复合韧带损伤,包括后交叉韧带、前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全部病例的术前胫骨外旋与健侧相比均大于10°。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进行临床查体、X线片、MRI检查以及IKDC主、客观评分。手术方法为:通过膝关节外侧切口,在腓骨头腘腓韧带止点处制作双骨隧道,在股骨侧腘肌腱起点制作骨隧道,移植物选择自体半腱肌腱或异体胫前肌腱。移植物的两端穿过腓骨头骨隧道后,使用一枚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在股骨隧道内。同时对合并的其它韧带损伤进行修复或重建。结果:与健侧相比胫骨外旋角度减小0°~5°(不包括5°)者14例,减小5°~10°(不包括10°)者3例,减小10°~15°(不包括15°)者2例。屈膝受限平均4.2°(0°~10°)。无伸膝受限病例。术后IKDC评分为:A级7例,B级12例。术前所有病例均为D级。结论:腘腓韧带解剖重建技术是治疗单纯膝关节后外旋转不稳定的良好方法,手术安全,操作简单,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3.
应用血清酶监控散打运动员赛前训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参加第 9届全运会决赛的安徽省散打队 12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应用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碱性磷酸酶 (ALP)、乳酸脱氢酶 (LDH)、线粒体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M)、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α -羟丁酸脱氢酶 (HBDH)等酶指标 ,对运动员赛前训练的过程进行了监测、诊断和评定。结果提示 :赛前大强度训练阶段运动员血清ALT、AST、ALP、LDH、CK、ASTM与准备阶段相比均有显著性变化 (P <0 0 5 ) ;赛前大运动量训练阶段ALP、LDH与准备阶段相比有显著性变化 (P <0 0 5 ) ;实战对抗阶段ALP、LDH、CK、ASTM和CKMB与准备阶段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比较导航辅助前十字韧带单束与双束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导航辅助的前十字韧带单束与双束重建病例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 单束重建组29 例、双束重建组28 例, 分别使用导航辅助单束、双束重建技术。两组术前KT-1000 患侧与健侧膝关节前向稳定性差值、轴移试验、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 IKDC)膝关节功能评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病例随访时间均超过2 年。末次随访时单束重建组膝关节前向稳定性差值为(1.6±5.1)mm, 双束重建组为(2.2±3.0)mm,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束重建组轴移试验阳性率为14.3%, 双束重建组为29.6%,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束重建组IKDC 膝关节功能评级优于双束重建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束重建组10 例行二次关节镜检查, 均可见移植物连续且张力好;双束重建组28 例行二次关节镜检查, 8 例(28.6%, 8/28)可见后外束且张力较好, 15 例(53.6%, 15/28)可见后外束但松弛, 5 例(17.8%, 5/28)未见后外束。结论 导航辅助前十字韧带单束与双束重建术后早期膝关节稳定性相同, 单束重建患者对术后膝关节功能的主观评分优于双束重建患者。  相似文献   
75.
<正>脑卒中引发的失语症影响了患者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语言交流,降低了生存质量[1]。因此,多个领域的研究者正努力探索失语症的认知神经机制,从而开发出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方案。本文综述了使用脑成像技术研究失语症的如下问题:1脑损伤引起的失语症在自发性语言康复过程中神经网络如何重组?2失语症语言康复训练的神经机制?3依据脑成像数据如何预测语言功能的康复程度?1失语症患者自发性康复过程中语言神经网络的重组  相似文献   
76.
 目的 评估保留与不保留残端对重建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意义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93例残端存留的ACL损伤患者,前瞻性随机将其分为保留组(保留残端)和不保留组(切除残端)。保留组48例,男34例,女14例;平均年龄30.4岁;左侧25例,右侧23例;损伤至手术时间13.5 d;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7例,外侧半月板损伤16例,内侧副韧带损伤4例。不保留组45例,男33例,女12例;平均年龄28.8岁;左侧22例,右侧23例;损伤至手术时间14.9 d;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7例,外侧半月板损伤12例,内侧副韧带损伤2例。两组重建ACL移植物均为自体四股腘绳肌腱。术后两组患者分别行膝关节功能评估、稳定性评估、本体感觉功能测量和二次关节镜手术探查。结果 82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保留组42例,随访时间(25.4±1.9)个月;不保留组40例,随访时间(25.2±1.7)个月。IKDC分级:保留组A级32例,B级9例,C级1例;不保留组A级30例,B级8例,C级2例。Lysholm评分:保留组(95.9±5.2)分,不保留组(95.4±1.7)分。Lachman试验:保留组,阴性38例,1度阳性4例;不保留组,阴性36例,1度阳性4例。轴移试验:保留组,阴性37例,1度阳性5例;不保留组,阴性34例,1度阳性6例。KT-1000测量侧-侧差值:保留组(1.1±1.2) mm,不保留组(1.2±0.9) mm。本体感觉测量关节位置觉侧-侧差值:保留组3.6°±1.8°,不保留组3.9°±2.2°。以上指标两组均无明显差异。二次手术探查移植物滑膜覆盖分型,保留组A型11例,B型6例,C型2例,D型2例;不保留组A型10例,B型5例,C型2例,D型2例。结论 保留较不保留残端并使用自体肌腱移植重建ACL对术后膝关节主观功能、稳定性、本体感觉和移植物滑膜覆盖无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腘肌腱与腘腓韧带重建对控制膝关节外旋不稳定的作用。方法 取6个非配对下肢标本,分别对腘肌腱和腘腓韧带进行选择性切断和重建。在屈膝0°、30°、45°、60°、90°和120°时向胫骨施加5 N?m的外旋力矩,使用导航系统测量完整状态、不同切断状态和不同重建状态下胫骨相对股骨的外旋角度。结果 单纯切断腘腓韧带导致屈膝30°到屈膝120°时胫骨外旋增加2.1°±0.7°(2.0°~2.3°),单纯切断腘肌腱导致屈膝30°到屈膝120°时胫骨外旋增加1.3°±1.2°(0.5°~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切断腘肌腱与腘腓韧带导致胫骨外旋增加4.1°±1.6°(2.8°~5.0°),与单纯切断腘腓韧带及单纯切断腘肌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腘肌腱重建或腘肌腱+腘腓韧带联合重建后,从屈膝30°到屈膝90°胫骨外旋角度与完整膝关节及腘腓韧带重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外侧副韧带完整的膝关节后外复合体损伤,腘肌腱和腘腓韧带作为一个整体发挥着控制膝关节外旋稳定性的作用。三种重建技术均能恢复膝关节的外旋稳定性,腘腓韧带重建与膝关节正常状态无异,而包含腘肌腱的重建技术会造成外旋受限。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检验关节镜下外侧沟通过(LGDT)试验诊断膝关节后外旋转不稳定的可靠性.方法 前瞻性选取2009年10月至2012年2月由同一手术医生完成的关节镜手术的连续病例,排除存在双侧膝关节后外复合体损伤、膝关节僵硬、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及多发韧带松弛的患者.共有115例患者符合入选标准,其中病例组35例,对照组80例.对所有入选患者在手术前麻醉下进行外旋拨号试验作为诊断外旋不稳定的金标准,在手术中进行LGDT试验记录阳性或阴性结果.在病例组中,使用x2检验比较不同损伤类型的LGDT试验阳性率,并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外旋不稳定程度与LGDT试验阳性率的相关性.结果 LGDT试验的敏感度为91.4%,特异度为93.8%,ROC曲线下面积为0.913.急性损伤和陈旧损伤患者的LGDT试验阳性率分别为9/10和92.0%(x2=0.036,P=0.849);腘肌腱股骨侧撕脱伤病例和腘肌腱其他部位损伤病例LGDT试验阳性率分别为100%和87.0%(x2=1.712,P=0.536);单纯外旋不稳定和外旋合并内翻不稳定的LGDT阳性率分别为90.5%和13/14(x2=0.062,P =0.805).LGDT试验的敏感度与胫骨外旋角度增加具有相关性(r =1.000,P=0.011).结论 LGDT试验是一种诊断膝关节后外旋转不稳定的可靠方法,对于诊断腘肌腱股骨侧撕脱的病例敏感度高于其他损伤类型.LGDT试验的敏感度与后外旋转不稳定的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79.
80.
计算机导航辅助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与传统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手术进行比较,说明基于X线影像的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关节镜下重建ACL的手术方法隧道定位更精确。方法2005年12月-2006年3月共完成40例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关节镜下ACL重建手术。选择2005年6月-2006年3月40例传统关节镜下ACL重建手术作为对照组,在X线片上分别测量胫骨隧道和股骨隧道的位置,对两组患者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关节镜下ACL重建手术组测量股骨隧道位置平均值为62.3%±5.6%(52%-73%),传统手术组测量股骨隧道位置平均值为56.6%±7.3%(46%-77%)。胫骨隧道位置测量,导航辅助手术组平均值为45.4%±3.8%(37%-53%),传统手术组平均值为41.1%±6.0%(25%-54%)。两组患者的股骨隧道和胫骨隧道位置分别做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导航辅助手术组数据更接近解剖重建ACL位置。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关节镜下ACL重建的平均手术时间较传统手术延长20 min,透视次数为4次。结论基于X线影像的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关节镜下ACL重建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可以使股骨、胫骨隧道位置更精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