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4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29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2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8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折射。在整个人类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语言始终是与文化同步发展变化的,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造成不同的语言结构和语言习惯,每个民族的思维心理和价值观念,也必然在其语言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2.
骨骺与移植骨不同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忠  王臻  郭征  李涤尘  连芹 《中国临床康复》2005,9(10):83-85,i006
目的:探讨适合骨骺与大段移植骨固定方法的理论基础。方法:实验于20H04-03/08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采用新鲜猪股骨15根,随机均分为松质骨螺钉垂直固定组,松质骨螺钉交叉固定组,钢丝环扎固定组。所有标本固定后,制成股骨一环氧树脂复合体的试件。对所有标本进行压缩刚度,拉伸刚度,扭矩刚度,弯曲刚度等生物力学实验,观察不同固定方法的稳定性。结果:螺钉交叉固定组的拉伸刚度最大,钢丝环扎固定组最差。螺钉垂直固定组的扭矩刚度最大,钢丝环扎固定组最差。在前后弯曲及左右弯曲刚度实验中,螺钉垂直固定组和交叉固定组均大于钢丝环扎固定。结论;在保留骨骺的保肢术中,骨骺与大段移植骨的固定,采用螺钉垂直固定或交叉固定,能提供两者之间更好的早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3.
付军  郭征  王臻  赵黎 《中国临床康复》2005,9(18):217-217
目的分析组合式外固定架与传统石膏外固定法治疗儿童肱骨近端孤立性骨囊肿合并病理骨折术后对患肢早期功能训练的影响。方法1998—06/2002—11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研究所收治的肱骨近端骨囊肿合并病理骨折患儿21例。分为组合式外固定架组14例;石膏固定组7例。骨囊肿处理采用刮除、50%氯化锌烧灼、异体骨粒植骨充填,分别采用上述两种方法外固定。术后外固定架组48h开始功能锻炼,病理性骨折愈合后即可拆除外固定架。石膏固定组待术后4~6周石膏拆除后进行功能锻炼,方法与外固定架组相同。两组均随访18个月。分别于术后2,4,6周,3个月和每6个月进行X射线检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并于功能锻炼开始和锻炼1个月时采用改良的Fugl-Meyer评分标准进行患肢功能评分。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两组愈合时间相似(平均6.8个月)。患肢功能评分显示两组锻炼1个月后功能均较开始时明显的恢复;而外固定架组效果显著好于石膏固定组【(38.14&;#177;3.57)分,(24.86&;#177;2.41),P&;lt;0.01】,但疼痛评分石膏固定组好于外固定架组【(6.57&;#177;0.79)分,(5.29&;#177;0.91)分,P&;lt;0.01】。结论组合式外固定架为儿童肱骨近端孤立性骨囊肿病理骨折提供了早期的稳定性,有利于关节功能活动,可以促进早期功能恢复,但锻炼时要克服一定的疼痛。  相似文献   
184.
目的探讨新型3D打印个体化人工椎体在脊柱重建中的优势,并对其重建效果进行临床评估。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全椎体切除术后采用3D打印个体化人工椎体行脊柱重建的15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39.5±13.4)岁(范围:20~57岁)。原发肿瘤12例,转移肿瘤3例。依据肿瘤位置及周围软组织侵及范围,采取单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方式行全椎体切除,并进行3D打印人工椎体重建。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人工椎体稳定情况、与相邻椎体骨长入情况,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改变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局部控制情况及患者生存情况。结果本组15例的手术时间(412.0±166.1)min(范围:135~740 min);术中出血量(4140.0±3809.3)ml(范围:100~14000 ml);术后随访(23.2±7.0)个月(范围:12~35个月)。术前VAS评分(4.7±1.1)分,术后7 d(1.6±0.6)分,末次随访时(1.0±0.5)分,术后7 d及末次随访较术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7 d术前Frankel分级C级的3例逐渐恢复到D级,余12例D级和E级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32,P=0.083);术后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较术后7 d无明显变化。影像学表现:术后3个月时人工椎体与临近椎体已有初步的骨愈合;术后12个月时人工椎体和邻近椎体有大量骨连接形成,形成骨整合;术后24个月时可见人工椎体与邻近椎体骨整合更加确实。在随访期内人工椎体无松动移位,内固定无断裂失效。术中1例出现胸膜破裂,术后1例发生脑脊液漏,1例出现L5神经根麻痹,积极对症处理后均痊愈。1例血管内皮细胞瘤和1例上皮样血管肉瘤,分别于术后33个月和35个月死亡,1例软骨肉瘤术后16个月局部复发,服用安罗替尼治疗,肿瘤无进展,余12例无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利用3D打印个体化人工椎体对脊柱肿瘤切除后重建,有利于精确恢复脊柱连续性,提供更好的界面匹配,利于骨的长入,同时人工椎体植入后即刻及远期稳定性良好,可满足脊柱重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5.
目的:探讨适合骨骺与大段移植骨固定方法的理论基础。方法:实验于2004-03/08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采用新鲜猪股骨15根,随机均分为松质骨螺钉垂直固定组,松质骨螺钉交叉固定组,钢丝环扎固定组。所有标本固定后,制成股骨—环氧树脂复合体的试件。对所有标本进行压缩刚度,拉伸刚度,扭矩刚度,弯曲刚度等生物力学实验,观察不同固定方法的稳定性。结果:螺钉交叉固定组的拉伸刚度最大,钢丝环扎固定组最差。螺钉垂直固定组的扭矩刚度最大,钢丝环扎固定组最差。在前后弯曲及左右弯曲刚度实验中,螺钉垂直固定组和交叉固定组均大于钢丝环扎固定。结论:在保留骨骺的保肢术中,骨骺与大段移植骨的固定,采用螺钉垂直固定或交叉固定,能提供两者之间更好的早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6.
目的探索彩色多普勒血管成像技术(CDFI)定位下游离膝降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自2014年3至2016年12月应用游离膝降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部皮肤缺损11例,皮瓣面积6.0cm×9.0cm至9.0cm×22.0cm,5例以膝降动脉主干为蒂,6例以肌皮穿支为蒂。结果 11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12个月,皮瓣外观质地良好。结论 CDFI定位下膝降动脉穿支皮瓣血管蒂恒定,血管口径大小适中,皮瓣质地厚薄适中,是修复手部皮肤缺损较适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7.
[目的]评估直径3.2 mm PEEK棒应用于羊颈椎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对比PEEK棒与传统钛合金棒固定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取6具新鲜羊C_(3、4)椎体标本,通过非损伤性加载方式分别对完整标本、失稳标本、PEEK棒固定标本、钛合金棒固定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试。记录在垂直压缩方向的压缩位移及刚度、椎体前缘微应变,以及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四个方向的移动度。[结果]PEEK棒固定组和钛合金棒固定组各方向移动度均较完整组减小(P0.05),在左右侧弯方向,PEEK棒固定组移动度大于钛合金棒组(P0.05)。轴向压缩实验显示,两种固定后较完整组刚度均有显著增加(P0.05),PEEK棒固定组刚度小于钛合金棒固定组(P0.05)。颈椎前缘应变结果显示,钛合金棒固定组椎体前缘应变显著低于完整组及PEEK棒固定组(P0.05),PEEK棒固定组应变与完整组未见显著差异。[结论]直径3.2 mm的PEEK棒可以满足离体羊颈椎即刻生物力学稳定的要求,其较钛合金棒固定增加了椎间应力,有利于促进骨性融合。  相似文献   
188.
TheapplicationofUSS(universalspinalsystem)screw-podssys-temandfixationofdistalscrewintheiliacplanewhichcanprovidesupportforinternalfixationcanimprovewellreconstructionoflum-bar-sacrumjoint,restorepelvicring,preventlumbarvertebrade-creaseandpromotepostoperativeearlyweightloadingandactivity.5patientswithlumbar-sacrumtumorhadacceptedthetreatmentfromFeb.2000toAug.2001,andrecenteffectsweresatisfactory.1Subjectandmethods1.1SubjectAgroupof5patients(aged34to60averag…  相似文献   
189.
目的:评价组织隔离法与机械活动法在建立兔胫骨萎缩型与肥大型骨不连模型中的作用:方法:将12只体质量3~4.5kg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A、B2组.A组于胫骨中段截骨,两断端套接1cm硅胶管,单侧外固定器固定,保持两断端间距2mm,8周取出硅胶管,观察组织隔离法构建萎缩型骨不连模型的效果。B组于胫骨中段截骨后采用2枚1mm克氏针行髓内松动固定,被动活动断端200次/d,持续1个月,观察机械活动法构建肥大型骨不连模型的效果。结果:A组中所有动物在硅胶管取出后4周,无1例断端出现骨愈合表现.X线片显示良好萎缩型骨不连的复制。B组中所有动物在6周内截骨端出现延迟愈合,部分伴有畸形,骨断端有大量肥大骨痂形成。结论:硅胶管组织隔离法是复制兔胫骨萎缩型骨不连模型的有效方法,而采用被动机械活动复制兔胫骨肥大型骨不连模型的方法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0.
目的:通过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非包容型骨缺损的重建,介绍自体或异体骨移植重建的方法和体会。方法:对16例(20膝)非包容性骨缺损的膝关节行全膝关节置换及自体或同种异体移植术。其中13例(17膝)为自体股骨髁或胫骨平台修整后移植,2例为股骨远端冻干异体半关节骨移植,1例为胫骨近端冻干异体半关节骨移植;螺钉固定4膝,钢板固定16膝。结果:术后随访1—8a,平均3.7a。所有患者术后均弃拐行走,术后疼痛完全消失,下肢畸形及关节功能明显改善,H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17.2(11~29分)提高到术后85.2(76~94)分。1例股骨远端异体半关节移植患者术后1a出现异体骨骨折。其他患者经X线复查时未见假体松动和感染征象,无明显的植骨块移位、骨折、骨吸收、不愈合。结论:在非包容型骨缺损的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自体或异体骨移植重建可保持假体的长期稳定性,同时为较年轻的患者将来翻修而保存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