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4篇
  1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1.
42.
折叠式下斜方肌岛状肌皮瓣在颌面部洞穿性缺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安全有效的面颊部洞穿性缺损的修复术。方法应用下斜方肌肌皮瓣制成纵向排列的双叶肌皮瓣进行转移修复,一叶肌皮瓣作为口腔衬里,另一叶肌皮瓣修复面部缺损,手术一次完成。结果12例折叠式下斜方肌肌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颌面部外形及功能改善良好,修复区不显臃肿,肿瘤无复发。结论折叠式下斜方肌肌皮瓣是较好的修复材料,可取得功能与外形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43.
靶向血管治疗增生性瘢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靶向血管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可行性和方法。方法 通过建立增生性瘢痕的裸鼠移植模型,使用不同剂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瘢痕内注射治疗,观察瘢痕Ⅰ型、Ⅲ型胶原和血管的量以及其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靶向血管治疗3周后,增生性瘢痕的体积明显减小,瘢痕胶原、血管明显减少,瘢痕内大量成纤维细胞坏死、凋亡,代之成熟的纤维细胞,失去了典型增生性瘢痕的特征。结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能对增生性瘢痕中的大量血管新生起支持作用,大量血管对增生性瘢痕的胶原合成可能起着促进作用,针对VEGF的靶向血管治疗可能是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的一种有意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慢性心肌缺血时,心肌葡萄糖、脂肪酸代谢相关酶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与心肌存活的关系.方法 采用14头中华实验猪,制成慢性缺血模型,测定心肌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和4、链乙酰辅酶-A-脱氢酶、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等基因mRNA的表达量,以及Glut1和Glut4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区比较,缺血区mRNA表达明显增加的基因有Glut1(5854±5287比9466±9033,P=0.043)和Glut4(34 188±44 714比60 398±64 699,P=0.043);mRNA表达明显降低的基因有H-FABP(50 718±62 412比18 123±15 925,P=0.043);与对照区比较,梗死区mRNA表达明显降低的基因有H-FABP(87 545±92 990比21 919±15 224,P=0.043);存活节段心肌的Glut1基因表达高于不存活节段心肌的Glut1基因表达(19 794±20 454比5134±6022,P=0.046).结论 在慢性缺血时,心肌葡萄糖代谢相关酶mRNA及蛋白的增加与糖代谢增强有密切的关系,对心肌细胞抵抗缺血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对比应用电针透刺配合面部刮痧治疗面肌痉挛患者与口服卡马西平片治疗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面肌痉挛的新方法.方法 将86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治疗组43例.对照组予常规口服卡马西平片治疗,治疗组予电针透刺配合面部刮痧治疗.观察比较2组病例在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方面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后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面肌痉挛患者,应用电针透刺配合面部刮痧治疗,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口服卡马西平片治疗.  相似文献   
46.
目的 评价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中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12月完成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的641例患者腺苷药物负荷试验心电图变化和心肌灌注显像结果.统计学分析采用SAS 8.0软件,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腺苷注射前,641例患者中心电图正常436例(68.0%),心电图异常205例(32.0%).腺苷注射过程中新出现心律失常132例(20.6%,132/641),其中房性早搏39例(29.5%),室性早搏45例(34.1%),窦房阻滞8例(6.1%),一度房室传导阻滞7例(5.3%),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26例(19.7%),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6例(4.5%),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0.8%);需停药13例(9.8%).腺苷注射终止后新出现心律失常28例(4.4%,28/641),其中房性早搏16例(57.1%),室性早搏11例(39.3%),窦房阻滞1例(3.6%).641例患者腺负荷试验中共35例(5.5%)出现心电图ST段压低>0.1 mV,39例(6.1%)予停药处理,无一例急性心肌梗死及猝死;心肌灌注显像结果:36例心肌缺血改变,8例心肌梗死改变.Logistic回归分析示,用腺苷药前、中、后心律失常并不增加出现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改变的风险[P=0.9613,比值比(OR)=0.982,95%可信区间(CI)0.471~2.046;P=0.9511,OR<0.001,95%CI:<0.001,>999.999;P=0.9931,OR<0.001,95%CI:<0.001,>999.999],并且腺苷注射过程中出现与未出现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阳性心肌灌注显像结果及ST段压低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5298,0.5317,P均>0.05).ST段压低>0.1 mV的患者出现阳性心肌灌注显像结果的风险增加(P=0.0005,OR=5.608,95%CI2.110~14.905).结论 腺苷负荷试验过程中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较高,但多为一过性,出现心律失常并不意味着有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椎间孔入路经皮内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椎间孔入路经皮内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35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疼痛VAS评分评估术后腰、腿痛,采用ODI和MacNab评分评价术后腰椎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术中未出现大血管损伤、内脏损伤、神经根损伤、硬膜囊破裂等严重...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应用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以下简称"猪基质")治疗深Ⅱ度烧伤患者血清中TNF-α水平的变化。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8月~2007年10月住院应用猪基质治疗的深Ⅱ度烧伤患者44例,所有患者入院后经简单清创后全部应用猪基质将创面覆盖,分别于伤后第1、3、7、10d抽取其静脉血并行血清TNF-α水平的测定。结果患者伤后第3d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伤后第1d血清TNF-α水平(P〈0.01),且高于伤后第10d血清TNF-α水平(P〈0.05);同时伤后第7d血清TNF-α水平高于伤后第1d血清TNF-α水平(P〈0.05)。结论深Ⅱ度烧伤患者应用猪基质治疗后其血清TNF-α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了解这一变化规律对于患者烧伤后应用猪基质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9.
目的评价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给予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对手术方法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本组优19例,良9例,差2例。结论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50.
目的:临床应用焦氏头针配合选择性取穴及偏瘫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48例,总结其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焦氏头针,在健侧头部运动区、感觉区行手法治疗,隔日一次。同时视患者具体症状表现,加取其它穴位针刺治疗。在体针治疗方面分为三期进行治疗,Ⅰ期以传统针刺取穴,Ⅱ期在患者肌张力降低的肌群部位取穴,用常规刺法,Ⅲ期取穴方法同Ⅰ期。以1个月为1个疗程,间隔1周后再继续下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48例患者中治愈32例,占66.70%;有效13例,占27.10%;无效3例,占6.20%;总有效率93.80%。结论:头针、体针、偏瘫康复疗法三者有机结合比单纯的针刺或偏瘫康复治疗更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